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要找石灰石或者说是白色石,冯盎府里的本地工匠即可胜任,还用不着工部的工匠,而且本地工匠对地形地势更加熟悉。
李恪自到了越国公府后,除了去港口,督促一下舰船的制造外,经常去的也就是集市。
乳香、龙脑、沉香、波斯锦缎、阿拉伯毛毯等都有,糖也有,梵语称为“?arkarā”,都是经过海路传过来的,价格甚是高昂。
八月底,李二的圣旨终于抵达,来的是一个颇为强壮的内侍,调了三千水师给李恪、岭南招募二千。李恪大喜,在越国公府给他安排的宅子中迎接了圣旨。
虽然不可能了解到什么机密,他也想在这位内侍的口中得到一些朝廷的动态,于是安排茶水水果等,招待了这位内侍。
“这位内侍贵姓?父皇可好,张福总管可好!”
这名内侍也累了,从长安来岭南不是一般的远,有些拘谨坐了下来。
“呵呵,某姓孙,皇上很好,张福总管很好。”
两人聊了一会儿,李恪问道;“霍王还好吧?是否需要天天抄书?”
“霍王不知去哪里找了一些人,如今弘文馆内天天抄书,还有他哪个小妾,都说陛下开放的弘文馆内藏书多了点,天天抄得手疼啊。”
天天抄书手疼?这个只是开胃小菜罢了,想起妖女出身的白莲教,李恪也是头疼不已。
今年总体来说风调雨顺,也只有小规模水灾让李二闹心,李恪估计李二的心又蠢蠢欲动啊,想必又要打突厥了。
毕竟去年没有把颉利可汗掳来,在李二眼中还不算报了渭水之盟的耻辱。
可惜这些事情,这个内侍都不可能懂啊。
自己记得今年又是冬季作战,涉及到保暖问题,去年就是因为太冷了才让颉利跑掉的。
自己也让人去西域收棉花,想必能收得来,看来轧花和弹花工艺要抓紧时间研制出来啊。
黄道婆轧花、弹弓工艺就足够,至于更好的工艺还是等蒸汽机出来吧。
李恪也只是问了问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并没有问一些难以回答的,这让内侍也是嘘了口气。
内侍走后,各种船就已制作完成,这乃是李恪下岭南的目的,自是不会忽略。
挑了好日子,在李恪的主持下,港口便注入水,在牵引船的拉力下缓缓驶离港口,继而进入海面。
未来威震天下的岭南舰队矗立在海面上,只是有船无人也是不行啊,仅靠刘仁轨这些护卫便是开动都难。
李恪接着找了冯盎,需要在岭南招募二千水师,年龄在二十到二十五岁,有识字、技能的可能放宽,按每月八百文计,额满为止。
越国公府贴出告示后,岭南轰动起来,自有了朝廷管理便几乎没有募兵的先例。
听说是水师,只是此番在岭南的募兵人员也太少了些,符合条件的人员至少能达五万以上。
一些年轻人想着越国公的良好声望,在广州越国公府报了名。
募兵的各个点主持人便由各大护卫兼任,到九月底,已经做完了招募工作,登州和杭州的水师来到,方才舒了口气。
登州和杭州水师由两名校尉率领前来向李恪报到后,两地水师便即回转。
在两地水师的带领下,募兵们开始了训练,刘仁轨至此方始成了名符其实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