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眼神陡然间变得犀利,紧紧盯着徐禁欢。
“天命不可逆,本王已六十六岁,身体日渐衰弱。在吾儿之中,应当立谁为接班人呢?”曹操缓缓问道。
徐禁欢询问曹操有哪些人是候选人。
曹操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出名的有六人。
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阵亡,幼子曹冲虽被誉为神童,却未成年便病逝。
现在年龄合适的,只剩下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
曹彰勇猛但缺乏谋略,曹熊则体弱多病,因此都未得到曹操的青睐。
于是,曹丕和曹植成为了热门候选人。
曹丕城府深沉,手段狠辣,善于心计和伪装,为了争权夺利甚至不惜暗害其他手足。
他虽然不具备仁君的气魄,但胸怀抱负,在曹操的儿子中也算是最具枭雄之气的人。
曹植是曹丕之弟,文才出众,风流儒雅,深得曹操喜爱。
他具备仁君的品质,但为人优柔寡断,不善驾驭人心。
凭借着对三国历史的熟悉,徐禁欢其实早就知道曹操最终立了曹丕为世子,本可以张口就答。
然而,突然之间,徐禁欢发现自己无法说出“曹丕”这两个字。
不仅如此,即便是间接指明他的语言,如“曹植的哥哥”、“第一个候选人”、“曹子桓”等,也都无法出口。
“卿为何只张嘴不说话?”曹操急忙问道。
这时,徐禁欢才发现,无论自己说什么,曹操不但听不见,甚至看不到自己的口型。
徐禁欢看到曹操面前的书桌上有笔墨,心中暗想:“不让我说话,那写总可以吧。”
他试图伸出手去拿笔,却发现自己如同被石化了一般,一个指头都动不了。
难道贾诩的心声是希望曹植成为继承者?
徐禁欢试着在心中告诉曹操继承者可选曹植,结果自己仍然无法动弹,就像一块只会呼吸的石像。
“为何不说话?”曹操再次问道。
徐禁欢表面上犹如石像,心中却已经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不清楚这心声声任务中为何会被禁止活动。
曹操又问了一次,见徐禁欢仍然没有反应,开始有些发怒,认为他目中无人。
“熟读《三国演义》,怎么对这个场景没印象啊!到底要我干什么?”
徐禁欢在心中暗自思量,同时查看系统,也没有发现相关任务的提示。
只听曹操滔滔不绝地说道:“文和,你怎么了?为何不说话?是怕说出来后会得罪一方?难道你就不怕本王怪罪于你?”
“你好大的胆子,胆敢不理会本王!你就不怕本王杀了你?”
“别以为你有功劳本王就不能杀你。要知道当年可是你给张绣那个家伙献计杀了我儿曹昂,若他今犹在,哪里需要重新再选人?”
“你自己搞出来的事情,就不想担当一下吗?”
徐禁欢心中暗想,贾诩一句话不能说,曹操倒是疯狂吐槽了一番。
这到底是进入的“贾诩心声任务”还是“曹操心声任务”?
曹操吸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你头也不能动?本王明白了,清官难断家务事,你是不想回答本王的问题吧!本王的问题对于聪明的你来说有那么难吗?你倒是说句话啊……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难不成你真变成哑巴了?是就点头……你到底什么意思?”
徐禁欢本来就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曹操还在旁边一个劲地骚扰他,就像《大话西游》中的唐僧附体一般,喋喋不休、没完没了,让他不厌其烦。
此刻,徐禁欢十分想揉太阳穴缓解压力、清理思绪,但偏偏不能动弹。
这种无法掌控自己的感觉让他越来越烦躁。
烦躁之下,他大叫一声:“别吵了,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神奇的是,曹操没听到前三个字,但后面的字都听见了。
他好奇地问道:“什么问题?”
“你能听见我说话了?”徐禁欢好奇地反问。
“你怎么又只动嘴不发声了?你刚才可是有声音的,是假装哑巴露馅了?好大胆子!本王单独叫你来是敬重你,竟敢在本王面前装腔作势!”曹操怒斥道。
曹操的情绪愈发激动,手已紧握佩剑,仿佛下一刻就要将徐禁欢斩于剑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禁欢脑海中闪过《三国志》中的相关段落,恍然大悟。
徐禁欢连忙说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情。”
曹操深知袁绍因溺爱幼子而导致家族衰败,刘表也因废长立幼而使得基业旁落,闻言,果然会心一笑。
徐禁欢的提及,无疑是在暗示他不可重蹈覆辙。
于是,曹操当即招来曹洪等亲信,嘱咐道:“孤今病危,不能再与卿等相叙,特以家事相托。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卿等宜辅佐之。”
不久后,曹操病逝,曹丕顺利继位,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
曹彰也立刻表态将兵权交给曹丕,以表忠心。
然而,曹植和曹熊却未出席曹操的追悼会。
曹丕担心曹植和曹熊来夺权,便以不孝为借口讨伐二人。
曹熊害怕问罪,直接上吊自尽。
而曹植则因喝醉酒未能前来奔丧,被曹丕派人抓了回来。
曹丕、曹熊和曹植是卞氏所生。
她听说曹熊自缢而死,非常伤心,又听说曹植被抓,他的酒友已经被杀,下一个可能就是曹植了,十分震惊,连忙找到曹丕为曹植求情。
“母命不可违”,曹丕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放弃杀曹植的念头。
相国华歆听到之后大惊,劝说曹丕一定要杀曹植,并且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利用曹植的才华来考验他,若不能通过就杀了他,若能通过就给他降职。
曹丕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他果然命令曹植在众人面前展示才华,而且要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诗的主题还有严格要求,必须写兄弟之情,但又不可提及兄弟二字。
《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然而,这首诗是否为曹植所作,至今仍有争议。
况且后世的《七步诗》也有六句和四句两个版本,哪个是原版已无从考证。
徐禁欢坐在一旁观看,心中也充满了好奇。
他想知道这首诗是否真的是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的,更想知道这场兄弟相争的闹剧最终会如何收场。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曹植竟然一时间难以回答上这个问题。
他站在原地,不敢上前一步,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水。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曹植的下一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