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芈姓屈氏,战国末期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楚宣王三十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水经注·江水》记载:“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屈原作为楚国公族后裔,从小便能接触到楚国最好的文化与教育。

战国末期的楚国作为南方大国,虽疆域辽阔,却内忧外患渐生。楚怀王即位后,一度试图重振国威,广纳贤才。此时的屈原正值弱冠之年,凭借出众的才华,得到了楚怀王的赏识。

公元前318年,屈原约22岁,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这一职位在楚国官制中地位显赫,“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就是说,他既能在宫中与楚王商议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又能作为外交使节,接待各国宾客,处理邦交事务。

这段时期,屈原的政治才华得到充分展现。他曾奉命出使齐国,成功巩固了楚齐联盟,为楚国争取到了重要的外交优势。史载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制定新的法令,俨然成为楚国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屈原的政治理想,核心在于“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也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严格依照法度治理国家。这一主张触动了楚国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很快便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对。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屈原在制定宪令时,草稿尚未完成,上官大夫想据为己有,遭到屈原拒绝后,他便向楚怀王进谗言:“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意思是,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但每次法令颁布,屈原都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人能做到’。楚怀王听后,“怒而疏屈平”,渐渐疏远了屈原。

就在屈原致力于楚齐联盟之际,秦国为了瓦解“合纵”阵营,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是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以“连横”策略辅佐秦国,善于用欺诈手段离间各国关系。

《史记·楚世家》记载了“张仪欺楚”的故事:张仪到楚国后,对楚怀王说,只要楚国断绝与齐国的联盟,秦国就愿意将商於的六百里土地无偿献给楚国。楚怀王贪图土地,又在靳尚等人的撺掇下,不顾屈原的强烈反对,与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使者到秦国索要土地时,张仪却翻脸不认账,说自己当初承诺的是“六里”,而非“六百里”。

楚怀王得知被骗后,怒不可遏,下令攻打秦国。此时的楚国,因与齐国断交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丹阳、蓝田两次战役中接连惨败,损失惨重,不仅没能得到商於之地,反而丢失了汉中大片土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屈原曾多次劝谏楚怀王,希望他能醒悟,重修与齐国的联盟,但此时的楚怀王早已被怒火与谗言蒙蔽,对屈原的建议置若罔闻。楚国的国力从此一蹶不振,屈原的政治生涯,迎来了第一次重大挫折。

丹阳、蓝田之战的惨败,让楚国朝野震动。一些大臣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屈原,认为是他的“合纵”策略导致了与秦国的冲突。在靳尚等人的持续谗言下,楚怀王最终下令将屈原流放汉北(今湖北汉水以北地区)。这一年,约公元前304年,屈原36岁。

被流放的屈原,怀着满腔悲愤,离开了郢都,前往汉北。汉北的荒原之上,他常常独自徘徊,望着楚国的方向,思绪万千。这段时期,他将内心的痛苦与对家国的忧虑,化作了诗歌的灵感,写下了《离骚》的部分篇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这句诗,既是对楚怀王昏聩的埋怨,也是对奸佞小人诽谤的控诉。

汉北的流放生活虽然孤独,但屈原始终没有放弃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他在诗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既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期许,也是他对楚国未来的憧憬。

公元前301年,楚国在秦国、齐国、韩国、魏国的联合进攻下,遭遇大败。在接连的失败面前,楚怀王终于意识到了屈原的主张是正确的,于是将他从汉北召回,任命为“三闾大夫”。这一职位主要负责掌管楚国公族的祭祀与教育,让屈原重新获得了参与国事的机会。

屈原上任后,积极劝谏楚怀王,希望他能远离奸佞,重用贤才,重修与齐国的联盟。但此时的楚国,保守势力早已把控了朝政,靳尚、令尹子兰(楚怀王之子)等人继续在楚怀王身边煽风点火。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屈原极力劝阻:“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意思是,秦国就像虎狼一样,不可信任,大王千万不要去。

但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极力怂恿父亲前往,说:“奈何绝秦之欢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最终,楚怀王不听屈原劝谏,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国逼迫楚怀王割让土地,楚怀王宁死不从,最终于公元前296年客死秦国。

楚怀王的死,让楚国陷入了巨大的危机。楚顷襄王即位后,依然是子兰,靳尚等奸臣当道。他们将楚怀王客死秦国的责任归咎于屈原,再次向楚顷襄王进谗言。楚顷襄王本就昏庸,于是下令将屈原再次流放,这次的流放地是更为偏远的沅湘流域(今湖南沅江、湘江一带)。这一年,屈原约44岁,此后的二十多年,他便一直在沅湘流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沅湘流域山高水远,民风淳朴。被流放的屈原,常常驾着小船,在湘江、沅江之上漂泊,与渔夫、农夫为伴。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部倾注于诗歌创作之中,写下了《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名篇。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歌谣改编而成的一组诗歌,共十一篇。传说屈原在流放途中,看到当地百姓祭祀神灵时的歌舞仪式,深受触动,于是对这些歌谣进行了加工整理,赋予了它们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湘君》《湘夫人》两篇,以凄美的爱情故事,寄托了他对家国的思念;《国殇》则歌颂了楚国将士在战场上的英勇牺牲,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壮之情。“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这几句诗,生动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也展现了屈原对楚国将士的崇敬。

《天问》则是屈原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这首诗中,他以一连串的疑问,追问天地万物的起源、历史兴衰的奥秘,展现了超凡的想象力与批判精神。“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天问》)这些问题,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暗含着对楚国现实的不满与反思。

这段时期,屈原的诗歌风格更加沉郁顿挫,情感也更加真挚深沉。他常常“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一次,一位渔父看到他这副模样,便问道:“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回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却坚定地回答:“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这番对话,生动展现了屈原的高洁品格。他宁愿坚守自己的理想与清白,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领大军攻打楚国,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白起下令焚烧了楚国的宗庙和宫殿,挖掘楚国王族的陵墓。消息传到沅湘流域时,屈原正在湘江边垂钓。得知郢都陷落的那一刻,他瘫坐在地上,泪流满面。

郢都的陷落,意味着楚国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也彻底破灭了屈原最后的希望。他在《哀郢》中写道:“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意思是,上天的天命不专一,为何让百姓遭受如此巨大的灾难?百姓流离失所,在仲春时节被迫向东迁徙。这首诗字字泣血,充满了对家国沦丧的悲痛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此后的日子里,屈原的精神状态日益消沉。他常常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地,望着郢都的方向,长歌当哭。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形容越来越枯槁,但心中的爱国之情却丝毫没有减退。他在诗中写道:“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鸟儿飞累了总会返回故乡,狐狸死的时候,头也会朝着自己的洞穴。我没有罪过却被流放,无论日夜,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楚国。

郢都被攻陷的这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汨罗江畔徘徊了整整一天。江风卷着浪花,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发出阵阵呜咽。他披散着头发,身着早已破旧的衣袍,手中拿着一瓶酒,一边走一边吟哦。沿途的百姓认出了他,纷纷拿出食物和水给他,但他摇头拒绝。

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辅佐楚怀王的荣光,想起了流放途中的艰辛,想起了郢都的熊熊烈火,想起了流离失所的百姓。所有的回忆,最终都化作了无尽的绝望。他知道,楚国已经无力回天,而自己的理想,也彻底化为了泡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屈原写下了《怀沙》,这是他的绝笔之作。诗中写道:“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意思是,我知道死亡是无法避免的,愿意为理想献出生命。我要明确地告诉君子们,我将以古代的忠臣为榜样,坚守自己的节操。

写完这首诗后,屈原抱起一块沉重的青石,缓缓走向江水深处。江风掀起他的衣袍,如同一只折翼的凤凰,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沉入了滔滔江水中。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忠诚的臣子,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享年62岁。

屈原投江后,当地的百姓悲痛万分。他们纷纷驾着小船,在汨罗江中寻找屈原的遗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百姓们便将糯米包裹在粽叶中,投入江中。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吃粽子”。

还有一个传说,说百姓们在江中寻找屈原时,为了驱散江中的蛟龙,纷纷在船上敲鼓呐喊,并用船桨拍打水面,这便是“龙舟竞渡”的由来。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意思是,五月五日举行龙舟竞渡,是因为这一天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人们为了哀悼他的死亡,便划船来拯救他。这一记载,印证了端午节习俗与屈原的关联。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开创了“楚辞”这一独特的诗歌体裁,与《诗经》并称为“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对后世的李白、杜甫、苏轼等无数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白曾在诗中写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意思是,屈原的诗词歌赋如同日月般永恒,而楚王的宫殿楼台却早已化为尘土,这正是对屈原文学成就的高度赞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CC读书推荐阅读: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超神特种兵王中兴之主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带着仓库去三国越战的血龙腾中华带着基地回大唐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医妃惊世(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期待在异世界捡只英灵做妹妹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明骑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如梦令:明朝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兴唐七界剑皇弘宋,重生赵车神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我家武将有数据红楼:争锋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三嫁夫君超宠的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开着外挂闯三国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闺秀之媚骨生香天下抗战之召唤千军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大晋皇族大明寒士秦昊是什么小说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决战朝鲜一品农妃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安狂婿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以帝魂镇国运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CC读书最新小说:丐帮神丐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