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馨站在扩建了数次的了望平台上,平台边缘已经用回收的钢筋和混凝土加固,甚至搭建了一个简陋的顶棚,用以遮挡偶尔落下的、带有强腐蚀性的酸雨。她的身影依旧挺拔,银白色的护甲纤尘不染,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眼底深处那不断流转的银色数据流光,速度似乎比以往更快,也更……深邃。仿佛有无数个平行的计算线程在同时运行,处理着远超常人想象的信息洪流。
半年的发展,“微光”已不再是那个仅能蜷缩在防空洞内的脆弱火种。
下方的山谷,已经被初步改造。简陋但功能明确的棚屋依山而建,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居住区。水循环阵列升级到了第三代,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四十,并成功从附近一处高辐射废水池中分离出了可供工业使用的重水和少量稀有金属。能量屏障的范围扩大了一倍,稳定性也有所增强,甚至在屏障边缘,利用废弃车辆和金属板材,构筑起了一道带有高压电击功能的物理防线。
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谷中央那座拔地而起的、约十米高的奇异建筑。它通体由暗灰色的、略带金属光泽的岩石构成,表面布满了并非人工雕刻、而是自然生长般蔓延开来的、闪烁着微弱银光的复杂纹路。这是林馨运用规则权限,引导地底矿物元素定向沉积、并结合能量导流原理构筑的“星碑”。它不仅是“微光”据点的能量中枢和防御核心,更像一个巨大的信号放大器与稳定器,以其为中心,微弱地调和着周边区域内混乱的规则残余,使得作物生长更加稳定,能量设备运行故障率大幅降低。
星碑脚下,是一片规模可观的“规则农场”。发光的苔藓和块茎作物长势良好,甚至成功移植了几种低辐射需求的变异谷物。几十名幸存者在田间劳作,他们面色依旧蜡黄,身体瘦弱,但眼中已不再是最初那种纯粹的绝望,而是有了一种专注于“生产”的、微弱的光彩。
更远处,靠近山谷入口的地方,传来了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和蒸汽泄漏的嘶鸣。那是新建的“工坊区”,几名原本是机械师或工程师的幸存者,在林馨提供的、从旧时代数据库残骸中修复出的部分技术图纸指导下,正尝试修复一台小型发电机和几台还能运转的机床。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焊锡和希望的味道。
这一切,都依赖于林馨那非人的力量和对规则的精确掌控。她如同一个精密仪器的操作员,时刻调整着这个脆弱系统的无数参数,维系着它的运转。但她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无形的边界。
她的力量,源于哥哥留下的规则权限和对底层代码的理解,更像是一种“引导”和“合理化”,而非无中生有的“创造”。她可以优化水净化过程,但无法凭空变出水;可以加速作物生长,但无法改变其基本的变异基因;可以修复机器,但无法制造出这个世界早已失传的核心零部件。
“微光”的发展,遇到了资源和技术的瓶颈。他们极度缺乏高纯度的金属、稳定的能源、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最重要的,关于这个世界的、被掩埋的知识。
“大人,‘铁砧’和‘碎骨’这个月的交易物资送到了。”巴克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他如今是“微光”防卫和外交的实际负责人,脸上多了几分沉稳,也添了几道伤疤。“他们这次很老实,还额外多送了一批稀有金属,说是……感谢您上次提醒他们排除了那条天然气管道的老化阀门。”巴克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半年前那场“信息威慑”的效果,至今仍在持续。
林馨微微颔首,目光却并未离开远方。“清单上的技术资料,他们有线索吗?”
巴克摇了摇头,脸色凝重:“没有。他们说,旧时代的图书馆和数据中心,要么早已化为废墟,要么就被强大的变异生物或……更诡异的东西占据。他们的人手折损了好几个,连边缘都没摸到。他们还提醒我们,最近平原西北方向,距离我们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外的‘锈蚀峡谷’一带,能量读数异常活跃,似乎有大规模的能量体活动迹象,建议我们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