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颖辉笑着拍手:“好啊,好啊!”
蔡仲园引吭高歌,优美的旋律在周围畅响:
“在路旁啊在路旁啊有个树林
孤孤单单人们叫它撒立登
在那林里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
我一见她就神魂飘荡
……”
罗颖辉听得入了迷:“这首歌真好听,我以前都没听过。你怎么会唱的呢?”
蔡仲园摸着他的头,亲切地说道:“这是一首巴西民间情歌,我跟咱们班的同学学会的,关牧村也演唱过。”
罗颖辉说:“以前在音乐课上听过你唱歌,挺好听的,只是没想到你还会唱外国民歌。”
蔡仲园很不好意思地说:“这三年多都没看见你,我常常到这边唱这些外国民歌,一边唱一边想你啊。”
罗颖辉有点不信了:“真的假的啊,可惜我都没听到。”
蔡仲园说:“当然是真的,现在我们能在一起了,你什么时候想听,我就什么时候给你唱情歌,而且能一首接一首,不重样地唱。”
罗颖辉禁不住笑了起来:“哈哈!你可真能吹牛,每天一首你能唱多少情歌给我听呢?”
蔡仲园沉思片刻说:“我大概算算啊,外国民歌至少会唱二百到三百首。
中国民歌也会不少,如果每天唱一首的话,估计唱一年可以不重样吧。”
罗颖辉真有点不相信了:“每天唱一首,你能唱一年不重样?这牛吹得有点大了吧?”
蔡仲园说:“一点也不吹牛,我现在就给你唱一首中国山西民歌,好不好?”
罗颖辉的眼睛里冒出了小星星,有点崇拜地看着他:“好!”
蔡仲园运了运气,提高嗓音唱起了山西民歌:
“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软,呀呼嗨
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呀儿呦
雪花花落地化成了水,呀呼嗨
至死也把哥哥你随,呀儿呦
咱二人相好一对对,呀呼嗨
切草刀铡头不后悔,呀儿呦”
蔡仲园看着她,心中充满无限爱意。
罗颖辉听他唱完,感动得心里颤颤地,转身把他抱紧,踮起脚向上仰起头。
蔡仲园不失时机地低头,把嘴印到了已经撅起来的红唇上。
互相贪婪地吸吮着。
……
蔡仲园不禁感慨地说:“那些年,每天晚上到小河边唱歌,总想着你的样子,特别想有一天能这样,当面倾情高歌唱给你听。”
罗颖辉还沉醉在歌曲的意境里:“嗯,真是太好了,爱情居然能像美酒一样,能让人沉醉在其中,我现在的感觉就有点晕乎乎的。”
蔡仲园问道:“你知道小仲马在他的名着《茶花女》中的名言吗?”
罗颖辉说:“不知道啊。”
“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说过,爱情能使人善良。”
车间里。
在一次设备维护中,蔡仲园偶然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打卷的张力不够。
设备设计时,对于一般产品的张力需求是足够的。
但随着产品更新换代,材料强度变大,原有的张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找到原因后,蔡仲园兴奋地对罗颖辉说:“罗颖辉,我找到钢卷错层的原因了,是张力不够!我们有办法解决了!”
罗颖辉在电话那头也激动地说:“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早晚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蔡仲园随后拉着同事们说:“兄弟们,咱们沿着这个思路找对策,肯定能解决卷钢错层的问题!”
最终,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成功攻克了这个难题。
然而,钢板浪形过大。
这个技术难题又横在了面前。
钢板轧制出来本应平平整整,可要是轧制时控制不好,就会出现高低起伏的浪形,这是严重的产品缺陷。
蔡仲园和同事们再次投入新的战斗中,经过几十轮、几百卷电工钢生产的反复试验,蔡仲园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将二十辊轧机辊型不断优化。
罗颖辉在休息时间也会来到蔡仲园的车间,帮他查阅资料,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仲园,你看这个资料里提到的辊型优化方法,或许可以试试。” 罗颖辉指着资料对蔡仲园说。
蔡仲园认真地看了看,眼睛一亮,“有道理,颖辉,我们马上就试。”
终于,产品浪形过大的问题得到解决,客户对产品竖起了大拇指。
那一刻,蔡仲园又一次感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他看着运转正常的轧机,眼中只有·欣慰。
此时罗颖辉也来到他身边,轻轻挽住他的手臂,两人相视而笑。
蔡仲园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有这股钻研劲儿,有罗颖辉的陪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就像一盏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努力发光的灯,照亮着自己前行的道路,也为工厂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从轧辊的材质改良,到轧制工艺参数的精确调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推敲。
终于,在一个阳光洒满车间的日子里,第一卷宽幅 0.03 毫米的手撕钢缓缓从轧机中吐出。
它质地轻薄,用手轻轻一撕就可以撕开,其强度与韧性却远超常人想象。
蔡仲园轻轻拿起这卷钢材,眼中满是欣慰:“建工,咱们做到了,这可是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 0.03 毫米手撕钢!”
马建工用力地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是啊,这一路太不容易了,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团队成员们围拢过来,看着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欢呼声响彻整个车间。
全场从上到下,一片欢腾。
从此我们不再用进口高精度手撕钢了。
短暂的庆祝后。
他们又迅速投入新的挑战中。
蔡仲园召集大家,目光坚定地说:“同志们,0.03 毫米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要向着更薄的目标前进,把手撕钢的技术再往前推一步!”
团队成员们纷纷响应,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在通向 0.02 毫米手撕钢进军的道路上,困难如荆棘般丛生。
轧制过程中的钢带极易断裂,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大量的时间和材料浪费。
但蔡仲园和马建工总是冲在最前面,和技术人员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马建工常常在车间一待就是一整天,仔细观察轧机的运行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
有一次,连续几天的试验都以失败告终,团队成员们的士气有些低落。
蔡仲园看着疲惫的大家,大声说道:“咱们从开始搞研发,遇到的困难还少吗?
哪一次不是咬牙挺过来的?
这次也一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