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女慢慢站起来接过诏书,毕恭毕敬。
身为奴婢犯错即死。
“你们还不进来?”
侍者向院外喊去。
“诺。”
顿时以两位美貌的韩公主为首,几十个娇美的婢女鱼贯而入。
先前蒙武送来十几个婢女,如今服侍李嫣儿的女子已接近七十之数。
幸好蒙武早把赵祁的年俸运抵李家村,否则这些人的粮食开支便是一大难题。
但以赵祁如今的年俸而言,这些开销根本不值一提。
若秦国将领连府邸都养不起,那秦国就不配称为大秦。
伴随着这批婢女到来,又有十多名寺人抬着优质布匹和盖着红绸的金砖走入府中。
秦王如此丰厚赏赐,就算不用赵祁的俸禄,仅凭这些财物也足够赵府维持多年生计。
“自今日起,”寺人对众婢女厉声道,“你们就是赵府之人,所有名册事宜均由赵夫人定夺。
若是伺候赵夫人时有任何疏忽,后果自负!”
“是!”众婢女齐声应答,不敢有半点懈怠。
随后,该寺人转向屋内的李嫣儿,换上恭敬面容道:“赵夫人,大王恩赐皆已送到,小人这就返回咸阳复命了。”
“有劳大人。”李嫣儿随口致谢。
“小人告退。”寺人微微一拜,随即转身吩咐手下离开:“我们走。”
待院中只剩下李嫣儿与新到的婢女时,她唤来领头的婢女小玲道:“你去安排她们吧。”
“是!”小玲行礼后起身带领新来的众婢前往新建成的府邸安置。
这时,在李嫣儿榻边陪伴多日的两位婶子欣喜地议论道:“嫣儿,你家赵祁真是争气,大王不但送这么多东西,还亲自下旨赐婚。
自此以后,你和赵祁终于名正言顺了。
我们也总算放下心来。”
虚弱躺在榻上的李嫣儿闻言点头轻应,目光望向熟睡的双子,心中满是对赵祁成就的认可与欢喜。
“祁哥哥,你做到了!现在我终于有了正式嫁你的资格。
我们会永远等着你归来迎娶。”
轻抚儿女的小脑袋,爱意浓浓的同时,又听身旁婶子关心起饮食调养。
“李青娘,嫣儿身子尚且虚弱,要好好调理才行,回去炖只鸡汤给她补补吧。”
“还要你提醒?我早就让人开始炖汤了。
这孩子身体肯定亏空,必须好好补一补。”李婶子接口补充,“嫣儿这一遭经历真是吓人,幸亏身体底子好。”
李嫣儿深受触动,感慨两位长辈这些日子的悉心照料:“两位婶婶,你们已经照顾我很长时间了,我也差不多休息好了,你们也请休息去吧。”
“别这么见外,要不是赵祁对我们孩子的恩情,就是让我们付出更多也无法偿还。
你放心,以后有婶子们一直在旁照料,这些小丫头毕竟经验不足。”李青娘坦率回应。
对此,李嫣儿只有深深感动而无法用言语表达。
对于那些大婶而言,起初对李嫣儿的关怀源于怜惜,而今则转变成了感激。
她深知各自儿子的能力如何,可如今个个都身居要职,享有着荣华富贵。
这一切全赖赵祁所恩赐。
要是没有赵祁的关照,她们的儿子或许早已命丧沙场、无法归家。
“嫣儿啊。”
“都已经这么多天过去了,你马上就要度过满月之喜,似乎还没有为这双宝宝取好名字吧?”李青娘看着这两个可爱的婴儿开口询问道。
“小名我早已想好。”
“女儿叫小琪,儿子唤小熙;至于大名,待祁哥哥归来再为他们命名。”
李嫣儿微露笑意,面容中尽是幸福满足。
“有如此温婉贤惠如你的妻子,赵祁真是修了百世之福才能娶到你呀。”李青娘由衷地夸赞着。
“能和祁哥哥结为夫妇才是我的幸运所在呢。”李嫣儿嘴角轻扬,眸中光彩熠熠。
今天, 对于李嫣儿而言是极为欣喜的一日。
由于秦王下旨成婚,
她终能正当合法地与心中的挚爱携手同行。
任谁也无法阻挡这般良缘的达成。
尽管秦王将两位韩国公主赏赐给赵祁作为侧室,但李嫣儿并不在意。
毕竟,在这个时代,能力出众的男子大多妻妾成群,且彼此间情感淡薄。
而她与祁哥哥却是青梅竹马、患难与共,更共同养育了子女。
所以李嫣儿心中没有任何忧虑之情。
秦王此举,实则是彰显对赵祁的信任看重,
无其他恶意成分包含在内。
这时,一阵清朗的声音自院外传来:
“嫣儿是否已起身?”
李嫣儿闻声一怔,随即面上浮现一丝欢悦之色:
“是蒙大哥来啦。”
二十多日前,当蒙武父子辞行离去之时,告知自己定会遣人往前线向赵祁传书报平安。
眼下定是得到了有关赵祁消息的回函无疑。
“嫣儿,这是赵祁写来的家信。”
“信笺我会让丫鬟交给你,我就不便踏入内室了。”蒙恬语调洪亮地道出,同时自觉维持男女授受不亲的距离。
他明白,在礼教规范严格的秦朝社会里,即便关系亲密亦不可肆意越过界限。
于是,很快就有丫鬟手握简牍,轻轻迈入房门恭敬呈递:
“夫人,这是您的信件。”
接过这份寄托思念的竹简,嫣儿脸上洋溢的是满心期待。
急切拆开阅览起来。
读过之后,嫣儿不禁眼眶湿润,泪流满面——既有感动,也暗含思念。
“祁哥哥呀,我知道你必定也日日夜夜挂念着嫣儿。
请你放心,无论何时何处,嫣儿始终都在等你归家。”
“咱们的孩子们也都会等着你的回来。”
“等到那天,我定带领儿女前往村口迎接你的凯旋。”
接着嫣儿絮絮述说自己虽相隔万里,却因有长辈们照料生活无忧,并提及因丈夫建功立业,深受君王及蒙恬等将士敬重爱护之事,最后将竹简珍藏怀中,眼神里充满深切怀念。
这封信的内容无疑是赵祁对爱人真诚情感流露,同时也坦露出内心对自己未能够陪伴照顾妻儿而深感歉疚。
庭院之中。
送毕信件之后的蒙恬略显愁眉紧锁的模样若有所思地说着:“赵祁小子此次惹下不小的动静哦。
居然改变了一贯以来我们秦国针对投降将士的传统处置方法!并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处置模式,真是前所未见呀!”
“现在也不知道最终该怎样善后处理这个问题。”
\"不过幸好事态并非完全失控。
我父亲已经受诏赶去咸阳城。
凭借父亲与秦王的良好关系为赵祁代为请罪说情,估计应该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
何况,赵祁这次改弦更张反倒可能恰逢其时。” 蒙将军心底默默权衡利弊。
而与此同时,
一封由庞壮送达的书信回归朝廷,随之带来的便是令秦国高层震动的一个巨大消息——又一起因赵祁决策引发的政治波澜再度掀起了轩然大波 。
蒙恬实在是难以释怀。
毕竟,蒙家父子早已将赵祁视为后辈加以栽培。
此时的咸阳,章台宫内聚集了大秦的重要臣僚。
包括蒙武、王绾、李斯、尉缭、郑国、冯劫等人。
可以这么说,秦王嬴政几乎召集了国家过半的栋梁之才,显然是为了商议某件大事。
众大臣踏入大殿之后,齐齐向嬴政躬身行礼:\"臣等参见大王。
\"嬴政转过身,抬手示意:\"诸位平身。
\"群臣立刻谢恩并直起身子,静待嬴政发布诏令。
嬴政环视着眼前的重臣们问道:\"你们知道朕今日召见的原因吗?\"
廷尉李斯立即站出:\"回大王,可是与韩国之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