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开完全体大会过后,日子又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李倚所采取的减轻租税、为政宽简的政策,却如同一股春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民前来归附。这些流民听闻李倚的政策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希望能在他的治理下过上安稳的生活。
李倚心中暗自思忖,如果不是担心自己大张旗鼓地招揽流民会引起驻守在洛阳附近的势力注意,他恐怕早就派遣那八名屯将前往洛阳下属的其他县城去招揽更多的流民了。毕竟,人口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尽管只是靠着永宁县城周边地区的流民,永宁县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二千人左右,县城的重建仍在进行,但一些关键的公共设施已经恢复运行。
县学已经迎来了他们的第一批学生,基本上都为上次阵亡士兵的家中孩童,里面的助教和博士都为逃难至此的读书人,李倚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如果以后能有其他学科的人才来到,再开设如律学、书学、算学的内容。
同时初级军校也已建好,不过李倚还未找到合适的人选,同时目前还没有士兵军功积累到可以入学的程度,所以暂时还未开学。
除此之外,县城内的市场也已经开设,由于现在商家不多,李倚也没有设置太多税收,只是延续了两税法时期的三十税一政策,没有其他多余的专卖税和商税。
还有一件大事便是墓地已经建好,在东门附近的一大片荒地之上,建设好的当日,李倚还亲自参加了祭拜,后续还安排了专人负责看守和打扫,这一举动又收获了士兵的不少好感度。毕竟谁也不希望死后尸体不能入土为安,如今李倚如此重视他们,怎能不让他们感动。
虽说县城如今的发展已经慢慢步入正轨,但李倚内心仍有些不安,原来自那日李瑭攻城失败逃跑后,他才后知后觉:按照历史记载,河阳的刘经与李罕之之间的冲突应该是在冬季诸葛爽去世后才会爆发。但如今,这场冲突竟然提前了这么长时间。
这个发现让他这一段时间来有些寝食难安。在唐末这个乱世中,他最大的资本便是对历史事件走向的熟悉。
然而,如今他所在的地方竟然发生了这样的偏差,这是否意味着全国各地的形势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呢?
但由于他目前的势力还相当有限,对于距离较远的地方,他实在没有能力去打探消息,这让他感到焦虑,即使城外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农田,也无法给他带来丝毫的愉悦。 孟珍珠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焦急万分。
她实在想不通,如今县城的发展如此顺利,蒸蒸日上,可李倚为何还是整日愁容满面,忧心忡忡呢?
终于,在这一天,当她看到李倚在县衙二堂内焦躁地来回踱步,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物的到来时,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鼓起勇气开口问道:“李郎,你最近究竟是怎么了?我们现在的发展如此迅猛,本应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可为何你却每日都愁眉不展呢?”
李倚停下脚步,看着孟珍珠,嘴角泛起一抹苦涩的笑容。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该如何回答她的问题。
毕竟,这件事情实在匪夷所思,他总不能直接告诉她,自己其实是一个穿越者,知晓未来的事情,而现在的情况却与他所了解的有所出入,所以才会终日忧心忡忡吧。
就在李倚思索着如何组织语言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侍卫的声音。
“都头,河中、京师、宣武来人说是有重要消息要禀报!”
听到这个声音,李倚大喜过望。当日,他将这些人分别派往了五个不同的地区,并且规定他们每两个月就要回到此地向他汇报一次消息。
而洛阳的“暗影”因为距离较近,所以前两天就已经提前回来了,并且带来了重要的情报。
据“暗影”汇报,河阳的诸葛爽如今病重卧床,无法处理军政大事。目前,所有的军政大权都被他的手下大将刘经所掌控。然而,刘经对李罕之心存疑虑,担心他难以控制,于是在前些日子对李罕之发动了突然袭击。
不过李罕之不仅成功抵御了刘经的进攻,还反过来将其击败。如今,李罕之正率领着他的军队驻扎在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与刘经形成对峙之势。
这些消息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时间却提前了太多,因此这个消息并没有让他安心多少。
如今,除了河东距离较远,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抵达,其他三个地区的“暗影”都已抵达,这让他有些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些地区有没有发生偏差。
于是,李倚毫不犹豫地吩咐道:“快!立刻让他们进来!”
孟珍珠看着他急切的面容,原本想要继续追问的念头瞬间烟消云散。她缓缓地后退一步,静静地站到了一旁。
就在这时,三名“暗影”走了进来。孟珍珠打量着这三人,这几人就如同普通百姓一般,就算丢在人群中都丝毫不会吸引到他人的目光。
进入房间后,三人先是向着李倚躬身行礼,随后便伫立在原地,等待着李倚的下一步指示。
李倚思考一会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面前的三人,最后停留在了其中一名“暗影”身上,沉声道:“京师的‘暗影’,你先随我过来。”
那名被点到名的“暗影”迈步向前走到了李倚身边。
李倚转头看向剩下的两名“暗影”,缓声道:“你们二人暂且在此等候。”
说完,他又将目光投向孟珍珠,轻声说道:“孟娘子,你也随我一同前来吧,听听这些消息。”
孟珍珠闻言,轻点了一下头,随即站起身来,快步跟上了李倚。
她的心中充满了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重要情报,能让李倚如此焦急地等待呢?带着这个疑问,孟珍珠紧紧跟随着李倚进入了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