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岩镇,日子原本如潺潺溪流,平静而舒缓地流淌着。
然而,一则消息却似投入溪中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朝廷的巡察儒官即将抵达,前来考察当地的儒道教育情况。
消息最初源自镇上传信的驿卒,他快马加鞭,马蹄扬起的尘土还未消散,这惊人的消息便已在镇中不胫而走。
最先得知的是镇口卖茶水的张大伯,他听闻后,手中正舀水的铜勺都不禁微微颤抖,溅出的水花湿了他的袖口也浑然不觉。
“巡察儒官要来啦!”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瞬间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这消息如同旋风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青岩镇。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议此事。
集市上,一位卖布的大婶停下手中的活计,眼神中满是担忧:“这巡察儒官一来,咱镇的儒道教育到底能不能让上头满意哟?”
旁边一位老者捋了捋胡须,神色凝重地说:“上头这么重视,这次巡察怕是马虎不得,咱镇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在私塾里,陈夫子刚迈进教室,原本嘈杂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学生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眼神中既有紧张又有期待。
陈夫子轻咳一声,神色严肃地说道:“想必大家都已听说,巡察儒官不日便至。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难得的机会,也是严峻的考验。若能得到巡察儒官的赏识,你们当中或许有人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真的能有机会吗?”
“要是表现不好,会不会挨骂呀?”各种担忧和期许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楚阳坐在座位上,心中同样掀起了波澜。
他深知,这或许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又一次契机。
自父母早亡后,他在儒道学习的道路上历经坎坷,却从未放弃。
此刻,他的眼神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紧紧握住手中的书本,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准备,让巡察儒官看到自己的实力。
下课后,楚阳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
他走到陈夫子的书桌前,恭敬地问道:“夫子,关于此次巡察,您觉得我们应该着重准备些什么呢?”
陈夫子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勤奋好学的少年,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楚阳,你向来用心。巡察儒官注重的不仅是你们对儒道经典的理解,还有对其在生活中践行的感悟。你可将自己平日的所思所写整理一番,或许能让巡察儒官眼前一亮。”
楚阳谢过夫子,回到家中,便立刻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他翻出自己之前写的文章和对儒道的感悟,那些纸张因反复翻阅,边角都已微微卷起。
他逐字逐句地审阅,时而皱眉思考,时而提笔修改。
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洒在他专注的脸上,细小的尘埃在光线中飞舞。
与此同时,镇里其他人家也都忙开了。
王富贵的父母四处托关系,希望能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机会。
他们提着厚重的礼品,穿梭于各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家中,满脸堆笑地说着好话,只盼能在巡察中为儿子谋取一丝优势。
而在青岩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大家都清楚,巡察儒官的到来,将对青岩镇的儒道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也可能改变许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