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村大队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吗?我看王主任对你可不是一般的热情啊。”
萧野心中一紧,不过脸上却依旧淡定如老狗:“赵队长您这话说的,王主任对哪个大队不是一视同仁?要说热情,还得是你们赵家村呢,上半年的公粮都给你们少了一成。我们杨柳村可就惨多了,王主任对我们那是高标准严要求啊!”
赵队长被这话一噎,脸色变了变。
旱灾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因为在河水上游,确实得了不少利益,可后来随着旱灾越来越严重,河底都干涸了,只能从其他途径取水。他们赵家村地势高,取水困难,反倒吃了亏。
在粮食成熟最为关键的半个多月里,他们村愣是眼睁睁看着庄稼一天天蔫下去。
“萧同志这话说的...”赵队长干笑两声:“这天不下雨,我们村这不也是没办法不是?”
萧野刚要说话,就听到王建国开始分配知青了。他赶紧朝赵队长摆摆手:“赵队长,我先过去了啊!”
说完三步并作两步跑回王建国身边,萧建设见状也连忙跟了上去,留下梁建设一人守着拖拉机。
王建国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布分配名单:“杨柳村大队,分配知青五名:张卫国、林晓梅、吴大庆、陈明、李红梅。”
萧野扫了眼人群,大声喊道:“杨柳村的跟我走!”
萧野这一嗓子喊得中气十足,引得在场所有人都往这边看。
他目不斜视的往拖拉机方向走去,倒是身后的萧建设立马挺直腰板,朝五个知青招了招手:“知青同志们,这边走!”
张卫国第一个扛着行李走过来,军绿色的挎包在肩上一晃一晃的。走在他旁边的是之前王主任提到的吴大庆,也同样扛着两个大包裹,两人侧头聊着什么,看起来关系不错。
他们身后跟着林晓梅,白净的脸上架着副圆框眼镜,左手提着个藤编行李箱,右手费力的拽着一个大包裹,不过因为刚下过雨,包裹下面沾到了不少泥水。
另外还有一男一女也安静的跟了上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个高个子男青年,约莫二十左右的样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身上带着一股子书卷气。
走在最后的是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姑娘,约莫十八九岁。她穿着件碎花上衣,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两只手拖着两个大包裹费劲的往前移动。
萧建设见此情形,轻啧一声,大步走了过去,一手一个包裹轻松的提了起来。
“跟上!”
萧建设提着两个大包裹,大步流星地朝拖拉机走去。包裹的主人一路小跑着跟在后面,两条麻花辫随着步伐欢快地甩动,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同志,我叫李红梅,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
“客气啥!我叫萧建设,”萧建设回头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咱们农村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走到拖拉机旁,萧建设轻松地把包裹甩上车厢,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见状,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萧同志,你力气可真大!”
萧建设拍拍手上的灰,不在意的摆摆手:“这算啥!我们村干活的人,个个都这样。”
说完顺便把林晓梅的包裹也提上了拖拉机车厢,男知青的他没管,一个大男人连自己的包裹都拿不动,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萧野站在一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都上车吧!”萧野跳上驾驶座,招呼道:“车厢里有化肥袋,自己找地方坐好,现在回去还能赶得上午饭。”
梁建设看了眼还在当“活雷锋”的萧建设,一个健步坐上了副驾驶。
旁边不少知青看到杨柳村崭新的拖拉机,再看看自己大队破旧的牛车,眼里都露出了羡慕的泪水。
只有青山大队的大队长笑眯眯的看着他们村子分配的知青,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我们青山大队也有新拖拉机,不比他们差!”
其他村子倒还好,没有太大的反应,倒是把赵家村的大队长气得不轻,黑着脸,狠狠地踢了一脚地上的石子:“哼,有什么好显摆的!不就是走了狗屎运,刚好提前饮水下山了?”
萧野可不管赵家村的人怎么想,装作没听见,麻利地发动拖拉机,提高嗓门喊道:“都坐稳了!咱们要出发喽!”
五个知青都不是本省人,刚经历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已经身心俱疲,现在坐在拖拉机上,虽然颠簸,但总算有种踏实的感觉。
李红梅和林晓梅两人都是女生,选择坐在了一块。
张卫国自来熟的开始和萧建设攀谈起来:“同志,我叫张卫国,这是我发小吴大庆,初来乍到,还请多多关照!”
萧建设爽朗一笑,拍了拍张卫国的肩膀:“我叫萧建设,这是梁建设,开车的叫萧野,大家都叫我‘建设’,你们刚来有啥不懂的尽管问!”
吴大庆好奇地打量着拖拉机:“这‘东方红’是新款吧?咱村子可真厉害,连拖拉机都用上了,我来之前还以为还以为要坐牛车呢!”
说到这,萧建设脸上不由自主露出得意的表情,拍了拍拖拉机:“这可是我们村刚新添的大件儿,先进大队的奖励!”
吴大庆见状,立马伸出一个大拇指,配上脸上的表情让人觉得格外的真诚:“厉害啊!看来咱们杨柳村在公社里是数一数二的!”
两人立刻热络地讨论起来,车厢里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
一波彩虹屁拍得萧建设心里美滋滋的,黝黑的脸上都泛起了红光。
梁建设听着萧建设被夸得飘飘然的样子,忍不住扶额摇头,小声嘀咕道:“这个傻子,被人夸两句就找不着北了...”
他看了看前面认真开车的萧野,见他依旧面无表情,不知道是拖拉机引擎声音太大,没听见后面的对话,还是听到了不想搭理。
“建设,咱们村离镇上远吗?”
“不远,我们来的时候就30来分钟,不过拖拉机费油,很少开。村里有牛车,每天早上6:00出发,中午回村,牛车速度会慢一些,大约四十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