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安家时尚服装店。
电话铃急促的响起时,郑燕燕正麻利的给一位顾客找零呢。
她接起电话,脸上原本职业性的笑容在听到话筒那头姐夫安青山难掩兴奋的声音后,瞬间转为惊喜。
“啥?!六斤六两?!哎呦喂!太好了!姐夫你放心,我这就去告诉大娘!保证不漏半点风声!”
挂了电话,郑燕燕激动得在原地转了个圈。
也顾不上还有顾客在场了,她对着旁边帮忙看店的店员匆匆交代两句,然后锁上收银柜,骑上自行车就风风火火的往安家赶。
一路上,郑燕燕都控制不住的激动,脸上的笑容咋都压不住。
这可是家里的大喜事儿!
姐在海市顺利生了!
又是个大胖小子!
虽然姐姐姐夫盼着闺女,但这年头,添丁进口就是天大的喜事!
尤其这次还是躲到海市去生的,更显得这孩子的来之不易。
“大娘!张伯!来电话啦!!”
郑燕燕人还没进院门,声音就先传了进去。
安母正在院里晾晒辰辰和悦悦的小衣服,张振邦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手里盘着核桃。
听到郑燕燕这咋咋呼呼的声音,安母手里的衣服差点掉地上,连忙迎上去。
“咋了燕燕?出啥事了?”
安母心里有些打鼓,生怕是海市那边有什么不好。
郑燕燕一把拉住安母的手,眼睛亮亮的。
郑燕燕凑到安母耳边。
“大娘!我姐生了!刚来的电话!是个小子,六斤六两,顺顺当当的,母子平安!”
“哎呦我的老天爷!”
安母猛地捂住胸口,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头顶,激动得差点没站稳,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列祖列宗显灵啊!”
她激动得语无伦次,转身抓住张振邦的胳膊,用力摇晃着。
“老张听见没?素素生了!咱们又添了个大孙子!六斤六两呢!这一听就是个壮实小子!”
张振邦也坐不住了,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连声道。
“好!好啊!平安就好!青山在电话里还说什么了?素素身体怎么样?孩子咋样?”
“都好都好!姐夫说姐姐状态挺好,孩子也结实,就是……”
郑燕燕想起安青山的嘱咐,压低声音。
“就是这事儿咱得保密,谁也不能说,特别是村里和街道上的人,问起来就说姐姐姐夫在海市忙生意呢。”
“懂!都懂!”
安母连连点头,撩起围裙擦眼泪,可眼泪却越擦越多。
“这可不能走漏风声。我这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怦怦直跳!真想立刻插上翅膀飞过去看看我的小孙子啊!”
她说着,目光就忍不住往屋里日历上瞟,激动得在院子里直转悠,一会儿笑一会儿抹泪。
孩子们的耳朵最灵,原本在屋里玩的安安、欣欣、全全和康康,听到外面的动静,都呼啦啦的跑了出来。
“奶奶,怎么了?”
安安最先跑过来,好奇地问。
安母一把搂过安安,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海市给你们生了个小弟弟!你们当哥哥姐姐啦!”
“哇!真的吗?”
全全第一个蹦了起来,挥舞着小拳头,兴奋的大喊。
“我有弟弟了!我又当哥哥了!太好了!我可以教他打弹珠了!”
欣欣也高兴地拍手跳起来。
“小弟弟!妈妈生小弟弟了!我想妈妈了,也想看小弟弟!”
小姑娘说着,眼圈也有些红了,是高兴的。
安安脸上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拉着奶奶的手问。
“奶奶,妈妈身体好吗?弟弟胖不胖?我们什么时候能再去看妈妈和弟弟?”
虽然才回家没几天,但孩子们已经又想妈妈了。
连康康眼睛也亮了起来,嘴角微微翘起。
刚刚学会走路不久的辰辰和悦悦,虽然不太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看到哥哥姐姐们都这么高兴,也跟着咿咿呀呀地手舞足蹈。
安母看着眼前这群兴奋的孙儿孙女,心里更高兴了,
她蹲下身,把辰辰和悦悦也揽过来。
“好!等你们妈妈坐完月子,身体养好了,咱们就找机会去海市看他们!到时候你们就能抱着小弟弟玩了!”
“姐夫电话里说了,等出月子可能就回来了!”
郑燕燕笑着补充道。
“耶!爸爸妈妈和弟弟要回家喽!”
全全带头欢呼起来,安安和欣欣也兴奋地讨论着要给小弟弟带什么礼物,院子里顿时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比过年还热闹。
张振邦看着这欢腾的一幕,脸上的皱纹都笑深了,他对安母说。
“这下你放心了吧?”
安母擦着喜悦的眼泪,连连点头。
“放心!放心!我就是太高兴了!哎呦!”
她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要给小孙子准备什么见面礼了。
郑燕燕看着这温馨的一家子,也替他们高兴,提醒道。
“大娘,是不是也得给我娘那边报个信?”
她指的是自己的婆婆,林母。
“对对对!瞧我高兴糊涂了!”
安母一拍大腿。
“你快,再去给卫东打个电话,悄悄说,别声张!”
林母林父最近又带着小孙子回村了。
林卫东这两天因为顾着镇上铺子所以也回村住了。
荆山村,林家。
林卫东从镇上赶回家的时候,他娘正在院子里喂鸡。
听到闺女平安生了个大胖小子,林母手里的鸡食盆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米糠撒了一地,不过这会儿她也顾不上了。
“真的?素素真生了?好好好!太好了!我这心啊,总算落回肚子里了!”
林母激动得满院子转悠。
“我得做点啥!我得给我闺女送点啥去!”
但林母转念一想,不能去!
海市那么远,自己大字不识的再跑丢了就坏了!
再说了,她也走不开,还得照看鸿鸿呢。
她硬生生停下脚步,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能去,那就把能准备的都准备好!
林母瞬间进入了战斗状态。
她先是冲到鸡圈,最终锁定了两只毛色油亮、冠子鲜红、一看就特别能下蛋也特别补身子的老母鸡。
“就你俩了!”
她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抓出来,单独关进一个小笼子里。
接着,她翻箱倒柜,找出早就准备好的小衣服、小包被。
林母都是用的最柔软的棉布,一针一线亲手缝的。
又找出自己攒下的、上好的红豆、红枣、桂圆干、老家特产的小米,还有一大包自家种的、晒干的老姜,这都是给闺女驱寒暖宫的好东西。
“卫东!卫东!”
林母朝着屋外大喊。
林卫东进来,
“咋了娘?”
“快!赶紧的,骑上自行车,去县城找你媳妇儿,然后立刻买去海市的火车票!坐最快的那趟车!”
林母说道。
林卫东一愣。
“去海市?干啥?店里忙着呢……”
“忙啥忙!你姐生了!海市那边一个熟人没有多难啊!你赶紧把这些东西给你姐送去!然后给你姐夫搭把手!”
林母指着地上那一大堆东西。
“这两只老母鸡,是你姐坐月子最需要的,一定得活着带到!还有这些吃的用的,让你姐啥都别操心,好好坐月子!家里都好,让她放心!”
他看着地上那两只还在扑腾的老母鸡,有点犯难。
“娘,这鸡坐火车不好带吧?”
“不好带也得带!”
林母瞪着儿子大声道,
“你想办法!用笼子装好,放在座位底下,勤看着点!这可是给你姐补身子下奶的,比啥都强!你姐夫一个大男人,在海市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土鸡?”
林卫东见林母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多说了,省的他娘又生气。
他找来一个结实的竹笼子,把两只母鸡塞进去,又捆又扎,确保万无一失。
然后,他把母亲准备的大包小包都绑在自行车后座上,风风火火的赶往县城。
到了县城,找到郑燕燕,夫妻俩一合计。
郑燕燕也觉得婆婆考虑得周到。
她帮着林卫东买了最近一班去海市的火车票,又往包袱里塞了些县城买的红糖、挂面。
“到了海市,见了姐姐姐夫,替我们大家道喜。告诉咱姐,家里一切都好,孩子们我也经常去看,让她安心养着。”
郑燕燕细细叮嘱。
“这两只鸡,路上千万照顾好了,别死了,也别扰了其他乘客。”
“放心吧,我知道轻重。”
林卫东郑重的点点头。
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姐姐和刚出生的外甥,他心里也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