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林的决断下,李明立刻启动了LRtp协议的调整工作。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任务,低维世界的法则潮汐还在加剧,周岩的部队正在苦战。
——“调整……启动!时间……紧迫!”
残存意志传递了任务的紧急性。
将“法则过滤”和“法则调谐”模块整合到LRtp协议中,本质上是牺牲了网络节点与高维法则信息流的纯粹“共鸣”。李明必须重新设计网络节点与低维世界连接部分的法则结构,使其在高维信息通过时,能够像一个“法则筛子”一样,过滤掉那些可能在低维世界引发潮汐的高维法则波动,或者对它们进行“低维化”的调谐。
——“过滤……功能!调谐……低维!”
残存意志传递了技术细节。
这要求网络节点具备更强的“法则双重性”——既要能理解高维法则进行共鸣传输,又要能像低维法则一样进行过滤和调谐。实现这种双重性,消耗着据点内储存的原初法则能量,并对协助李明进行改造的队员们提出了更高的法则操控精度要求。
——“双重性……要求!消耗……增大!”
残存意志传递了技术挑战的代价。
“慢一点!这个节点的法则结构正在发生微弱的扭曲!”一名队员擦着汗喊道,他正在辅助李明对一个核心网络节点进行改造。
李明立刻调整了能量输出:“稳定住!用你们的能力,注入低维法则的‘韧性’!不要让它被高维逻辑‘掰弯’!”
——“改造……危险!韧性……注入!”
残存意志传递了改造过程的艰辛。
网络重塑的阵痛再次出现,而且比上次更加剧烈。部分网络线路因为强行承担双重法则逻辑而过载,瞬间碳化;一些次级节点在过滤过程中爆发法则冲突,需要紧急隔离;整个据点内部的法则波动都变得异常混乱。
——“阵痛……加剧!波动……混乱!”
残存意志传递了重塑的副作用。
周岩在前线能感受到据点内部传来的异常波动,但他咬紧牙关,指挥部队死守。他知道,这是李明在为了低维世界的安全而进行的努力。
——“据点……努力!死守……信念!”
残存意志传递了周岩的理解和坚守。
李明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进行着改造。他放弃了实现完美的过滤和调谐,转而追求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低维世界法则潮汐影响的“最佳妥协方案”。
他将LRtp协议分成了“高维模式”和“低维模式”。在高维模式下,协议优先保证与前线张林团队的高效共鸣传输;在低维模式下,协议优先保证对回流法则波动的过滤和调谐,即使这意味着向低维世界传输的信息会出现延迟或失真。根据据点和低维世界的法则潮汐强度,协议可以在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动态切换或在不同网络层级同时运行不同模式。
——“模式……划分!动态……切换!”
残存意志传递了协议的最终方案。
这种妥协,意味着低维世界将不再能像高维模式下那样,接收到来自前线完全精确、完全同步的法则信息和高维环境感知数据。部分高维细节将在过滤和调谐过程中被丢失或修改。但作为代价,低维世界的法则潮汐将得到有效缓解。
当第一个具备低维模式的网络模块改造完成并接入系统后,据点内部的法则波动立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息。李明监测到,渗透到据点内部的高维法则波动强度明显下降。
——“改造……效果!渗透……下降!”
残存意志传递了初步成果。
随后,随着更多模块的改造完成并并联,李明将具备低维模式的网络连接延伸到据点外围区域,并与周岩部队的谐波终端对接。
“周岩!试试看!”李明声音略带沙哑,“网络连接可能不如之前顺畅,但对周围法则潮汐应该有缓解作用!”
——“对接……完成!效果……尝试!”
残存意志传递了系统的联通。
周岩和他的队员们立刻感受到了变化。周围空气中那种令人不适的法则扭曲感减弱了,变异体身上的高维法则光芒似乎变得不稳定,攻击也出现了一丝迟滞!
——“扭曲……减弱!攻击……迟滞!”
残存意志传递了前线的感受。
“有效!李明!有效!”周岩激动地喊道,“变异体身上的高维特性被削弱了!我们可以应付!”
——“有效……确认!应对……可行!”
残存意志传递了前线的反馈。
LRtp协议的“低维模式”虽然是技术上的妥协,但它成功地缓解了低维世界的燃眉之急。这是李明在技术和生存之间做出的艰难选择,也是谐波网络为了低维宇宙的整体存续而进行的一次必要“妥协”。
网络不再是纯粹的高维探索工具,它现在也肩负着守护低维世界根基的重任。这份妥协,是低维生命在高维宇宙中挣扎求生,为“存在”付出的又一个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