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江泉城从沉睡中苏醒。空气中还带着昨夜欢宴散去后的宁静,但玉河市常务副市长丛丽丽和她所带领的代表团成员们,已经精神抖擞地齐聚下榻的江泉宾馆会议室。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出丝毫旅途劳顿或晚宴后的倦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迫切汲取新知的兴奋感和沉甸甸的责任感。欢迎晚宴的温情与叙旧已成过往,真正的学习考察之旅,在这一天正式拉开序幕。丛丽丽深知,短短几天时间异常宝贵,必须争分夺秒,带着问题看,带着思考学,力求将江泉经验的“真经”取回玉河。
简短的开场白后,丛丽丽神情严肃地对代表团成员说:“同志们,昨晚秦市长、刘市长他们的热情接待和坦诚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也更意识到了肩上的担子。我们不是来旅游观光的,是来‘取经’的,是来寻找破解玉河发展难题的‘钥匙’的。希望大家收起客套,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动脑筋,每一处考察点都要看仔细,每一个介绍都要听认真,每一个问题都要问透彻。要把江泉成功的逻辑学懂,更要把他们遇到的困难、解决的路径弄明白!” 她的话语,为一天的考察定下了务实、深入的基调。
考察的第一站,是江泉的城市名片——雾江生态文化长廊。深秋的雾江,碧波荡漾,两岸层林尽染,亲水步道上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白鹭在水面翩跹起舞。面对如此美景,玉河市的干部们几乎无法将眼前景象与资料中那条“墨汁一样臭”的旧日雾江联系起来。
江泉市住建局局长亲自担任讲解员,站在观景平台上,指着江水和两岸设施,如数家珍:“丛市长,各位领导,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雾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成果。几年前,这里还是全市的‘龙须沟’,沿岸有个排污口,水质常年劣五类。治理过程,堪称‘伤筋动骨’。”他详细介绍了当时“截污、清淤、活水、景美”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如何顶住压力,搬迁关闭了沿岸家污染企业,建设了公里长的截污干管和座污水处理厂。
玉河市环保局局长忍不住插话问道:“局长,搬迁那些企业,阻力肯定巨大吧?补偿标准和职工安置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引发群体性事件?”
江泉住建局长坦诚回答:“压力前所未有!我们坚持的原则是:依法依规、公平公正、民生为本。制定了详细的补偿方案,分类施策,对有能力搬迁发展的企业,帮助寻找新址、给予政策扶持;对必须关停的,足额补偿,并重点做好职工再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衔接。成立了多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过程很难,但最终赢得了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关键是要让老百姓看到治理后的希望。”
丛丽丽一边听,一边用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不时点头。她对身旁的玉河市财政局局长低声说:“听到了吗?光有决心不够,还得有精细的方案和充足的资金保障。生态投入是巨大的,但长远看,回报更高。这笔账,我们要会算。”
站在清澈的江边,感受着市民惬意的生活场景,玉河的干部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口号,更是需要巨大勇气和智慧付诸行动的实践。
第二站,代表团来到江泉市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秩序井然,“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标识格外醒目。工作人员通过叫号系统、自助终端,高效地为企业和市民办理着各项业务。
中心主任向大家演示了“智慧政务”系统,展示了如何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材料精简、流程优化、时限压缩。一位正在办理企业开办手续的市民高兴地对考察团说:“现在太方便了!以前跑好几个部门,没半个月办不下来,现在一个窗口,三天拿证!”
玉河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看得仔细,问得专业:“数据壁垒是怎么打通的?部门利益如何协调?遇到推诿扯皮怎么办?”
中心主任介绍道:“关键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强力推动和顶层设计。我们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统筹推进数据共享。阻力肯定有,但秦市长定了硬杠杠:‘谁跟不上改革,就调整谁的位置’。同时,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将政务服务效能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实行‘好差评’制度,倒逼服务改进。”
丛丽丽若有所思地对玉河的同志说:“优化营商环境,核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没有主要领导‘刀刃向内’的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督查问责,‘放管服’改革很容易停留在表面文章。这点,我们要深刻反思。”
下午,代表团深入江泉高新区,重点考察了光伏产业龙头——旭日集团的高效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和“江泉之光”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旭日集团无尘车间外,透过玻璃幕墙,看到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和忙碌的机械臂,玉河的干部们深感震撼。集团负责人介绍,该生产线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良品率达到%,人均产值大幅提高。
玉河市工信局局长问道:“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育方面,提供了哪些关键支持?”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回答:“主要是‘政策+服务+环境’的组合拳。政策上,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土地优惠、人才奖励等;服务上,实行项目代办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环境上,打造创新生态,配套研发平台、投资基金、生活设施。但最关键的是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看准的产业,就要持续投入,耐得住寂寞。”
在孵化器里,看到众多年轻创客在开放空间里激烈讨论,玉河市科技局局长感慨:“这种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如何激发民间创新创业热情?”
孵化器负责人说:“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完善规则、做好服务,降低创业门槛,宽容失败。比如我们提供低廉的办公空间、种子基金、创业辅导,举办路演活动,让‘草根’创新有土壤、有阳光、有水份。”
丛丽丽对随行人员强调:“玉河的传统产业占比高,培育新动能刻不容缓。江泉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需要精准的政策引导和优质的创新生态。我们要好好研究他们的孵化模式和产业培育机制。”
紧凑的实地考察后,一场更为深入、坦诚的座谈交流会在江泉市委会议室举行。秦风市长、刘玉凤常务副市长以及江泉市相关部委负责人出席。这次座谈,少了晚宴的客套,多了实质性的问答交锋。
丛丽丽首先代表玉河市委市政府,对江泉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她开门见山,提出了玉河当前最困惑的几个难题:
“秦市长,刘市长,今天看下来,感触很深,震撼很大。江泉的成就令人钦佩。我们最想请教的是,在推动如此深刻的变革过程中,如何有效化解阻力、凝聚共识?比如,在座各位都是改革的亲历者,当时面对不同的声音甚至反对意见,是如何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向前推进的?”
这个问题直击改革推进的核心软肋——人的因素。
秦风没有回避,他沉吟片刻,诚恳作答:“丽丽市长问到了关键。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会触动利益,有不同声音是正常的。统一思想,我认为靠几条:一是靠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让大家看到方向是对的,前景是光的。二是靠领导班子的战略定力和以上率下,市委市政府首先要思想统一,行动坚决。三是靠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政策讲透,把利弊摆明,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四是靠法治方式和公平公正的操作,让人服气。五是,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用发展成效来证明,用事实说话。当大家看到雾江变清了,环境变美了,好企业来了,收入增加了,最初的怀疑和阻力自然会消解大半。”
刘玉凤补充道:“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的人有舞台、没顾虑。”
随后,双方就财政资金如何精准滴灌、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短期矛盾、如何培育本土人才和吸引外部人才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江泉方面的回答务实具体,不回避矛盾,既讲成功经验,也谈走过的弯路,让玉河的同志们感觉“解渴”、“管用”。
座谈结束后,在返回宾馆的途中,丛丽丽特意请司机绕道,随机看了几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街心公园和菜市场。她希望感受的是“去掉滤镜”后的、真实的、有温度的江泉。
在一个老旧小区改造后的街角花园,她看到老人们悠闲地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安全的地垫上玩耍;在一个标准化菜市场,她询问菜价,与摊主交流,了解到政府对市场管理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支持。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共同构成了城市宜居宜业的底色。
一天高强度的考察学习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回到宾馆,丛丽丽顾不上休息,立即召集代表团成员开了一个小结会。大家畅谈一天的见闻和思考,气氛热烈。
“同志们,今天我们是‘脑洞大开’!”丛丽丽总结道,“江泉的经验告诉我们,转型发展,思想解放是前提,战略定力是关键,系统思维是方法,真抓实干是保障。我们不仅要学他们的具体做法,更要学他们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回去之后,每个人都要结合分管工作,拿出学习成果转化方案!”
她望着窗外江泉璀璨的夜景,心中已开始勾勒玉河未来的发展图景。这次江泉之行,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玉河干部心中改革创新的激情,也必将为玉河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外部推力。取经之路,仍在继续,而实践的征程,即将在新的起点上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