南海某海域,陆晨所在的\"蛟龙号\"驱逐舰正执行护航任务。雷达屏幕上,两艘邻国海军护卫舰突然出现在编队东南方向,航向直指被护送的民用科考船。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舰桥上的气氛骤然紧绷。
\"指挥官,对方开启火控雷达锁定!\"操作员的声音传来。陆晨紧盯战术显示屏——邻国舰艇的武器系统参数在脑海中快速闪过:他们装备的是二十年前的俄制导弹系统,射程虽远但反应迟缓。而蛟龙号搭载的国产新型相控阵雷达早已完成360度扫描,将敌舰的每一个武器舱位置标注得清清楚楚。
\"全舰进入一级战备,但保持武器系统冷启动。\"陆晨下达指令。他清楚,这场对峙的关键不在火力对拼,而在心理与战术的博弈。系统储物栏中的\"舰载电磁脉冲装置\"仍未动用——那是足以瘫痪敌舰电子系统的杀手锏,但此刻过早暴露将打破战略平衡。
邻国护卫舰的扩音器传来警告:\"立即退出争议海域,否则将采取必要措施!\"回应他们的,是蛟龙号释放的无人机群。这些民用型号的无人机经过改装,搭载着特制干扰模块,在低空组成电磁屏障,瞬间压制了敌舰的通讯频段。
\"西风-4特战分队,水下渗透。\"陆晨启动备用频道。六名全副武装的蛙人从蛟龙号尾部的隐蔽舱口滑入深海,他们身着国产新型水下呼吸器,配备的并非系统奖励的高科技装备,而是经过实战优化的声波诱饵发射器。特战队员在海底布设阵列,模拟潜艇引擎的噪音频率。
邻国护卫舰的操作员惊慌报告:\"左舷发现不明潜艇信号!\"声呐屏幕上,波纹显示出一艘大型潜艇的轮廓正在逼近。实际上,那不过是特战队员释放的声波诱饵,但足以让敌舰指挥官陷入两难:若全力应对\"潜艇威胁\",护航编队将暴露侧翼弱点;若继续对峙,蛟龙号的相控阵雷达已锁定了他们的动力舱。
与此同时,蛟龙号舰艏的726型近防炮系统悄然旋转。这套被称为\"海上铁壁\"的国产防御系统,能在两秒内拦截来袭导弹。陆晨没有启动系统奖励的\"超远程拦截技术\",而是将火力分配方案输入国产战术指挥系统:若敌舰发射导弹,近防炮与电子干扰将组成双层防御网。
\"外交部声明已同步至舰载广播。\"副官报告。蛟龙号的扩音器随即传出严正声明,同时向国际海事频道公开邻国舰艇的挑衅坐标。现代战争的另一战场在舆论——当全球航运系统接收到这片海域的冲突警报时,邻国的经济压力将远超军事收益。
邻国护卫舰的指挥官在犹豫中错失先机。蛟龙号突然释放的箔条干扰弹在天空织成金属云,敌舰的火控雷达瞬间迷失目标。西风-4特战分队趁机浮出水面,用信号弹在敌舰视野盲区投射虚假坐标,配合科考船急速转向,彻底摆脱了锁定范围。
国际海事卫星图像次日显示:南海某区域的三艘舰艇曾短暂聚集,随后各自撤离。只有陆晨知道,这场无声的较量中,国产装备的协同战术与心理战策略,让系统在储物栏中的电磁脉冲装置始终未被启用。真正的威慑,往往藏在未亮出的底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