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雁门一役失利后,鲜卑部落遭受了重创,元气大伤。三大首领中,仅有轲比能狼狈地逃了回去,部落势力可谓是十不存一。
而乌桓部落虽此次出兵无功而返,白跑了一趟,但好在人马齐全,全须全尾地撤回了草原。经此一役,北方草原上,乌桓的势力在鲜卑受挫的情况下,愈发显得强大。
乌桓的蹋顿和那楼心想,他们在汉人那里讨不到便宜,难道还收拾不了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吗?
于是,二人暂且放下了彼此间的敌视,带着各自的兵马,气势汹汹地朝着鲜卑部落的地盘进发,企图接收鲜卑的残余势力,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另一边,逃回去的轲比能,深知局势危急,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他带着仅存的两万士兵,迅速展开行动,凭借着果断与狠辣,快速吞并了步度根和素利的势力。
有李远这个强大的外部威胁在侧,加之乌桓部落又趁火打劫,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绝境下,轲比能不得不尽快整合力量,以求能与乌桓抗衡。
然而,就在轲比能与乌桓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之时,冀州的袁绍派人前来阻止。袁绍心里明白,平日里他们在草原上打得你死我活,他自然可以坐山观虎斗。
但如今李远势力如日中天,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东出。在这种局势下,他还需要乌桓和鲜卑作为自己的后援力量,共同抵御李远可能带来的威胁。
于是,在袁绍的劝说下,三方兵马暂且停止了刀兵相向。三家没有打起来,但三方的势力都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了扩充,只有步度根和素利受伤的世界达成。
当他们听闻李远出兵北疆的消息后,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迅速联合在一起。他们打算利用草原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以及草原广袤无垠的地理特点,与李远的军队打持久战,企图慢慢耗死对方。
但李远派出的将领李大虎,却丝毫不把他们的意图放在眼里。出征前,李远就明确告知李大虎,此次出征的目的并非单纯击败这些异族,而是要将北疆的土地纳入囊中。
北疆地域辽阔,一直以来都是异族滋生的温床,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李远特意安排了最为稳重的李大虎带兵出征。
他嘱咐李大虎,要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土地,将游牧民族慢慢融入汉家体系。李远深知,这件事急不得,所以让李大虎不要急于求成,步子不要迈得太快,稳扎稳打地整合两个民族的关系,通过修城修路等方式,一步步压缩轲比能等人的生存空间。
此外,李远还将这段时间新研制出来的连发枪,以及种植收获的棉花,都交给了李大虎,希望能通过这些手段,改变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能和后世一样载歌载舞。
与此同时,刘备也得知李远派人阻挡他的消息,然后一路行军至析县,正在休整。守城士兵匆忙前来禀报:“主公,一万汉中军已抵达城下,领军的是汉中大将廖化。”关羽和张飞听闻,顿时心生不满。
他们心想,李远其他几路兵马都是出兵三万,如今却只派一万兵马前来对付他们,这明显是对他们的轻视。而且,之前在武关下,廖化让人编排他们的事情,他们一直耿耿于怀,憋了一肚子火,这次正好新账旧账一起算,一定要让廖化等人好看。
刘备听后,心中明白李远火器的厉害,他知道自己能拖住这一万汉中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当下只能寄希望于曹操那边能够成功防御住李远剩余的兵马。于是,他赶忙派人去通知曹操,希望双方能相互配合,共同抵御李远。
就在这时,又有一名士兵前来报告:“主公,汉中军阵前出来一位将领,自称叫徐庶,邀庞军师会面。”众人听闻,纷纷将目光投向庞统。庞统见状,开口说道:“主公,诸位将军,这徐庶乃是我在鹿门山求学时的同窗,其智谋手段与我不相上下。”
刘备听后,不禁感叹道:“没想到这徐庶竟是士元的同窗,可惜啊,他竟然追随了李远这个逆贼。士元,你可有办法说服他归降于我?”庞统听了,一脸无奈,心想自家主公是不是想得太简单了。如今李远势力正盛,徐庶怎么可能舍弃李远,转投刘备麾下呢?
刘备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唐突,不禁面露尴尬之色。他之前求贤若渴,看到有才能的谋士,就想招揽到自己麾下,一时间竟忘了如今的局势。
张飞在一旁嚷嚷道:“大哥,你要是想要这个徐庶,待我下去把他给抢过来!”刘备和庞统赶忙制止。刘备担心徐庶手中有火器,会伤到张飞;而庞统则深知徐庶性格刚硬,张飞这般鲁莽的做法,即便能把徐庶带回来,也难以得到他的真心辅佐。
庞统思索片刻,决定出去见见这位老朋友。他了解徐庶的为人,相信徐庶不会轻易伤害自己。
庞统来到阵前,只见徐庶神姿英发,风采依旧。看着眼前的徐庶,庞统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想起之前在诸葛亮婚宴上,自己说的那句话,没想到如今竟一语成谶,两人最终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徐庶看到庞统,率先开口道:“士元,好久不见啊!”庞统回应道:“是啊,自从你离开鹿门山,差不多有三年了吧!如今看来,元直你相比之前,可是越发的俊朗不凡了。”
徐庶笑着说道:“在我主公麾下,不仅吃穿不愁,还能与卢公、蔡公这样的大儒为伴,又有幸进入长安的学院学习,自然是有所改变。”
听到徐庶的话,庞统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嫉妒。他没想到,徐庶竟有如此机遇,能结识卢植和蔡邕两位大儒。
徐庶接着说道:“士元,如今的天下大势,你应该看得很清楚。以你们的实力,是阻止不了我主公一统天下的。你不如早点脱离刘备,我可以引荐你去长安学院,与孔明一起学习。”
庞统听了,恍然大悟道:“难怪我之前带主公去找孔明,却怎么也找不到,看来是你提前一步,把孔明招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