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前,许褚和夏侯惇依然在大战着赵云。雁门军方向,张辽和张合紧握着兵器,准备随时出阵助战。
赵云依然不落下风!
“启禀主公,我军阵亡一千五百三,伤三千。雁门军阵亡八百。”军簿吏来到曹操马前,禀报着。
曹操挥挥手,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是与雁门军的又一次交手,虽然没败,但又是死伤惨重,且仗还在对峙中。
曹操已经明白了,雁门军此来就是想救这些贱民,就如当年在皇甫嵩眼底下救那群黄巾军。
一群流民,在他眼中不过是乱世里任人践踏的蝼蚁,死不足惜。
可雁门军为什么偏偏会出现,难道是算准了自己在彭城会这样做?
曹操有点疑惑,难道说赵剑,或者是他手下有精通占卜的人?
曹操出生于信奉黄老道的家族,有着家学渊源,这使他早年就对神秘学说有所接触。
据史料记载,他少年时便对天文、占卜等神秘学有所涉猎,年轻时曾多次向当时着名的阴阳家请教,学习风水、占卜、祭祀之术。
他还曾召集士人研习天象变化,亲自操刀布局风水,其军事策略中也暗藏“阴阳五行”的奥秘,决策可能受到神秘力量的暗示。
此外,他的诗词里经常出现“星辰”“风水”“阴阳”等词汇,似乎在暗示他对天地之道的深刻理解。
且不论赵剑军中是否有占卜之人?眼下的局怎么解?
杀父之仇未报,若与雁门军在此继续厮杀,即便凭借三倍兵力获胜,麾下将士必会折损不少,那样,后续如何挥师南下?
戏志才秒懂曹操的沉默,上前低语,声音带着几分洞悉人心的从容:“主公,何必为草芥之争折损锐气?
雁门军欲救流民,何不‘成人之美’?
可传军令,就说我军本欲清剿流民中的黄巾余孽,既然雁门军愿接手安置,我军网开一面,暂撤兵休整。
同时令将士们多备旌旗,整肃军容,缓退,摆出‘不屑与之为战’的姿态。
如此一来,既避免无谓厮杀,又保了军威,更能集中兵力备战徐州,可谓一举三得。”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暗中令斥候监视雁门军动向,或有异动,我军再见招拆招。”
他话锋一转,添上关键一笔:“更重要的是,主公差人向雁门军传话,‘念尔等护民之心,我军暂退,但徐州之事,不容他人置喙’。
如此,便敲打了对方。”
曹操点头,立马命令鸣金,招许褚、夏侯惇回阵。许褚、夏侯惇拔马回阵,赵云勒马,冷冷看着曹军军阵。
戏志才催马出阵,在距赵云十步外勒住马缰,高声朗道:“我主念雁门军护民之心可嘉,今暂撤大军,容尔等安置流民。
但切记,流民之中若还有黄巾余孽作乱,我军必折返清剿!
另,徐州之事,乃我家主公与陶谦私怨,不容他人置喙,望将军自重!”
赵云银枪斜指地面,声如金石铿锵:“曹孟德若真有护民之心,便该即刻罢兵,而非虚言作态!
雁门军护民,天经地义,无需他‘容情’!”
他目光锐利如鹰,扫过远处流民的可怜身影,语气愈发沉毅:“黄巾余孽固然当剿,但若借清剿之名行屠城之实,我赵云定不饶他!
徐州百姓何辜遭此兵祸?
你主私怨,岂能以万千生民为代价!”
说罢,赵云银枪一挺,枪尖直指曹军大阵,厉声喝道:“今日我来,只为护得百姓周全!尔等若敢再伤一民,我银枪之下,绝不留情!”
话音落下,雁门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震寰宇,曹军阵前竟有士兵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戏志才闻言非但不怒,反而抚掌轻笑,声音沉稳却带着穿透力:“赵将军此言差矣!我主兴兵徐州,岂非只是为报私怨?
陶谦纵兵害我主父弟,此乃弑亲之罪,天下共愤!
我主发兵徐州,更为替天行道,清剿徐州境内黄巾余孽与害民之徒,以安地方!”
他话锋一转:“陶谦收留黄巾余孽,却不能约束,才致兵祸。”
戏志才逼视赵云,话锋一沉,目光锐利如刀:“至于所谓‘屠城’,将军污蔑了!
毒瘤附骨而生,若不连根拔起,便会蔓延全身,最终累及满门。
城中贼寇勾结黄巾,形同毒瘤,若不彻底清除,他日便会反噬州郡,让更多人家破人亡。
今日的血流,是为了明日的安宁!
将军既然要来护佑,想必是能更好解决毒瘤,那我军就撤了。
雁门军声名远播,断不会让黄巾余党趁机作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