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儿子竟让客人站在院中交谈,身旁还有阎埠贵和刘海中,心中顿感不悦。
这孩子怎如此糊涂?客人远道而来,手提重礼,怎能不请入屋内?任由其立于院中,何况还有两位管家在一旁注视。
若此事传扬出去,岂不是说自家不懂规矩,坏了名声?
自丈夫离世后,儿子愈发沉默寡言,整日愁眉不展。
幸而自己为他操持娶了乡下媳妇,否则难以管束。
若是城里姑娘,自己又无法常伴左右,不知日子会乱成怎样。
叹了口气,贾张氏不再多想,立即责备儿子几句,命其请贾建设入屋。
至于刘海中二人,她仅礼貌致谢,并未邀入。
心中暗忖:这么多东西,若让他们同进,难保不会生出占便宜之心。
刘海中见未被邀入屋内,心中不满,虽身为二爷,却也羞于纠缠。
冷哼一声,未理阎埠贵,径直回后院而去。
他暗自盘算日后必找机会给贾家一点颜色看看。
阎埠贵见刘海中离去未打招呼,啐了一口,低声咒骂:\"什么东西,真把自己当回事。”
又想起厨房的鸡与肉,心中愤懑难平,不死心地站到门口偷看……
贾家室内。
贾建设随贾建云坐下外间椅上。
\"大娘\"(对燕京大伯母称呼),贾建设向随后入内的贾张氏问安,将手中之物递上。
\"这些是给您的,也谢谢您在我母亲离开后对我的帮助。”
贾张氏注视着手中的物品,眼中闪过一丝羡慕,很想直接收下,但还是克制住冲动,表面装作推辞:\"建设,你这是做什么?咱们是亲戚,互相帮忙不是理所当然吗?再说我送你的东西不多,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赶紧拿回去。”
听到贾张氏的话,贾建设明白这只是客套话,并未当真,若真把东西带走反倒是他吃亏。
\"大娘,您就收下吧。
我现在在街道工作,收入还可以,再说咱们是亲戚,这样反而显得生分了。”
贾家母子只留意到贾建设提到自己是街道干部这一句,惊讶地问:\"什么?你成街道干部了?\"
\"建设,是真的还是假的?\"
屋外。
阎埠贵在门边探头探脑,听不清屋内对话,急得直嘟囔:\"怎么听不见呢,急死了!\"正犯愁时,忽然听见贾张氏母子的惊叫声,吓得一愣。
待缓过神来,他又回想刚才的呼声,心中一凛。
\"街道干部?贾建设这么年轻就当上干部了?难怪送这么多东西,连自行车都有。
不行,得想法拉近关系!\"
心里盘算一番后,阎埠贵开始琢磨如何接近贾建设。
屋里。
贾建设无奈地看着二人,心想他们反应也太夸张了。
不过这也难怪,之前贾建云的父亲病逝,贾家为了让他接替工作,四处奔波求助,最后还是居委会李大妈帮忙,再加上钳工易中海找厂领导协调,才办成此事。
(设定此时易中海还未评上八级钳工)
贾建云如今虽已转正为一级工,但贾家母子认为,连居委会大妈都能帮这么大忙,街道干部身份更是不可小觑。
贾建设等两人平静下来,再次将礼物递给贾张氏。
贾张氏得知贾建设的干部身份后,便不再掩饰,客套几句后接过东西。
贾建设环视房间时,没见到秦淮茹的身影,便转向贾建云询问:“刚刚进门的是嫂子吧?怎么没见到她?”
贾建云指向里屋,“是嫂子,她在带孩子呢。”
孩子?贾建设心头一沉,意识到这就是剧情中的棒梗儿子。
他心想,秦淮茹的日子确实不容易,若非如此,怎会甘心嫁给他?
即便每月27.5元工资看似不少,但当时每人8元的最低保障都难以维持。
更别说粮票不足还需额外花钱购买。
不过这些已与他无关,妻子尚在,他无需操心生计。
感慨一番后,贾建设对贾建云说:“建云哥,你结婚我竟没到场,那时家里乱成一团。
没想到如今孩子都这么大了,是男是女?”
贾建云面无波澜地答:“男孩。”随后补充,“你可能还不认识嫂子,坐下等会儿,我去叫她带孩子出来见你。”
贾建云进入里屋,见秦淮茹抱着儿子嬉戏,开口道:“带孩子出来,这是堂弟贾建设,现在是街道干部。
你的农转非手续这么久都没办成,找他问问。
即便手续办了,找工作也不容易,看看他能不能帮忙,哪怕一个月挣五六块钱,总比在家闲着强。”
秦淮茹默默点头,心中满是委屈。
秦淮茹出嫁前,媒人总夸城里生活好,丈夫又是工人,让她憧憬不已。
可到了贾家才发现,丈夫只是个学徒工,连自己和婆婆的生活都勉强维持。
以前在家每顿都能吃饱,现在却常挨饿,肉更是难得见到。
村里条件虽差,但那时还能养鸡鸭,后来实行大队制就不行了。
秦淮茹常被丈夫埋怨白吃饭,幸好婆婆偶尔帮腔,否则她真撑不住。
她心里无奈,但想到已嫁过来,也只能如此。
低头看看儿子,这是她的希望,忙整理衣裳抱着孩子随丈夫去见贾建设。
---
十一章 初见
贾建设喝着水,无聊地等年轻版秦淮茹现身。
他记得剧里三十一岁的秦淮茹已很美,不知二十一岁时如何。
刚想到此,贾建云带秦淮茹出来了,贾建设忙起身。
眼前的秦淮茹身材高挑,面容清丽却略显苍白,胸前却被宽大的棉袄遮掩。
她穿着一件灰色碎花旧棉袄,气质文静又不乏活力。
“比陈雪茹稍逊。”贾建设暗想,随即微笑道:“嫂子初次见面,叫我建设就好。”
秦淮茹打量着眼前的贾建设,他板寸整齐,五官俊朗,虽不像知识分子般斯文,却透着一股朝气。
贾建云略一打量,意识到妻子秦淮茹正在观察别人,他虽未多言,却也明白自己的存在让她有所顾忌。
待贾建设寒暄完毕,秦淮茹忙招呼客人坐下。
“这是大侄子吧?挺可爱的。”
“瞧他四处张望的样子,倒是有几分机灵。”
“名字起好了吗?”贾建设凑近,看着秦淮茹怀中的孩子问道。
秦淮茹点头回应:“起了,叫贾梗,小名棒梗。”
贾建云原本面无表情的脸此刻浮现出些许笑意。
内心深处,贾建云对这段婚姻并不满意。
妻子秦淮茹虽貌美,但出身农村,他总觉得与自己的工人身份不符。
更令他不满的是,婚后她不仅没有工作,还整日在家无所事事,靠着他养活。
最近,厂里新来了位宣传科的女同事,她多次借故来找自己谈天,甚至提及姐姐是副厂长,还暗示喜欢他。
尽管这位女子离过婚且有个孩子,模样也不及秦淮茹秀丽,但她的家庭背景更有优势——只要自己娶了她,或许能通过岳父的关系调到更好的岗位,还能涨工资。
只是想到名声问题,他有些迟疑,不过只要能解决户口和工作,母亲那边应该不会反对,甚至可能支持。
正当贾建云陷入沉思时,秦淮茹开口提议:“建云哥,棒梗睡着了,我带他进去吧,免得一会儿醒了哭闹,影响你们说话。”
贾建云心中暗喜,这正是机会。
他想要试探秦淮茹关于户口和工作的态度,于是摆手阻止秦淮茹起身:“建设刚来,你就别急着走。
这样吧,把孩子交给我,我去交给妈照顾,你们慢慢聊,我很快回来。”
接过孩子的瞬间,贾建云在秦淮茹耳边低声提醒:“户口、工作”,示意她趁此机会提出请求。
贾建云并非真心关怀秦淮茹的情况,只是盘算着若贾建设能帮忙解决她的户口和工作问题,自己将来离婚也会更顺利些。
即便自己不离婚,秦淮茹有了户口和工作,对自家也有好处。
秦淮茹不知丈夫心中所想,等对方走远后,她转身对贾建设露出笑容,却在心里纠结该如何启齿求助。
思索许久无果,她只好硬着头皮问道:“建设,嫂子有件事想麻烦你帮忙,可以吗?”
贾建设一脸疑惑,不明白秦淮茹此时找自己有何事。
如今并非贾建云去世十年后需要邻里接济之时。
“什么事?直说吧,能帮的一定帮,别提什么求字。
他人听到也不好。”听罢此言,秦淮茹心里稍安。
初次见面便求人相助确实尴尬,但若不开口,又怕被丈夫和婆婆责备。
庆幸的是贾建设并无不悦,秦淮茹观察到他的表情不似作假,于是继续说道:“事情是这样,我嫁进城后,老家的户口就没了,想把户口迁到你哥那里,却一直没消息。”
贾建设明白其中缘由,这一时期农转非难度极大,即便嫁入城市也常会遇到阻碍。
(具体内容省略,感兴趣者自行查阅资料)
然而此事对他而言并不复杂,带上工作证去街道一趟即可,毕竟这不是 ** 问题,送两条烟打个招呼就能解决。
恰巧借此机会还能结识街道的人,广结人脉,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