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无果,她无意间联想到贾建设,继而忆起昨晚饮水之事,顿时脸颊泛红,暗骂自己轻浮。
平复情绪后,她继续埋首账簿。
傍晚回家的路上,陈雪茹心中已有定论。
贾建设没提及上午发生的事,只随意递上两张女装设计图给陈雪茹。
陈雪茹见到设计,十分兴奋。
自幼在绸缎庄长大的她,加上一年多的管理经验,立刻察觉这两款女装定会如凤褂般畅销。
她个人也很喜欢,甚至开始幻想自己穿上后的模样。
贾建设见状,先前的愧疚稍减。
上午娄小娥的事虽令他困扰,但终究未有越矩之举。
然而徐会真却不同,他们确实有过亲密接触。
贾建设思虑良久,仍未想出妥善解决之法。
所幸徐会真表示无意与陈雪茹争夺,也不会透露两人的关系,只想作为他的秘密情人。
贾建设认为事情已成定局,加上他对徐会真的复杂情感源于记忆融合,故决定暂且维持现状。
待陈雪茹平静下来后,两人共进晚餐。
这顿饭简单朴素,一荤两素配白米饭,在当时普通家庭已是丰盛。
贾建设并非吝啬,而是深知凡事过犹不及。
尽管他负担得起系统提供的佳肴,但因即将发生的变故,只能谨慎行事,偶尔享用即可。
此外,他计划停止让陈雪茹售卖系统物资。
如今已是1956年,根据情报推断及历史对照,地方全面合营和票据时代的到来指日可待。
两人愉快地结束了晚餐。
贾建设向陈雪茹提及李民富邀请他去轧钢厂一事,询问她的看法。
陈雪茹听后迅速权衡其中的利弊。
贾建设静静等待陈雪茹的回应,未予打扰。
思索片刻后,陈雪茹建议贾建设接受邀请,认为这对他们有利。
贾建设略感意外,但很快认同她的观点,并追问原因。
陈雪茹解释道,第一,去轧钢厂意味着职位的大幅提升,将加快晋升速度。
如此一来,贾建设能够更快地达到理想的高度。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此举能让家庭更加安全稳固。
贾建设进一步请教陈雪茹的考量。
她表示,结合贾建设提到的公营趋势,未来必定还会发生更多变化。
从古至今的经营模式突然转变,若无波澜反常。
至于为何推测出合营将转为公营,皆因贾建设婚后已逐渐透露这一信息,让她提前有所准备。
听完陈雪茹的分析,贾建设对她刮目相看。
难怪后续剧情中,他们的事业能够蓬勃发展。
他曾在观剧时便认定,陈雪茹的商业才能远胜徐会真。
究其原因,徐会真背后有诸多助力,而陈雪茹仅凭自身实力,与阻碍重重的现状抗衡,足见其非凡智会。
她不过是眼光不太准罢了。
贾建设听罢陈雪茹的分析,深以为然。
稍作沉思后,他决定接受李民(王得赵)富的提议,调至轧钢厂担任主任。
他的考量是,若按陈雪茹提出的两点来看,确实很有道理。
但促使他下决心的关键在于,一旦成为轧钢厂主任,在接下来的一些重要事件中,他都能巧妙避开。
毕竟按照剧情发展,李副厂长在特定历史阶段可是革委会主任。
只要在此之前专注于本职工作,远离不必要的纷争,他便能带领身边的人平安度过那段特殊时期。
综合以上考虑,贾建设最终决定前往轧钢厂任职。
二人商议妥当后,又在客厅闲聊片刻。
随后贾建设觉得无事可做,转而想着为家庭增添新成员,便将满脸羞红的陈雪茹抱往卧室。
第二天清晨,贾建设醒来伸手一摸身旁,发现已只剩自己一人,客厅隐约传来脚步声。
他知道这是陈雪茹正在准备早餐。
婚后,多数时候都是陈雪茹操持家务,只有在她特别想吃的时候,贾建设才会下厨满足她的胃口。
即便在这个年代,男人在外的地位颇高,陈雪茹也不例外。
但她平时更多展现出的是精明强干的一面,像早起为丈夫准备早餐、冬天提前烧热水这样的事情,她一直默默完成。
待贾建设洗漱完毕,陈雪茹已将早饭一一端上餐桌:一碗白米粥、几碟咸菜,再加上之前从系统获得的肉松。
这样的早餐若是让邻居或外人瞧见,不知会有多羡慕。
此时正值年后,生活拮据,许多人连早饭都省了,一日仅两餐,还不一定有干粮可吃。
贾建设注意到陈雪茹今日走路似乎有些异样,心中虽略感得意,却也提醒自己下次要更加注意,免得再重蹈昨晚的覆辙。
毕竟妻子是自己的心头肉,理应好好珍惜。
清晨,陈雪茹隐约感到身体不适,但想起贾建设今日需赴轧钢厂与李民富商议调动之事,便强忍疲惫为他准备早餐。
她深知贾建设向来厌烦社交,更愿享受平静生活,但为了家庭未来能更加安稳,他仍毅然踏上这段不愿的旅程,令陈雪茹既感佩又欣慰。
两人用过早餐,贾建设驱车载陈雪茹至绸缎庄。
途中,熟人常打趣询问婚宴日期,对此,贾建设与陈雪茹决定不再设宴,仅分发喜糖以表心意。
至于喜糖,则无需动用系统资源,以免过于张扬。
将陈雪茹送抵绸缎庄后,贾建设独自骑行前往轧钢厂。
约四十分钟后抵达厂区大门,却遭门卫阻拦。
尽管身份不明,但在这特殊时期,守门人显然非同一般人物。
贾建设迅速递上提前备好的香烟,门卫接过后嗅闻一番,满意地点点头,露出一口黄牙赞叹道:“大前门,好烟!”随后将烟揣入怀中,笑着追问贾建设身份及来意。
贾建设暗自庆幸未忘礼节,同时敏锐察觉门卫绝非等闲之辈。
他礼貌回应:“大爷您好,我来自大前门街道办事处,这是我的证件。
我此行是应李厂长之约前来商谈事务。”
贾建设递上工作证,表明来意。
门房的老者瞥了几眼证件后道:“有这东西就行,登记完进去吧。”归还证件后,贾建设添了根烟,点燃递过去,寒暄几句,终是踏入红星扎钢厂的大门。
初入厂区,第一印象便是广袤无垠。
高大的厂房和排列整齐的高炉映入眼帘,一字排开。
车间间由宽敞的道路相连,路旁稀疏种了些树,背后堆放着有序的原料。
远处建筑模糊难辨,但他此行的目的并非这些,而是食堂。
食堂在情节中多次提及,却始终未见其貌。
此刻厂区里工人络绎不绝,多向内行走,有人对贾建设的自行车投以目光,但并无过多惊奇,想必骑车上下班者不少。
粗略观察,男性职工占多数。
询问办公楼方向后,找到那栋三层白楼。
停车后,贾建设并未贸然进入,而是在一旁抽烟等待,以防李民富尚未到岗。
半小时后,确认无人进出,他才确认时机成熟,径直走向办公楼。
贾建设迅速问清李国富办公室所在,直奔三楼副厂长室3而去。
这办公室的排序并非随意决定,每位副厂长的位置都是由上级明确安排的,绝不可擅作主张。
然而,即使排名靠前,也不意味着权力更大,这取决于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而这部分则需厂内全体领导共同商议。
寻觅片刻后,贾建设抵达目的地门前。”咚咚咚”,他轻叩房门。
“请进。”屋内传来李民富的声音。
贾建设推开门步入办公室。
此时,李民富正坐在办公桌后。
他的办公室宽敞明亮,木质沙发与长椅位于左侧,茶几紧挨着它们;办公桌偏右侧摆放,沙发与桌之间还设有一座高大的书架隔开。
不过此刻,书架空无一物,表面整洁无痕。
贾建设推测,可能是前任离开时将所有物品带走所致。
仅从这一点便能看出,李民富昨日履新后,在厂中处境艰难。
一位新上任的副厂长连办公室都未整理妥当,日子怎会好过?
贾建设迅速扫视办公室一圈后,直奔李民富办公桌前问候:“李厂长,您好!”
先打招呼总是没错的。
“建设,你来了?事情考虑得如何?”李民富面露笑意。
其实不用问他也明白结果,能主动来访说明已应允,因此心情颇佳。
“是的,李厂长,我已经决定了,愿意调至轧钢厂工作,请今后多多指教。”
既然对方发问,贾建设索性直截了当地表明态度。
毕竟日后要在他麾下共事,态度必须谦逊,领导问询时如实作答自然无错。
“很好,建设,你的决定让我感到欣慰。”
尽管李民富早有预料贾建设会同意,但亲耳听见仍令他难掩激动。
为何李民富今日如此轻易动容?
皆因昨日刚刚上任便遭遇挫折。
办公室未能事先整理完毕虽属小节,但他并未放在心上。
真正令人恼火的是后续发生之事!
昨天是厂长上任第一天,他特意召 ** 议欢迎新人,厂里中层以上干部都到场,这让初来乍到的李民富颇感欣慰,觉得厂方重视。
然而好景不长,在分配工作时,杨厂长直接安排他负责食堂和宣传,这明显是要将他边缘化。
对此,李民富早有耳闻,该厂核心工作是生产、质量、人事及安全,后勤、采购次之,而食堂与宣传排在末位。
原本这些由一位副厂长统筹,如今却仅给了他一个无实权的食堂主管职位,令他十分不满。
还未开口 ** ,杨厂长便迅速提议表决通过分配方案,最终毫无悬念地全票通过。
李民富虽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强颜欢笑答应做好食堂与宣传工作。
他知道这是早有预谋的结果,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此事让李民富倍感压力,对未来充满担忧。
因此,当贾建设答应帮忙时,他异常兴奋。
李民富稍作镇定后请贾建设落座,随后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建设,你来帮我是不是打算等到合营验收之后?”贾建设答道:“李厂长,李主任对我信任有加,我怎能在中途离开?”李民富闻言笑了笑,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合营试点验收可能提前,预计就在一个月内。”这一消息源自李民富春节时听岳父无意提及。
岳父那样的地位,即便随口说的话,也被认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靠消息。
因此,贾建设从未怀疑过此事的真实性。
李民富提醒贾建设是因为他相信,若验收结果理想,调动贾建设至轧钢厂会更加顺利。
“李厂长,非常感谢您的提醒,这事我完全不知情。”贾建设迅速起身致谢。
他对李民富的感激发自内心,并非虚伪,因为这一消息确实至关重要。
见到贾建设如此诚恳,李民富感到十分欣慰。
他希望贾建设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和信任之人。
交谈片刻后,因李民富上午还有会议,贾建设便告辞离开。
临行前,李民富递给他两个主任职位的选择:食堂主任或宣传主任。
贾建设一小时后返回绸缎庄办公室,得知验收时间提前,且自己可能调往轧钢厂,于是决定立即着手培养 ** 。
他首先将陈雪茹召入办公室,告知了验收提前的消息。
陈雪茹虽对绸缎庄的未来验收并不担忧,却对今后不再常见到贾建设感到些许失落。
然而这种情绪很快平复,毕竟他们每天下班都能相聚。
谈及 ** 选时,贾建设再次询问陈雪茹的意见:
“你确定要推荐秦淮茹接替我?”
“难道还有假?理由不是早就讲清楚了吗?”陈雪茹略带娇嗔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