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戚方面,朱大壮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他家的外戚都异常强大。
朱大壮的外戚主要分为三派,一种以奶奶代表的左家和赵倩儿为代表的赵家为代表的旧贵族派。
这一派出生前宁贵族,掌握强大的人脉,主要在经济和科技界发展,是朱大壮外戚中牵连最广的派系。
另一派是以黄蕙兰代表的黄家和陈三娘代表的陈家为代表的新贵族派。
这一派在海外扎根,掌握大量资源和财富,是妥妥的坐地户,主要在政界和社会界发展,是影响力最大的派系。
还有一派就是以李晓云、席与时、严仁美、小白菜为代表的财阀派。
这一派每个人后面都站着一个或多个财阀家族,是彻彻底底资本家,主要在政界和经济界发展,是最有钱的派系。
看到这里大家会发现,朱大壮的外戚中竟然没有炎夏帝国的立根之基——军事贵族派。
没错,朱大壮在娶老婆的时候可以回避了这个派系,为的就是防止军事贵族派进一步做大。
只有平衡才是保持权力与稳定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朱大壮看得非常明白。
所以即使朱大壮的外戚一个比一个强大,但是老朱家的外戚却一个比一个乖,既没有专权乱国的也没有祸国殃民的。
归根结底就是三足鼎立的模式使得老朱家的外戚相互牵制、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形成了强大的外戚集团与军事贵族集团保持住了平衡稳定的局面。
也就是说朱大壮敢于对军事贵族集团倾斜政策的前提就是自家的外戚集团掌握了军事贵族集团得命脉,而军事贵族集团又承担起了保护外戚集团的责任。
两个集团谁离了谁都不行,但是想要合流又基本不可能。
就像朱大壮的大舅哥黄宗孝,他即使担任了嘉里波的总督,但是面对南洋舰队他依然插不上手。
这就是炎夏帝国独特的政治平衡体系。
所以在收到倭国海军有异动的情报的时候,黄宗孝只是为了一句:
“这情况南洋舰队司令刘冠雄知道了吗?”
“刘司令自然是知道的!”
然后黄宗孝就不再管了。
在他看来既然南洋舰队负责保护嘉里波,那么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也插不上手,也不想插手。
作为炎夏帝国最明晃晃的外戚,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如果越权指挥或指手画脚很容易让人抓住小辫子。
更何况他来当这个嘉里波总督本身就是朱大壮安抚黄家的安排,前一段时间黄家被打压的太狠,朱大壮不想让外界误会他与岳丈家的关系。
于是就给大舅哥安排了这么个看似很重要,实际上只是懒镀金享乐的职位。
一般来说黄宗孝只要在嘉里波总督位置上干上几年,并且没惹出大乱子,那么就可以转任一省省长或者附属国的国相了。
这就是典型的通天捷径,只要黄宗孝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大概率会在60岁左右进入政事堂,并且成为他爹一样的国家重臣和一方诸侯。
所以与军事贵族集团不同,黄宗孝对于立军功没有什么愿望,因为他也不需要,这就是顶级外戚的牛逼之处。
因为他背后站着整个新贵族派和南洋地区的各个民族势力,老朱家就是出于政治平衡的考虑也会给他一个合适的位置。
而且朱大壮采取的不是打压外戚的政策,而是扶持外戚的政策,除了本家,只有外戚是最亲近老朱家的力量,只要维持好力量平衡不使任何一派做大就行。
有了外戚集团和军事贵族集团,朱大壮的皇位异常稳固,所以想要窥伺大宝的个人和势力第一时间就会被这两个集团给碾碎,根本都不需要朱大壮亲自出手。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炎夏帝国只有民族叛乱没有军事政变或朝堂政变的原因,说白了就是相互牵制、各自安好。
所以黄宗孝并不想给自己找麻烦,而是继续过自己悠哉悠哉的总督生活。
嘉里波的夜生活很丰富,因为这里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自从开战以来,嘉里波港口异常繁忙。
炎夏帝国不但要增加舰队巡逻频次,还要积极开展与巴洲盟国的贸易,一定程度上说炎夏帝国加入同盟国最大的意义就是使得同盟国成员国没有了资源和后勤焦虑。
这也是第三帝国能够肆无忌惮地运用兵力的原因之一,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希特拉在发动“波波罗萨”计划之前实际上是准备不足的,他想得是在冬季之前就依靠闪电战打败罗刹国,而从来没有想过战争一旦拖入冬季会怎么办。
但是德科力二世人老成精,他是经历过上一次战争的失败的,自然知道后勤补给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上一次战争当中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蚁族资本家断了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
所以在了解到真实情况之后,德科力二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好女婿朱大壮,于是炎夏帝国分两条补给线为第三帝国准备了冬季作战的补给物资。
一条是通过陆上通道,把西疆地区的棉衣保暖物资运往东巴前线。
另一条就是通过嘉里波还想走地中海运往得国占领的发国,这一路主要运输的是原油、稀有金属、白糖的等战略物资。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炎夏帝国在后面兜底,第三帝国的军队才能肆无忌惮的在前线折腾。
此外,像奥德曼帝国、意呆利等国也严重依赖炎夏帝国的商品输出,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高科技产品的输出。
尤其是奥德曼帝国,他们的武器装备一大半都是由炎夏帝国提供的,这也是奥德曼帝国能够顶住鹰国和倭国两面夹击的原因。
虽然鹰国和倭国在奥德曼帝国方向投入的兵力都不多,但是奥德曼帝国不但成功扰乱了鹰国和倭国在中洲以及地中海地区的战略部署而且牢牢掌控住了世界的十字路口,让联盟国被隔绝在了巴洲和东洲两边没有实现合流。
可以说奥德曼帝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就像一把锁一样牢牢地锁住了联盟国的喉咙,使得他们无法相互支援,也首尾不能相顾。
这也是山本七八一直主张进西进政策的原因之一,因为只要倭国还被奥德曼帝国卡住喉咙,那么倭国就得一直孤军奋战,而无法获得西巴和黑洲地区的盟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