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未来规划有所不同,—这支校园乐队终究只是青春岁月里的一段插曲。
那些一起挥洒的汗水,舞台上闪耀的灯光,终将成为青春纪念册里最动人的一页。
罗宾当初学锣鼓就是为了能上个好大学,如今文凭到手,他准备回家接手自家工厂。
舒婳顺利考入了家乡歌舞剧院的编制。
柯施高考走得强基计划,包含本硕博衔接培养的机制。
许迩不想和他异校恋了,在某天突然和柯施宣布她要考首都大学。
艺术学理论专业不考数学,这对许迩而言减轻了不少压力。
她大二的时候想着万一自己以后有出国表演的需要,是不是英语也要过关?
于是拉着柯施两人一起报了报了雅思培训班,而且最后成绩还不错。
所以英语对她来说也不算吃力。
剩下就是专业课和思想政治了。
将近一年的超长时间备考,柯施每次视频都能看到她桌上越堆越高的参考书,和眼底越来越深的黑眼圈。
来年年初,许迩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过了初试,进入了复试。
首都的初春还带着寒意,复试那天却意外地阳光明媚。
因为有柯施这个首都大学本校人全程陪同,许迩也没有多么紧张。
当她从容不迫地回答完最后一个专业问题时,主考教授赞许的目光已经预示了结果。
“哈哈,等下学期我们就是校友了,开不开心?”许迩指着电脑上显示的拟录取通知。
柯施一把将她搂进怀里,下巴轻轻蹭着她的发顶:“我当然开心了,宝宝。”声音里是掩不住的心疼。
备考时,虽然许迩嘴上说着没压力,但怎么可能呢?
那些深夜亮着的台灯,吃饭时突然睡着的侧脸,还有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
甚至休息的时候,许迩都在看专业课知识点。
要说他不心疼是假的。
许迩靠在他肩头,忽然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从小到大,好像一直都是他在迁就她,为她调整步伐,为她遮风挡雨。
既然他都为两个人走了九十九步了,为什么自己不能去争取最后一步呢?
许迩抬头,在柯施的侧脸落下一个吻。
春日的阳光透过她纤长的睫毛,在脸颊上投下细碎的阴影。
她眉眼弯弯:“哥哥,那这次就换我走向你啦。”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
五岁那年,想要学吉他的小许迩,阴差阳错得到了一把小小的二胡。
琴弦震动发出的第一个音符,就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也是五岁那年,远离父母的许迩第一次见到了柯施。
那个第一次见面对她有些爱搭不理的小男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她的生命。
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水乡到首都,他们的命运线始终紧紧缠绕,像二胡上那两根永远相依的琴弦。
她忽然明白,人生的幸事之一,
在懵懂时遇见对的人,然后用余生去读懂这份相遇的意义。
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唯有两颗靠近的心,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