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八十岁大寿,帝王极其重视,甚至多次垂泪,感慨道:
“若无祖母太皇太后,朕断不能有今日。”
“祖母寿长,乃朕之大幸,大清万福。唯愿祖母圣体康安,朕可承欢膝下,祖母伴朕身旁,朕心安矣,国祚定矣。”
此话动人心,太皇太后与孙对视而哭。
祖孙二人情难自禁,一时情不可抑,互诉心事。
为庆太皇太后生辰,康熙罢朝三日,专为太皇太后庆祝,阿哥们停学,围绕太皇太后膝前,格格们与太后一起陪老祖宗说话。
康熙私底下对胤祚说,“玛嬷福寿不易,此生艰难,朕只想让玛嬷能享儿孙绕膝,天伦之乐,极天下华美之物,奉养玛嬷。”
这场盛宴,只准备就半年之久,康熙下旨——
与民同乐,举国欢庆。
大赦天下,减免赋税。
举国之力为太皇太后祈福,康熙只愿太皇太后凤体常康健,百岁无忧。
太皇太后与康熙祖孙俩相依为命几十年,互相扶持,太皇太后还不是个恋权的,从未垂帘听政,只一心培养康熙亲政,于公于私,无一处可挑剔。康熙感怀于心,他早年丧母失父,亲情缘淡薄,唯有太皇太后为亲。
八十大寿,是太皇太后的福祉,康熙更是直言,这是他的福运。
到这个年岁,还能有玛嬷可以依靠,怎不是上苍乞怜,眷顾于他。
康熙只感激上天肯留一玛嬷为他亲人,让他有家可归。
太子素为太皇太后所爱重,此回寿宴,钮祜禄贵妃和太子共同操办,康熙也亲力亲为,每每亲自过问。
每日三问,“皇玛嬷可安否?圣寿节可妥当?可还有什么需要朕亲自做过?”
梁九功一一回复了,都已经妥当,都有人盯着,没人敢不尽心。
如此多次重复,康熙最后只会站起身,长叹一声,“事无巨细,朕亲察方可安心。”
并且,康熙彩衣娱亲,准备在圣寿节亲自表演讨太皇太后一个高兴。
就算身为帝王至今已满三十载,面对太皇太后,这个从小教养哺育他长大的女人,在这场寿宴上,他也愿为孙儿,只为孙儿,普通人家的孙儿,不论多大为哄玛嬷高兴都可以无所不为,他自是可以。
他为帝王,更是天下表率,事必躬亲,孝道治国。
如此一来,也能上行下效,全国推行,四海之内,无不孝亲。
帝王都如此尽心,阿哥格格们哪里敢有懈怠?
一个个恨不得拿出压箱底的本事来,花样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只恨自己平常没有下功夫,技多不压身呀,到了此时方恨少。
阿哥格格们就算不想着弄个新点子出来讨巧,也是要中规中矩不落人口实,可又不是平常,在这么个场合,人人都出彩,人人都尽心,若是哪个平庸了,自是让人闲话。
格格们八仙过海,准备节目,那名单报上去,胤祚看着有点现代舞台表演的架势。
真是让人目瞪口呆,他平时真是不知道自己姐妹们有这么多才艺呢。
阿哥们更甚,这次可是八十整寿,哪个不是卯足了劲的想法子搜罗稀奇珍贵的物件当做寿礼。
这回胤祚都下了血本,费扬古替他奔走,硬是将银子不当银子,摆出了硬要使钱砸,硬生生砸出一个门面的架势。
董鄂氏一族这次势要压其他阿哥们母族一头,只要不越过太子去便是,那什么马佳氏纳喇氏郭络罗氏,统统不放在眼里。
他们董鄂氏和他们可不一样,从来都是世家大族,就没落魄过,他们祖上当年也是开国功臣,更是顺治爷时名副其实的第一家族,独一份的待遇。现在也好几支兴盛,是显赫的实权勋贵。与他们赫舍里氏,钮祜禄氏论长短的,佟佳氏要不是沾了国舅的光,迅速崛起,这些老牌权贵也看不上他们。
朝中一直有人,费扬古朋春战功赫赫,军功世爵都是头一份,而且费扬古掌舵董鄂氏,一直是个聪明人,对外低调谨慎,从不结党。
若说有什么差一点的,就是后宫没人没个阿哥,外戚沾不上边了,怕以后别的家族靠着阿哥后来者居上,就瞧瞧差不多的,大家都一样,人家靠着太子上位了,人家手里有个十阿哥。
可现在连这个短缺都被补上了。
他们荣亲王可是嫡子嫡孙,孝献皇后的嫡孙,算起来,是无比的尊贵,从酸唧唧的汉臣那边说,真是无比的正统。
从他们满族老传统来说,更是出身尊贵,母族董鄂氏可助他,汗位都有一争之力的。
当然,现在可不敢说这个话,入关了,就不一样了,再嚷嚷着老黄历,可危险。
但这回,董鄂氏可得彰显彰显,毕竟太皇太后的大日子,王爷是他们董鄂氏的外孙。
万岁爷也认了这个身份,有意撮合,他们自然更是放心。
董鄂氏有意削弱乌雅氏的存在,包衣家族,在他们这些门阀大族看来真不算什么,给阿哥掉份,而且这一过继,也就没什么联系了。
说是外家,可这不都是看哪个家族能给阿哥带来更多的助力?乌雅氏在他们这些开国家族眼里不入流,要人人没有,要钱钱不够,给阿哥帮不上忙就算了,说不定还要拖后腿。
轮到家族出钱出力的时候,德妃三个儿子呢,能供得过来吗?
就那四阿哥一个,这位都这么大了,快上朝了更是得好好打点好好张罗。
这次阿哥的礼,费扬古全权包办,整治的那叫一个像样。
胤祚自是知道什么场合办什么事,看费扬古那大手笔,咳,胤祚觉得,费心了,好舅爷。
要是让他花那么多,他肯定肉疼,知道道理是一回事,真花出去是另一回事啊。
那东西,好几万两银子吧。
幸亏董鄂氏是军功世家,家底厚的很,要不这多来几次,也得咬紧牙。
不过他看费扬古花的挺高兴的,整日里笑呵呵的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