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一喊,原本嘈杂的现场,顿时噤声一片,众人探究的目光齐刷刷看向她。
毕竟,火若不是她放的,那又会是谁呢?又或者说,刚刚她主动认罪是在包庇谁?
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说错了话,老太太脸上闪过一抹心虚,可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她要再不坦白,只怕真会被警察抓去坐笼子。
于是,她两眼一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自己知道的真相都给捅了出来。
“是小明放的火……我、我亲眼看到的……”
说完,她猛地睁眼,颤巍巍的手指向了自己的小孙子麻小明。
昨晚起夜,老太太看到小孙子鬼鬼祟祟出门,便不放心地跟了上去,结果却看到小孙子摸进了大孙子工厂,并在里面逗留了好一会儿才出来。
当时她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是小孙子调皮跑大孙子工厂里偷电东西换钱。
毕竟,这事小孙子以往没少干,所以当时她看了两眼就回去了,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谁知,早上听村民议论此事,她才知道大孙子的工厂昨晚失了火,什么东西都给烧没了。
眼看警察进了寨子,小孙子担心此事会瞒不住,于是赶紧找到她,主动坦白,求她将此事拦下。
“是小明告诉我,说我是你亲阿婆,只要你签署谅解书,不追责,警察就不会把我怎么样,所以我才会稀里糊涂答应了他的请求……”
谁知,结果根本就跟小孙子说的不一样,大孙子不仅没选择息事宁人,还要求警方公事公办。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要再替小孙子遮掩,受苦受罪的,也只会是她自己。
她是喜欢小孙子没错,但她又不是没有别的孙子,干嘛要为那么一个不顾她死活的小混球,搭上自己?
“警察同志……你、你们别听我阿婆胡说……”
“明明是她自己放的火,见你们要动真格要把她抓走,她无计可施了才会胡乱攀咬,将罪责都推到了我的身上,企图逃脱法律制裁。”
“你们可千万不要上当,赶紧把她抓走!”
麻小明起初的确是慌乱了一瞬,但仔细一想,警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再加上老太婆刚刚也主动承认了是她放的火。
现在,只要他死咬着不认,警方也根本拿他没辙,这样一想,他便瞬间头脑清晰,整个人也镇定了下来。
“麻!小!明!你个小瘪犊子,明明就是你放的火!也是你求我给你顶罪,怎么,你敢做,现在当着警察的面,你不敢认了?”
见他都这个时候了,他还在攀咬自己,不准备承认自己的罪过,老太太气急败坏,恨不得立刻扑过去撕了他那张颠倒黑白,巧言令色的嘴。
“阿婆,我不知道您在说些什么,我劝您还是别再挣扎了,赶紧跟人警察走吧。”
麻小明不仅扮起了无辜,甚至还苦口婆心劝她。
“毕竟……放火的事情,刚刚您可是亲口承认了的,大家伙也都听见了,这种时候你才来反水,谁信啊!”
想起自己刚刚说过的话,老太太顿时瞳孔地震,她手指哆哆嗦嗦指了小孙子好半天,才勉强找回自己的声音。
“是、是你!你刚刚故意骗我?”
老太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明了一辈子,算计了一辈子,最终却被小孙子这个瘪犊子落了套,给死死套牢。
怎么办,现在她该怎么办?
刚刚她已经被小孙子哄骗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现在似乎说什么都晚了,人警察根本就不会相信,难不成真要她一把年纪,去替那个小孽障坐牢?
不要啊,她不想坐牢!
突然,老太太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替自己脱罪的办法。
“警察同志,我有麻小明放火的证据!找到那个证据就能证明,我说的话都是真的,你们信我,火真是麻小明放的,不是我!”
一听她手里有证据,几位民警顿时来了兴趣。
“你说的证据在哪里?”
“就在我家里,我现在就带你们过去找!”
见几位警察愿意相信她,老太太顿时变得雀跃起来,甚至主动带路,领他们去自己家里搜查证据。
就连村民们都忍不住好奇,她说的证据是什么,于是大家伙纷纷跟了过去,伸长了脖子眼巴巴挤在门外,希望能在第一时间,目睹她说的那个证据。
很快,几位民警从她家灶窿里,搜出来一套带有浓烈汽油味的男式衣服。
“这身衣服好像是麻小明的,我见他穿过!”
很快有眼尖的寨民,认出了那套衣服。
“一般来说,若仅仅只是失火的话,厂房不可能短短几个小时就烧成了废墟,敢情是麻小明在厂房里泼了汽油,厂房才会烧得那么快啊!”
之前,他们还对麻小明是放火者这件事存疑,但看着警察搜出来的那件衣服,和一只可装20升汽油的塑料桶,大家伙对这事已经信了八分。
毕竟,那麻小明的阿婆都那么大年纪了,一桶汽油多重啊,她一个老太婆哪里拎得动?
“麻小明,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都到了这种时候了,麻小明依旧梗着脖子狡辩。
“没错,衣服和油桶的确是我用过的,但这也不能说明火就是我放的吧?”
老太太似乎早料到他会来这手,指着他鼻子破口大骂。
“你个小瘪犊子,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骂完,老太太转身钻进了自己卧房,从床底下的最深处,摸出了一双沾满泥土的鞋子,丢在了麻小明的面前。
昨晚下过一场不大的雨,麻小军的鞋子上既然沾满了泥巴,那他必定也在工厂里留下了鞋印。
否则,他不会在回来后的第一时间,就将这鞋子丢去后山。
也正是因为老太太觉得他这一行为很不对劲,才会悄悄跟上前,把这双鞋子给捡了回来。
一开始,她只是觉得这双鞋子没坏,想着到时候替孙子洗干净,他还能再穿,没想到却意外地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