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上,两人早早地就出发了。
汽车驶在乡间小路上,两边的稻田一望无际,青黄色的稻浪在风里翻滚。
宋惜尧趴在车窗边,眼睛都看直了:“你看,比咱们院里的壮观多了。”
萧朔握着方向盘,偶尔会侧头看她一眼:“等咱们院里的稻子熟了,虽然没这么多,但也是咱们自己种的,一样好看。”
到了村里,婶子早就站在村口等了,手里还拎着一篮刚摘的柿子。
宋惜尧刚下车,就被婶子拉着胳膊:“快让婶子看看,这阵子是不是胖了点?”
萧朔笑着把带来的酱菜递给婶子:“她最近总吃自己做的糯米糕,能不胖吗?”
宋惜尧瞪了他一眼,婶子却笑了:“胖点好,看着有福气。”
两人跟着婶子去梯田,走在田埂上,宋惜尧还像上次一样,小心翼翼地怕摔着,萧朔就一直牵着她的手,指尖紧紧扣着她的指缝。
到了他们上次插秧的地方,稻穗已经长得很高,金黄的穗子压弯了稻秆。
宋惜尧蹲下来,伸手摸了摸稻穗,轻声说:“真的长成稻穗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萧朔也蹲下来,和她并排看着稻浪:“以后每年都来,看着它们一年比一年好。”
中午在婶子家吃饭,婶子做了新收的大米饭,还炖了鸡汤。
宋惜尧吃了两碗饭,婶子笑着说:“还是家里的米香吧?等你们回去,再带些新米。”
萧朔点头:“谢谢婶子,我们院里的稻子也快熟了,到时候给您寄点尝尝。”
婶子乐了:“好啊,我倒要看看,你们小两口种的稻子,是不是比我们种的还好吃。”
下午要走时,村民们都来送他们,有的送鸡蛋,有的送晒干的豆角。
宋惜尧抱着一堆东西,萧朔就帮她拎着。
两人走在村口,婶子还在叮嘱:“回去照顾好稻子,有什么不懂的就打电话。”
宋惜尧点头,眼圈有点红,萧朔握紧她的手,轻声说:“咱们明年还来。”
汽车驶离村子时,宋惜尧回头看,直到村子变成远处的一个小点。
萧朔伸手替她擦了擦眼角:“舍不得?”
她点头:“这里的人真好,稻子也好看。”
萧朔笑:“没关系,咱们院里也有稻子,等熟了,咱们也能看到稻浪,还能吃自己种的米。”
宋惜尧靠在他肩上,看着窗外的稻田,轻声说:“有你在,不管在哪儿,都好。”
汽车继续前行,窗外的风景从熟悉的村落田野,渐渐变成了陌生的城镇街景。
宋惜尧靠在萧朔肩上,手里还攥着临行前婶子塞给她的那袋炒瓜子,指尖残留着柴火和瓜子混合的暖香。
萧朔轻轻拍着她的手背,指着窗外:“你看,前面有家卖糖糕的铺子。”
宋惜尧抬头,果然看见街角挂着块褪色的木牌,热气正从铺子的小窗里冒出来。
停下车,萧朔很快就捧着两个裹着芝麻的糖糕回来,递了一个给她:“刚出锅的,你尝尝。”
咬下一口,外皮酥脆,内里甜糯,熟悉的味道让宋惜尧眼睛亮了起来。
“比镇上张记的还好吃。”
她含糊地说。
萧朔看着她沾了点糖霜的嘴角,忍不住笑了,伸手替她擦掉:“喜欢就多吃点,以后咱们住的地方,楼下就有卖早点的,天天换着花样吃。”
宋惜尧点点头,把剩下的糖糕递到他嘴边。
只要和他在一起,再平凡的味道,也都成了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