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听闻黛玉在清风茶楼大获全胜的消息,先是惊讶,继而抚掌大笑:“朕原以为这丫头只精于算学,不想竟连经史子集也难不倒她!”
他转头对身旁的苏培盛道,“去库房取那套白玉文房四宝,赏给林姑娘。”
苏培盛躬身应下。
消息传开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黛玉的才名一时无两,连带着林芸的学识也被众人重新审视。
“贵妃娘娘亲自教导出的学生都如此了得,那娘娘本人的学问岂不是深不可测?”
“难怪皇上如此器重贵妃,原来竟是位不世出的才女!”
这些言论传入雍正耳中,他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骄傲。
---
随着黛玉的才名远播,明德女院的声望也日益高涨。
由于黛玉的学问扎实,明德学院的日常授课便交给了她。
清晨,黛玉都会早早来到学院,为学生们讲解算学和物理。
她的授课深入浅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学院的庭院里,常常能听到少女们朗朗的读书声和欢快的讨论声。
这一日,黛玉正在整理教案,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抬头望去,只见一名身着青衫的年轻学子站在门口,正是国子监的才子晏亭之。
他眉目清朗,手中捧着一卷书,目光温和地望向黛玉。
“林姑娘,冒昧打扰。”晏亭之行了一礼,声音清润如玉。
黛玉微微一愣,随即回礼:“公子有何指教?”
晏亭之走近几步,将手中的书卷递上:“在下国子监晏亭之,这是在下近日所读的一本诗集,其中有些注解不甚明了,听闻林姑娘博学多才,特来请教。”
黛玉接过书卷,翻开一看,发现是一本《李太白集》,书中确实有几处批注笔迹工整,显然是晏亭之亲手所写。
她略一沉吟,便为他一一解答。
晏亭之听得认真,眼中不时闪过赞许之色。
解答完毕后,晏亭之并未立即告辞,而是微笑道:“林姑娘的见解独到,令人佩服。不知姑娘平日除了授课,可还有其他喜好?”
黛玉察觉到他的意图,脸颊微热,匆匆合上书卷还给他:“学院事务繁忙,无暇他顾。晏公子若无其他事,我便先去备课了。”说完,她微微颔首,转身快步离开。
晏亭之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低声自语道:“逃得了一时,能逃一世吗?”
---
这边,随着蒸汽机的成功改良和舰炮铸造技术的突破,大清海军的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
这一日,允祥带着工部的几位核心工匠来到养心殿,求见皇上。
林芸正在书房中整理《化学入门》的修订稿,听闻皇上招她前去,连忙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赶往养心殿。
她一进殿内,允祥便拱手道:“娘娘,舰炮的问题虽已解决,但战舰的整体设计仍有许多难题,尤其是蒸汽动力与舰炮的配合,工部的工匠们束手无策,特来请教娘娘。”
林芸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十三叔不必客气,此事关乎国家海防,我自当尽力。”
她接过允祥递来的设计图,仔细查看后,眉头微蹙。
图纸上的战舰仍以传统帆船为蓝本,仅简单加装了蒸汽机,整体结构显得笨重且效率低下。
她思索片刻,提笔在纸上勾勒起来:“若按此设计,蒸汽机的优势难以发挥。
战舰需要全新的结构,以蒸汽动力为核心,兼顾速度、火力和防护。”
她的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线条流畅而精准,很快便勾勒出一艘造型流畅的战舰轮廓。
允祥与工匠们凑近一看,眼中顿时闪过惊艳之色。
林芸完全打破了传统帆船的桎梏,舰体修长,甲板布局紧凑,炮位分布科学,更预留了蒸汽机与传动系统的空间。
她一边画一边解释道:“战舰的动力系统需与舰炮协同,蒸汽机驱动螺旋桨,可大幅提升航速;而炮位的设计要考虑后坐力和射界,避免相互干扰。”
工匠们听得连连点头,其中一位年长的工匠忍不住问道:“娘娘,这螺旋桨是何物?我等从未见过。”
林芸微微一笑,又画了一个螺旋桨的示意图:“此物类似风扇,旋转时能推动水流,比传统的明轮效率更高,且不易受损。”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赞叹不已。
雍正见允祥与林芸头挨着头讨论图纸,工匠们也凑在一旁,眼底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情绪。
他轻咳一声,忽然开口:“芸儿,天色已晚,这些细节明日再议不迟。”
众人这才发觉似乎不妥,于是识趣的提出告退。
殿内只剩雍正与林芸二人。
雍正拉起林芸的手,指腹摩挲着她因长时间握笔而泛红的指尖,语气低沉:“芸儿对十三弟倒是尽心。”
林芸听出他话中酸意,莞尔一笑:“皇上连十三叔的醋也要吃?”
雍正轻哼一声,将她揽入怀中:“朕的贵妃才华横溢,旁人却总来叨扰,朕怎能痛快?”
林芸靠在他胸前,柔声道:“臣妾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了皇上和大清的江山。”
雍正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叹息道:“朕知道。”
可心底那点酸涩却未消散。
他忽然将林芸打横抱起,朝内殿走去,“今日芸儿劳神许久,该好好歇息了。”
林芸脸颊微红,轻捶他的肩膀:“皇上!”
雍正勾唇一笑,眼中满是独占的满足。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渐渐隐入帷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