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纳备嫁,忙的不可开交。
虽是内务府准备,可她也要下功夫盯着。
意气风发,壮志酬筹,爱纳这几日笑容就没落下过嘴角。
她等着大显身手,在巴林当话事人。
以后,她就是有实权的公主,而不是宫里仰仗皇父的格格了。
未出嫁的女儿再风光,也可能一朝荣光,一瞬泥潭,全凭康熙心情。
自己有底气才是真的有底气,这都要牢牢的抓在手里。
爱纳可清醒着呢。
这么些个女儿里,康熙最是疼宠爱纳,这回是下了大力气备嫁的。
驸马又是固伦淑慧长公主嫡孙,札萨克多罗郡王的继承人。
这场政治联姻,至关重要,事关在蒙古的布局。
陪嫁不仅是为了彰显公主尊贵,更是为了经略边疆。
嫁公主过去,是为了大清在蒙古的话语权,公主掌权,就是大清布防。
为爱纳选了这么个夫婿,何尝不是信任这个女儿,相信她足够有能力呢?
相信她在巴林能闯出一片天,相信她能掌握权柄。
如今,京城和蒙古的公主府都在加紧修建,陪嫁的庄头仆从都是精挑细选的,内务府拨三百户包衣随迁蒙古。
那汤沐邑就更不用说了,这安身立命的大头,自是早就备好了,康熙可是赐下十万亩牧场为爱纳陪嫁。
那些随行的侍卫也都直接由公主调遣,说是侍卫,其实就是直属于爱纳的兵卒了。
这些是大头,公主府以后就是爱纳自己的地盘,汤沐地的税收保证了公主以后的生活,底气十足。
至于别的那些,寻常嫁女要准备的器具,胤祚见过那长长的嫁妆单子,真是一眼望不到头。
珠宝首饰琳琅满目,东珠,项圈,耳坠,手镯,头面……都是最好最奢华的。
剩下的,绫罗绸缎一应俱全,布匹皮料让人咋舌,全是最好的云锦蜀锦苏杭细绸,紫貂玄狐银鼠皮,被褥毡帐、家具摆设更是声势浩大,数不胜数。
金玉器珐琅器,古玩字画,胭脂香料,西洋物件,只这些就价值万两白银。
算下来,胤祚大致估算了,这得有三十万两白银,而且钱生钱,钱生钱,大钱生小钱,这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每年三姐都能有收入。
而且,三姐在巴林部,那是还没嫁过去就奠定了地位,汗阿玛给了爱纳巴林的商税抽成,还有漠南的盐池专卖。
这才是真值钱呀,看嫁妆,看的是这些,那些金银器具珠宝真算不上什么。
三姐比他们这些阿哥有钱多了,还自由。
他们手里的东西,可比不上三姐的手指头。
就那卖盐和商税,他们就别想沾边。
不过嘛,这也是应该的事,三姐这是一方……怎么说呢,就是镇守一方的亲王差不多了。
胤祚是很服气的。
就像汗阿玛说的,三姐虽非男儿,胜似皇子,满蒙联姻,为国祚记,所以亲自下旨表明态度。
“朕以公主为联姻蒙古之重,赐赉视亲王加倍。”
“联蒙之道,恩威并济,公主所携非财货,乃社稷之器也。”
公主下嫁,非只帝王嫁女,乃是大清百年社稷。
甚至这回,爱纳说起此事脸上就满是荣光——
汗阿玛赐下龙袍为陪嫁。
龙袍!
这是何等的重视!
十万余颗珍珠串镶而成,上绣金龙八条。
能穿龙袍的公主,爱纳是头一份。
这段时日,胤祚就这么看着汗阿玛花样夸三姐。
其实嫁去蒙古的公主,和亲王也没什么两样了。
三姐的心愿,实现了一半。
高兴之余,胤祚也私底下给爱纳添妆一万两银子。
他给的是现银,当即就能用的。
三姐底气足,腰杆子硬,但手上再多点可以现用的银子,有个什么事情呢,立刻就能拿出来。
胤祚念及此,这么将银子让人送去。
除此之外,又给爱纳带上了几件御赐的物件,这才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
只一件,千两白银都打不住。
胤祉看了大为吃惊,他可是知道之前胤祚为了大清和准噶尔那边的战事捐了十万两银子,这次又出手阔绰,六弟这家底真厚啊!
对着胤祉,胤祚当然不可能就大喇喇的拍着胸脯吹——没错啊,你弟弟我就是这么有钱,银子多的是。
他鬼机灵的泪如雨下,念念有词,“三姐最是疼我了,如今这么嫁出去,我这个当弟弟的,怎么也得表示自己的心意。
我这个当弟弟的虽是没什么家私,可今年的俸禄还是有些的,给三姐带上一半,聊表心意,我这个当弟弟的也做不到更多了,只能出这些身外之物,全了我们姐弟情义。”
至于为什么是一半,按例亲王一年的俸禄是一万两银子和一万斛禄米,但是吧,胤祚有个特殊的地方,他被康熙赐了双俸,享双倍俸禄,现在每年可以有两万两银子和两万斛禄米的收入。
这是极特殊了,可前朝也无人敢置喙,毕竟荣亲王年幼心怀百姓,心念大清,在制药一事上表现极为出色,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挽救了无数将士的生命——康熙的话谁敢反驳?
就这样,今年胤祚就升职加薪了。
胤祉更是感动,他也泪眼婆娑,这个平日里看着冷淡的少年也落下泪来,一时情难自禁的握着胤祚的手。
“六弟,实乃真君子,忠义孝悌,俱全矣。”
胤祚脸不红心不跳,他早熟悉了这夸赞,三哥就是这样,文绉绉的,说话还很真挚,但是,他都被夸了多少年了,习惯成自然。
没错没错,他就是这样的,他就是这么好的弟弟啊。
君子,嗯,他是个君子。
爱纳看着哭的稀里哗啦的弟弟,嫌弃的朝他背上来了一下。
“行了行了,六弟被你勒成什么样子了?”
胤祉面色一囧,看着怀里的胤祚更是不好意思。
“六弟……我……一时情急。”
“知道六弟好,就记在心里,少说这些酸话。”
爱纳说话毫不客气,拎着弟弟的耳朵就嘱咐,“等我到蒙古去,你就好好照顾着六弟,瞧瞧,六弟比你这个当哥哥的还要成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