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此刻也恼怒了,上前夺过赵明的玉带扔到一边,喊道:“赵大壮,你疯了吗?你要杀了老三吗?”
“你还敢冲我挥玉带,你是不是连我一起打?”
“好啊,当了皇帝就什么都不顾了是吗?”
“来来来。”
“你也别用玉带了,直接砍了我们娘俩,我把这寝宫让给你,你去找你的小 ** 吧。”
说着,母后就往一旁侍卫小豹旁边走去,伸手就要拔小豹的刀,这可把小豹吓坏了,连忙跪下捂着自己的刀不让母后抢去。
赵明和赵强见母后动了真格,连忙上前拉住她,把母后拉到一旁。小云上前扶起小豹,招呼所有下人侍卫就往外走。
这一家人争斗,下人们可真是倒霉啊。
一番 ** 后,母后的情绪让赵明的怒火也平息了,他从背后轻推了一下赵泰,随后搀扶着母后步入了凤仪宫。此时,喘息未定的赵康才匆匆赶到。
赵泰调侃道:“大哥,看来你还需要多锻炼啊。”
李昶,心中灼热难耐,在一旁落座后自行斟了杯茶水,对赵恒的戏谑不予回应。见赵恒仍有心情玩笑,李世民瞪大了双眼,对赵恒斥责道:“你还有脸提,不过是向你要些东西,你居然说要我们花钱买?”
王皇后听到此,止住了泪水,转向赵恒问道:“老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恒委屈地回答:“娘,父皇不讲理,我欲售予他二十万石粮食,他竟不愿给钱。”
王皇后正要开口,李世民已高声说道:“什么叫卖?用你的些粮食怎么了?我们不是为了救助灾民,为了百姓吗?”
赵恒反驳道:“那也不行,国家无力救助灾民,与我何干?我已是按市场价售予你了,你还想怎样?”
“你这小子,真是白养你了!”李世民说着,抄起手边的玉佩就掷了过去。
赵恒不躲不避,直直地盯着李世民,玉佩直接砸在了他的头上。
“啪嗒”,玉佩落地,碎成了几片,赵恒眼前一黑,几乎站立不稳,额头上的血沿着脸颊滴落在破碎的玉佩上。
“我的儿啊!”王皇后一声惊呼,扑了上来,用手帕为赵恒擦拭血迹,同时大喊:“太医,快来传太医!”
稍微缓过神来的李昶见状,立刻冲出去呼唤太医,他知道亲王赵恒周围百米之内不会有侍从。
李世民也愣在了原地,手足无措。
赵恒轻声对王皇后说:“娘,我没事。”然后转头对李世民道:“老李,你够狠,粮食你一粒也别想得到。”
王皇后拍打着赵恒,哭着说:“你怎么就不知道躲呢?你想让娘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没事,娘,我真的没事。”赵恒安慰着哭泣的王皇后,而一旁的李世民,则默默地坐着,不发一言。
不久,太医赶到,为赵恒包扎好伤口后退了出去。王皇后紧紧搂着赵恒,李世民坐在榻上,李昶也站在一旁。
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开口道:“逆子,你到底想怎样?粮食你到底给不给?”听到李世民略带威胁的语气,赵恒毫不畏惧。
“老李,我说了,粮食你一粒都别想得到。”
见李世民又要发怒,王皇后立刻站到赵恒身前,李昶也连忙按住李世民,对赵恒说:“二弟,朝廷确实急需这批粮食,我们也确实有困难,拿不出那么多钱,你看……”
李昶话未说完,赵恒就打断道:“大哥,朝廷可以按市场价购买我的粮食,我看在大哥的面子上,已经给了优惠,两百钱一石,这已经很便宜了。”
“如若你们仍旧固执己见,那咱们就此别过,我私下贱卖便是,我就不信这世上粮食会无人问津。”
闻听此言,李世民气得直咬牙,连连怒斥“孽障”。
第二十章 李昶朝堂戏群臣
面对僵持的局面,王妃开口劝解:“大哥,你为何坚持要把粮食卖给朝廷?身为皇室成员,国家有难时应挺身而出。”
赵轩回应道:“母亲,我早已说明,国库的收支与皇上的私人财库应当明确区分。”
“这批粮食并非我个人所有,而是皇家商行的资产,凝聚了众多兄弟姐妹的心血。”
“改革皇室供养制度,旨在避免皇室成为朝廷的负担,而非让亲王们富足后将朝廷视为提款机。”
王妃闻言点头,赵构也附和:“父皇,儿臣认为大哥言之有理。”
皇上叹了口气:“我明白了,只是户部目前确实资金紧张。”
赵轩反驳:“父皇不必掩饰,我就不信户部再穷,面对此次救灾,户部尚书能毫无准备。”
皇上再次叹气:“明日早朝再议吧。”说完离去,赵轩直到夜色深沉才离开。
次日,早朝开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群臣议论,赵轩因早起疲惫,靠在旁边的柱子上小憩。
不知过了多久,被赵炜唤醒:“大哥,大哥,父皇叫你呢。”
赵轩迷迷糊糊地问:“何事?”
这时,一名御史出列奏报:“启禀陛下,齐王在朝堂上打盹,实属大不敬,请陛下严惩。”
皇上脸色阴沉,赵轩反问御史:“你是谁?我何时得罪过你?竟敢弹劾我?怎么,本王许久未上朝,就有人敢如此放肆了?”
群臣这才想起,这是行事不羁的齐王,弹劾他的御史,恐怕次日就得请病假了。
御史硬着头皮说:“齐王殿下,您别吓唬微臣,微臣身为御史,闻风奏事是职责所在……”
话未说完,就被赵构打断:“好了,此事暂且放下,先说正事。”
赵构开口,御史退回队列,赵轩冷笑道:“尽职?有本事你下朝别走。”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喧闹,那些曾被赵轩捉弄的官员纷纷上奏,幸好一旁的太监高呼“肃静”,才恢复平静。
皇上开口:“齐王,听说你手中有批粮食,如今多地旱灾严重,急需这批物资救灾,你意下如何?”
赵熙心中盘算:“父皇,儿臣现有大约五十万石粮食,存放在城南仓库,愿以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卖给朝廷。”
闻言,皇上也感惊讶,昨日还说二十万石,今日就增至五十万,即便是现种也无法如此迅速!
其实昨日回府后,赵熙才知道,一些名门望族已暗中行动,三十余万石粮食正沿水路直抵京城,尚未进城。管家也不再隐瞒,直接将南郊的盐运至各府。
众贵族怒火难熄,但契约既定,盐田与港湾又有吴、魏、齐三侯的卫兵及盐田守卫,自行其是只会自食恶果,只得在家中宣泄,严厉谴责齐侯与其管家无视规则。
户部左丞林逸得知此事,立刻挺身而出:“陛下,齐侯此举实为朝廷解了危机,节省了大笔开销,理应表彰。”
贵族官员听后,亦精神焕发,纷纷站出复议,摆出一副你若不愿我便也不肯的姿态。
萧遥听闻,笑道:“林大人,您从哪听到的风声,说我打算白送粮食给朝廷?”
林逸拱手:“齐侯身为贵胄,自当为朝廷分忧,这还用明说吗?”说完,身后官员纷纷赞同。
“林大人,若这粮食是我的,我自会贡献。但这是皇家商行的资产,乃皇族共有,你让我如何割舍?”萧遥反问。
林逸更加激动:“齐侯,既然如此,更应慷慨解囊。诸位身为皇族成员,国家有难,自当义不容辞。”
萧遥点头:“父皇,儿臣以为林尚书所言甚是。”
林逸心中暗喜,盘算着又能节省多少开支。萧鼎亦感惊讶,萧衍心想老二怎会如此轻易被说服,早知如此便让林逸先上了。
只见萧遥又说:“诸位大人,国家有难,皇族自当伸出援手,那诸位呢?”此言一出,众人心中暗惊。紧接着又听萧遥道:
“诸位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但你们的俸禄从何而来?还不是源自大明子民?如今百姓遭殃,君主忧虑,诸位怎能不为国分忧?”
说完,萧遥向萧衍抱拳道:“父皇,儿臣家财有限,但仍愿捐出五千两白银以助受灾子民。”说完,萧遥暗暗碰了碰一旁的萧枫。
你不是说皇族应助百姓吗?我助了,还拉着兄弟们一起助。
身为日后的永乐大帝,萧枫此刻岂会不懂萧遥之意,随即道:“父皇,儿臣亦愿捐出两千两白银以助百姓。”
随后,几位成年的亲王也或多或少捐了些银两,一两千不等。
朱重八心如明镜,岂能不懂朱遥之意,随即笑道:“都是朕的好孩子,都平身吧。”
接着对殿下的群臣说道:“诸位爱卿,朕的孩子们都已表态,你们是否也该有所行动?他们投资营商尚未见收益,便已着手援助百姓。”
这位出身贫寒的君王,公然寻求资助,群臣竟无言以对。
众人心中暗叹:齐侯这招真绝,此时的张琳满心无奈,怎料齐侯竟也将他卷入其中。
许巍、唐浩与李文轩这三位淮东贵族首领率先站出,慷慨捐赠万两白银,其余大臣亦纷纷效仿。
见状,朱遥提议:“父皇,不如立一功德碑,将此次赈灾中各位大人的捐赠数额刻碑留念,置于三地交汇,以彰显大人们对百姓的关爱。”
众人自然无异议,朱重八当即决定,命人记录。
第二十一章 助灾新策,李煜惊异
捐赠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李轩忽然提议:“父皇,儿臣掌管皇族财务,皇家仓库存有粮食五十万石,拟以低于市价两成售予朝廷,助力救灾。”
张霖听后急忙上前:“齐王殿下,皇族理应助民,为何还要朝廷出资?”
李轩回答:“我们已助,我捐五千两,兄弟皆同。”
“这……”张霖语塞,却见李恺冲上前,揪住张霖衣袍道:“老家伙,本王都捐了,你还想怎样?”
李轩缓缓上前,轻抚李恺道:“三弟,身为亲王,需顾形象。”李渊亦适时责备李恺几句。
李轩随意走到张霖身旁:“张大人,你是想皇家仓库无偿捐粮吧?”被李恺震慑的张霖连忙拱手:“齐王殿下,应替陛下解忧。”
李轩提高声音:“解忧?本王已捐资,粮食属皇家仓库。”
“张尚书是想皇家仓库捐粮吧?”
张霖连连点头。
李轩闻言,立即拉着李恺、李棣及众兄弟向李渊跪下:“恳请父皇,废除皇家仓库,重启亲王供养制。”
李轩此言一出,众亲王齐声响应:“恳请父皇,废除皇家仓库,重启亲王供养制。”
张霖一听,焦急不已:“陛下,万不可重启亲王供养制,国库难支啊!”
赵曦听闻此言,转向张垚质问道:“张老先生,你既反对重启亲王供养,又不许皇家商号自给自足,究竟是何用意?”
“莫非想让我等兄弟重蹈父皇覆辙?”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慌忙向李湛跪下,而李湛此刻面色凝重,无丝毫波澜。
“或是,张大人亲自供养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