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妈等把三间房的房产证都拿到手后,就没瞒着众人,所以大家都知道她马上要搬走了。
褚大妈拉着她的手:“老华,咱们做了二十年的邻居了,没想到你也有搬走的一天啊,这以后咱们见面可就难了。”
华大妈同样不舍得这里的邻居,重新换个地方,还不知道会遇到点什么邻居。
可是,没有办法,房子可遇不可求,能换到三间这么称心的房子,比什么都值。
罗大妈倒是能理解华大妈的心情,说起来,她家也是一间房住四个人,现在虽说借住了袁凯华的房子,但是这颗心总是悬着,也不知道袁凯华什么时候会来云城定居。
钱大爷跟华大妈这么多年来对大院的管理尽心尽力,现在要走了,大家都挺舍不得的。
沈家送了她家一个新火炉。
罗大妈跟褚大妈合伙送了两块肥皂跟一个洗脸盆。
孙家姐妹送了五斤的面粉,她们在食品厂能买到便宜货。
陆红娟一家则送了一罐牛奶饼干,崔招娣自己当了妈,很同情这个孩子,就想着孩子平常吃点东西磨磨牙。
秦科长也知道了华大妈要搬走的事,想想送了一件自己儿子小时候穿过几次的棉袄,还是八九成新的。大冬天地去医院,太冷了。
钱家不租许大强的房子了,那肯定是要跟许大强写信说一声的。许大强收到信后,前两天特意回来了一趟,给华大妈家送了两斤小米。
前院的韩家、后院的郑家出去旅游了,自然就送不了什么了。但陶芹估计,等孟大妈回来,肯定会去瞧瞧华大妈。到时候,自己带着罗大妈还有褚大妈一起去。
华大妈一家本来是欢欢喜喜准备搬家的,真到了走的时候,又不舍得了。
一个个红了眼眶,说了老半天话才走。
钱家的东西是真不少,请了两辆三轮车走了三趟才运完。装好一车又回去运东西的时候,正好把郑家的行李搬回去,一举两得。
郑家母子看到了大院众人对华大妈一家的不舍之情,觉得自己的决定很正确:这边的人看起来都挺斯文有素质的,看来自己的选择没错,以后应该挺清静的。
要是陶芹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估计要脸红了:真是不好意思了,咱们大院可是热闹得很。
当天晚上,沈秋分夫妻过来玩,当得知华大妈已经搬走后,也是唏嘘不已。
在前进的路上,周围的人来来去去,好像没有一个能永远陪着自己。
第二天晚上,沈秋分又独自到了沈家,她拜托陶芹:“妈,你什么时候有空去趟华大妈家,我昨天跟我公公说了,他说医院员工或者亲属在自己医院治疗,能优惠一点。他今天已经跟复健科的领导说了,以后华大妈的外孙过去,场地跟器械的费用折半,就是说一天只要五毛钱就好了。”
这绝对是个惊喜。
陶芹双眼发光地望着沈秋分:“秋分,你真的长大了。哎,我这脑子,怎么就没想到问问亲家呢!”
沈秋分被亲妈夸奖,有些不好意思:“也就是我公公现在是副院长了,我才好问他这种事。我也是头一回,就怕公公他直接回绝了我,那才丢人。”
想想,她把陶芹拉到了卧室:“我跟佳华从小一起长大,我是没想到她现在这么糊涂的。但是,她小时候也帮过我很多,这次就算是我还她的人情了。”
“傻孩子,我之前就想跟你说了,你当年要是跟詹少康一起跑了,估计就是第二个钱佳华。还好,詹少康比李海涛有本事,攀了高枝。不然,现在哭的,估计还有我一个。”
“哎呀,妈!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你别拿出来说了,我回家了!”
沈秋分不想听年少时的那些蠢事,逃也似地跑了。
这种事,陶芹第二天一早就跑去华大妈家说了。
华大妈还没带孩子去复健,听完也是狠狠吓了一跳。
这可比什么搬家礼物都贵重。一天少五毛,一个月就是十五块钱,一年就是一百八十块钱,秋分这是帮她省了一大笔啊!
“谢谢、谢谢,陶芹,你跟秋分说,过年哪天有空,来这吃饭,我给她做好吃的。”
天知道,华大妈为了这个外孙的复健费用有多焦急。
老钱眼看着要退休了,退休金不会像工资那么高的。可家里处处都要花钱,到时候难不成真的不治了?
现在每个月能省下来十五块钱,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她的焦虑。
陶芹也知道复健之路有多难,考验着家属的心态,也考验着他们的钱包。
“老华,不用谢,你把孩子带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了。我知道,你现在很辛苦,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会越来越好的。”
钱家搬走了,7号大院众人的日子还是跟从前一样过,但是对于街道办的方主任来说,可不一样。这一个大院,怎么能没有管事大爷呢?以后的文件精神谁来传达?谁把院子里重要的事情及时向街道办报告?
尤其是这个大院,事情特别多,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能上天!
于是,方主任在一个早上敲响了7号大院的大门。
早上,大家脑子都还没清醒呢,不知道方主任过来想干嘛。
方主任笑眯眯地,挨家挨户打了招呼:晚上7点,在中院集合,大家推选新的管事大爷。
哦,就这事啊?
大家瞬间就没兴趣了:自己大院自己还不了解吗?隔段时间就要来炸个雷,心脏不好的,都住不下来。说不定钱大爷跟华大妈,就是因为一直没人接手,才找了个理由搬走的。
嗯,肯定是这样!
见大家积极性不高,方主任有些发懵:咦,这些刺头怎么一个个的都这副表情,不会是都不想当吧?那可不行,7号大院的管事大爷必须选出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