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厂里之后。
蔡仲园没有丝毫懈怠,立刻召集了技术革新小组的工友,和厂里的工程师们一起讨论问题。
大家围坐在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蔡仲园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缓缓开口:“大伙都知道,西方专家断言咱中国人再过二十年,也轧制不出他们目前标准的手撕钢带。
而且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生产出超薄宽幅精密钢带。
可是他们忘记了多少次被打脸的经历。
但他们的论断,不仅不是退缩的理由,而且是咱们前进的动力!”
“对!这回咱们一定要让他们再尝一尝啪啪打脸的滋味!” 马建工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满脸涨得通红,眼中燃烧着斗志。
他身材魁梧,手臂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早已是厂里出了名的实干派。
在以往的技术改造中,总是冲在最前面。
“可这谈何容易啊。” 老工程师李工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轧制更薄更宽的钢带,每一个环节都是难题,咱们真能行吗?”
李工在厂里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可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不禁有些担忧。
蔡仲园走到李工身边,坚定有力地说道:“李工,咱们有国家的支持,有国主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指引,再加上咱们百折不挠的决心,一定能行!”
他想起国主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科技的力量,心中便充满了信心。
在蔡仲园的鼓舞下,大家纷纷振作起来,开始分工合作。
最新进口的那台轧钢机,已经运到了大车间里。
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巨大的底座上。
这些人就像医生见到了解剖台上的标本。
几个人负责一摊,分门别类的进行了拆分。
为了制造出一台更新的多轧辊轧钢机。
各自测量所有的数据,并详细地记录,随时合并研究备用。
蔡仲园负责总体统筹和协调。
马建工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工友负责新轧钢机的设计和制作。
他们日夜泡在车间里,对着图纸反复研究、修改,常常为了一个小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马建工为了找到一种更合适的轧辊材料,跑遍了城里的大小材料市场。
回来时累得瘫倒在地上,可他只是稍作休息,便又继续投入工作中。
技术骨干张工则带领团队研究轧制新产品的技术难点。
他们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各种数据铺满了桌面。
张工是个严谨细致的人,他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专注而锐利。
为了攻克一个关于轧制速度和钢带厚度控制的难题,他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可他依旧咬牙坚持着。
还有人负责寻找更新的原材料。
他们四处奔波,与各地的供应商沟通交流,不断进行测试和筛选。
每一次找到新的材料样本,大家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可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次次的失败和失望。
但没有人放弃,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赖厂长和厂办各位领导商量之后,决定从厂部招待所分出几个房间。
除了蔡仲园和马建工等人有专属的休息房间之外,只要是加班工人,都可以到这里随时休息。
并嘱咐食堂为他们增加营养,菜谱上品种也多了一些。
在攻关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
轧钢机的设计方案多次被推翻,技术难题始终无法突破,原材料的选择也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蔡仲园和罗颖辉之间的感情却在悄然升温。
罗颖辉是毕业于人工智能专业。
所以在蔡仲园的建议下也来到了这所大型轧钢厂,并成为攻坚团队的一员。
罗颖辉除了研究如何把ai应用到轧钢机上,也时常来到车间,为大家送来亲手熬制的热汤。
看着蔡仲园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心疼与关切。
在蔡仲园因为项目进展缓慢而陷入自我怀疑时,罗颖辉总是陪伴在他身边,不断地地鼓励他:“仲园,这事不能着急,咱们一定可以做到的。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积累,成功就在不远处。”
她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散了蔡仲园心中的阴霾。
蔡仲园看着她,悄悄地说:“难怪人家都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有你在我身边,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了。”
“去,滚一边去,谁跟你是夫妻呀,做你的神头鬼脸大头梦吧。”罗颖辉脸一红,骂了他一句走开了。
不一会,却送过来一小碗鸡汤:“给,趁热喝了吧,好继续油嘴滑舌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钢铁行业的创新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总工程师蔡仲园和副总工程师马建工,站在了这场创新的最前沿,他们肩负着试制多辊轧钢机的重任。
试制工作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多辊轧钢机,尤其是二十辊轧钢机,其工作原理复杂,技术要求极高。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蔡仲园和马建工决定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入手。
他们申请调用了国家超算中心的 “天河 x” 超级计算机。
这台超级计算机采用了最新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数以万计的高性能计算核心,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在全球超级计算机性能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 “算力巨兽”。
在计算工作开展前,团队成员们精心准备了详尽的物理模型。
他们将多辊轧钢机的轧制过程分解为无数个微小的力学场景。
从轧辊与钢材的接触应力分布,到轧制力在不同材质间的传递路径,再到温度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每一个细节都被精确量化。
团队中的年轻工程师们日夜奋战,编写了一套高度优化的计算程序,将这些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代码语言。
当计算任务正式启动,“天河 x” 超级计算机的机房里,一排排机柜发出低沉的嗡嗡声,指示灯闪烁如繁星。
在计算机内部,海量的数据如同奔腾的洪流,在各个计算核心之间高速流转。
复杂的物理模型被拆解成一个个计算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核心上并行处理。
每一个计算核心都在以极致的速度进行着浮点运算,对各种参数进行迭代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