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离家比幼儿园还近,就在房子旁边的街道上。
到了三年级,两个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结伴上下学了。
更巧的是,幼儿园时的四人小队,许迩、柯施、花小小和丁择,在小学又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
柯施的学习从来不需要大人操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在他的督促下,许迩的功课也保持着不错的水平。
她又不笨,就是爱玩,需要人管着。
然而五年级时,一个小小的插曲打破了这份平静。
原来的班主任认为许迩和柯施走得太近,擅自将柯施调到了隔壁一班。
许迩起初还天真地以为,这是学校对优秀学生的特殊安排。
毕竟两个班级相邻,除了上课不在一起,其他时间依然可以见面。
况且还有花小小和丁择陪着她,影响似乎不大。
显然柯施要担忧的就多了。
许迩本就不是勤勉的人,融入群体更是相当快。
之前两人同桌的时候还能管着她,顺便拖着其他两个“拖油瓶”一起学习。
现在三个人分到一起,没人管着,岂不是要玩疯了?
都没等到第二天,刚得到通知的柯施,下课就找去了办公室。
“柯施同学,有什么事吗?”班主任对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格外和蔼。
“老师,请问我能调回二班吗?”柯施站得笔直,声音平静而坚定。
班主任微微皱眉:“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我答应过许爷爷要照看许迩。”柯施聪明地搬出了长辈,他知道单凭自己的意愿很难说服老师。
“柯施啊,老师知道你们关系好。”班主任打着官腔,“但两个班离得这么近,不会影响你们友谊的。”
柯施立刻意识到沟通无果。
他礼貌地道别,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回家的路上,许迩还在说:“柯施,你为什么去一班了啊?”
自从上了小学,许迩就不爱喊柯施“哥哥”了。
按她的话来说:“明明我们都差不多大啊,你之前一直在占我便宜。”
柯施无所谓,因为许迩话是这么说,私下有事求他的时候“哥哥”长,“哥哥”短的可没少叫。
分班的问题没解决,柯施的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
“很快就会在一个班了。”柯施保证。
“啊?”许迩没听明白,难道分完班还能再变吗?
事实告诉许迩,当然是可以的。
许迩晚上吃饭的时候和爷爷奶奶说了柯施被调到一班的事情。
周老太太听完皱了皱眉。
按道理讲小学里班级学生不会有什么变动,突然的调换显然不对劲。
难道老师就没想过,学生换到一个新的环境是否能适应吗?
刚一回家,柯施就向爷爷说明了情况。
听完当即就给校长打了电话。
柯老爷子不明白为什么要突然给自己孙子换班。
想着总归要有一个理由让孩子突然在五年级换班吧。
其实班主任也是看着柯施沉稳,不受外界影响,所以才敢将人调走。
校长接到电话时刚结束教师会议,听闻此事,他也是一头雾水。
本学期根本没有安排班级调整啊。
他立即召来五年级班主任询问详情。
“刘老师,五年级是有什么学生调班的需求吗?”
班主任心里一紧:“没有啊校长,为什么这么问?”
“那为什么柯施同学被调到了一班?”校长直截了当。
班主任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她试图辩解:“校长,柯施是个好苗子,但二班那几个孩子太闹腾,我怕影响他...”
校长一听就知道了,火气一下就起来了,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最忌讳滥用手里职权去区别对待学生。
“胡闹!”校长拍案而起,“你这是违反规定!教师最基本的师德在哪里?”
“校长,我明白了。”班主任低下头。
“明天立刻把人调回去!”校长严厉地说,“教学不是儿戏!”
这场风波在24小时内迅速平息。
四人小队在短暂的分离后很快重聚,许迩也守住了自己学霸兼青梅竹马的专属同桌。
虽然是某柯姓同桌自己努力的结果。
六年级的毕业季,在最后一次文艺汇演上,当其他同学纷纷报名唱歌、跳舞或架子鼓表演——
许迩、柯施和丁择三人却别出心裁地选择了舞剑表演。
怕自己儿子长大了还是小胖子,丁择小学就开始学武术了。
丁爸丁妈想着学都学了,索性将舞剑也给他报上了。
许迩负责拉二胡,柯施负责吹唢呐,三人一拍即合。
至于四人组里的花小小......
“我当然是当啦啦队啊!”花小小理直气壮地宣布,她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到时候我一定是最卖力鼓掌的那个!”
许老爷子听说两个爱徒要登台表演,立刻自告奋勇担任排练指导。
他挑选了《赛马》这首曲子,既适合舞剑表演,又能展现二胡和唢呐的独特魅力。
虽然二胡部分难度较高,但他相信自家孙女是完全有能力驾驭的。
果不其然,最终的表演效果惊艳全场。
老师将演出视频上传网络后,竟然被中央官媒转发点赞,一时间掀起了一股“传统乐器”的讨论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