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尚未褪尽,沈清秋站在实验室的主控台前,目光紧锁在屏幕上那条不断跳动的能量曲线。昨夜的失控警报仍在她耳边回响,而今晨第一组数据反馈显示,变异能量的传播路径出现了新的变化。
“它在适应。”陈骁站在她身旁,低声说道,“我们的抑制剂对它起效的时间越来越短。”
沈清秋没有回应,只是快速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数据模型。屏幕上的线条错综复杂,像一张被撕裂又重组的网,每一次波动都像是在挑战他们的认知极限。
“换策略。”她终于开口,语气坚定,“不能再用老方法去对抗一个不断进化的对手。”
她迅速召集团队成员,重新分配任务。三人一组轮流值守,确保实验设备不会因频繁失灵而中断运行;同时,她启动系统模拟功能,填补缺失的数据点,试图重建完整的能量图谱。
随着数据逐渐归整,一幅前所未见的能量分布图浮现在众人眼前。图中,一个节点异常醒目,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闪烁一次,仿佛在提醒他们什么。
“这个位置……”陈雪皱眉看着时间标记,“它是未来的?”
沈清秋的手指停在那个节点上,心跳微微加快。如果数据无误,那么变异能量将在未来三天内抵达某个关键区域——而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先稳住现有防线。”她下达指令,“所有人集中精力分析这组新数据,找出它的规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实验室进入高强度运转状态。另一边,沈清秋亲自带领小组尝试调配新型抑制剂组合。然而,失败率远超预期,部分试剂在接触后甚至产生了剧烈反应,导致一次小型爆炸,所幸无人受伤。
“我们不能只靠试错。”她在白板上写下关键参数,“必须找到稳定化合物与催化机制之间的平衡点。”
她将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专注于筛选稳定的化学配比,另一组则研究能量反应的催化过程。与此同时,她调取系统数据库中的相关记录,寻找可能的安全配比。
几次失败后,一名助理忽然惊呼:“第五号烧杯!刚才有结晶出现!”
沈清秋立刻赶过去,但液体已经蒸发,只留下玻璃器皿底部一道微弱的痕迹。
“记录下来。”她冷静地说,“下次实验重点观察这个阶段的变化。”
就在大家全神贯注于实验的同时,沈清秋接到了会议通知。联盟内部关于下一步行动产生分歧,一部分人主张优先防御,另一派则坚持应主动出击,寻找能量源头。
她没有犹豫,直接提出“双线推进”方案:一边加强防御体系,一边派出探测小队追踪能量传播路径,并邀请外部科学家远程协助分析数据。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争论方向。”她在会议上明确表态,“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然后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她的提议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就在即将结束时,一位身份不明的远程科学家突然接入通讯终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量子共振干扰法”。
“这种方法理论上可以破坏能量的核心结构。”对方声音低沉,“但需要极高精度的频率匹配,否则会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沈清秋迅速记录下这个思路,并在会议结束后查阅了所有相关的资料。可当她再次查看通讯日志时,却发现那位科学家的信号已经彻底断开,连Ip地址都无法追溯。
“他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陈骁皱眉。
“也许,他知道得比我们更多。”沈清秋轻声道。
回到实验室,新一轮实验刚刚开始。这一次,他们调整了合成顺序,采用了更温和的反应条件。几小时后,一种淡蓝色的液体在烧杯中缓缓成形,表面泛着微弱的光晕。
“这次……好像成功了。”陈雪小心翼翼地靠近观察。
沈清秋拿起试管轻轻摇晃,液体并未剧烈反应,反而呈现出一种稳定的流动状态。
“测试一下。”她下令。
几分钟后,测试结果传回:新型抑制剂在接触变异能量样本后,成功将其活性降低至可控范围,且持续时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长。
“有效!”助理们欢呼起来。
沈清秋却没有放松,她盯着数据报告,心中隐隐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主控台的屏幕再次亮起。那个异常节点依旧在闪烁,而时间标记也悄然更新——未来48小时。
她缓缓走近屏幕,指尖轻触那个不断跳动的红点,脑海中浮现一个问题:
它到底想做什么?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即将到来的两天之内。
沈清秋深吸一口气,转身看向正在忙碌的团队成员。
“继续监测能量波动,同时准备下一阶段实验。”她下达命令,“我们还有时间,但也只剩时间。”
灯光映照在她的脸上,眼神坚定如初。在这个未知的宇宙边缘,她正一步步揭开隐藏在能量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