垚垚和李先生一起回来的。
父子俩进门的时候,丽芳和李小姐并不知道。是听了莹莹欢叫着爸爸哥哥,才知道他们回来了。
李先生抱起女儿问:“莹莹在写什么?爸爸看看。”
莹莹傲娇的说:“我要给哥哥先看。”
李先生故作失望的说:“那好吧,我只能等哥哥看完再看了。”
垚垚一把从餐桌上拿起妹妹的作业本匆匆看了一眼说:“写的真丑。”说完跑去洗手了。
莹莹马上反击道:“你才丑,你最丑!”
她现在也进步了。以前遇到这种事,她张嘴哇的就开始哭。
李先生捡起来看了看,认真的说:“也不是很丑,下次肯定能再进步一点。”
莹莹高兴的说:“那当然啦。老师都说我进步快。哼。”
晚饭后,雨停了。
两个孩子跟着周老师上楼学习去了。
又过了一会,门铃响了。丽芳跑出去开门。
李老爷子和小崔母女俩站在院外。
李老爷子问:“你们吃过饭了吗?”
丽芳说:“吃过了呀。”
老爷子点了点头,带头朝院内走去。
小崔走在最后,朝丽芳笑着点了点头。
丽芳问:“怎么啦?”
小崔调皮的眨了下眼,没说话。
丽芳最后进屋,见李小姐端走了果盘,准备重新再切一些。李先生正在泡茶。
大家都落座后,梅姨开口了:“大侄子,我们这一趟过来,真是麻烦你们了。”
李先生手上动作着,嘴里轻声说道:“应该的。您别客气。”
梅姨接着就说:“正好赶上你们又添丁,本来该等到满月送完祝福再回去的。可是呢。我们来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小崔家里事情多。就先回去了。”
这段话有点长,梅姨歇了两次才说完。
小崔坐在自己妈妈身边,眼睛望着茶几。
李老太太面带微笑,眼睛一刻不离的看着儿子那双手。那是一双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关节匀称薄厚适中,灵巧的双手。
就是这双手,修长有力,肌肤紧致,肤色均匀。不但能手法精美的泡茶,还能在电脑键盘和钢琴的琴键上跳舞。
还没等李先生开口,李老爷子说:“再过半个月小艾他们就能回来了。我说让你再住一段时间,你偏不听。好不容易来一趟。”
李先生赶在梅姨开口前问道:“您的病现在好点了吗?”
梅姨轻轻喘了口气,用手慢慢的拍打着自己的胸部说:“比在老家好了一点,但医生还是没有找到过敏源。”
小崔听了妈妈的话,开口说:“其实就是用了一些能缓解的药物。”
李先生和小崔本是夹角坐着,听了小崔的话,李先生轻轻侧头看了一眼。并没有理会。开始把泡好的茶一杯杯端到各人的面前。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都喝起茶来。
过了一会儿,李老太太开口道:“过敏源本来就很难查的。小崔说的也没错。这些缓解症状的药,在哪里吃效果都一样。”
李老爷子说:“和气候也有一定关系。”
李先生嗯了一声。表示认同。
梅姨呵呵笑了两声说:“和气候有关那我也不能长期住在这边呀。大侄子,姑姑不能喝你孩子的满月酒了,只能提前恭贺你了。”
说完,梅姨就对小崔说:“给我吧。”
小崔欠了欠身,从牛仔裤后面的口袋里掏出一只红包,递给了妈妈。
梅姨伸手递给李先生说:“这里面有一千块钱,算是我给你的贺礼了。”
李老太太说:“他姑,我们不兴这样的。你快收起来吧。”
梅姨转而看向李老太太问:“嫂子,我知道,甭管我拿多少,对你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就是我的一点心意,让孩子收下吧。”
李先生看了看父母,又看看梅姨,放下茶杯,双手接了过去说:“那我就替孩子谢谢您了。”
说完了,又看向小崔:“你准备订哪一天的机票?”
小崔说:“尽快吧。”
李先生看了看手表说:“把你和姑姑的身份证号告诉我吧,我让人给你们定。”
梅姨说:“那赶情好。”
又坐了一会,喝了几口茶,梅姨说:“大侄子,你如果有时间,陪着你爸爸妈妈回老家去看看吧。虽说你从小不在那里长大,可那里毕竟是你的根,再说还有我们在呢。还怕回去没有一口热饭吃啊?”
李先生似乎有些动容,回答道:“哎,好的。”
梅姨又转头对老爷子说:“哥,你真该趁着身体还好,和我嫂子再回老家去看看。这些年变化真不小。家家户户新修了房子,路也修好了。再也没有那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的泥路了。路两边也像你们城里一样种上树了哈哈。”说出这段话,感觉她费了老大劲了。
老爷子听得满脸神往,不住的点头说:“是有好些年没回去过了。等大环境稳定一点了,还真想回去看看。”
梅姨又说道:“咱们小时候爬过的山也都种满了果树。游过泳的那条河也修起了高高的堤。”
老爷子不住的点着头,脸上带着孩子般的向往。
李老太太本是望着丈夫微笑的。这会收了收笑容,对梅姨说:“这些年到处的变化都挺大。只怕回去也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
李先生看了看自己的父亲,轻声说:“可以回去看看。”
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崔说:“舅舅,舅妈,您二位如果回去了,就住我家里,我带着你们到处转转。吃住行一条龙的,包你们满意。”
李老爷子哈哈笑道:“说不定真去叨扰你了。”
李老太太也陪着笑脸。
梅姨说:“自己家里人,说什么叨扰呀。你们只管去就行了。”
又对李先生说:“大侄子,你也去,带着孩子们去看看他们的老家。总得认个地方呀,以后说起来知道自己祖上是哪里的。”
李先生仿佛也被感染了,笑得露出了几颗洁白的牙齿说:“等有时间一定去。”
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女人是菜籽命,落哪算哪。男人天生就有追根溯源的情结。要不怎么有落叶归根这句话呢。
李先生对对梅姨说:“这次情况特殊,也没能带你们到处好好转转。这样吧,明天晚上出去吃饭,算是送送你们。”
梅姨直摆手,受宠若惊的说:“不用啦,我听你妈妈说了,你每天特别忙。说你要管好多人好多事呢。你爸妈每天都好吃好喝的招待着我们。。”
李老爷子高兴的说:“就这么定了,明天晚上出去吃饭。”
小崔对李先生说:“你有事就先去忙吧。我们就是来送个贺礼,和你说一声。”
李先生冲小崔点了点头说:“没关系。”
梅姨起身道:“我听说你每天早出晚归的,怕遇不到你。所以让你爸爸给你打了电话。既然话也说完了,我们回去了。你去忙吧。”
李老爷子夫妇也起身朝大门口走。
李先生起身,把他们送出院门外,回到屋里,拿起随身带的小包和车钥匙,着急的出门去了。
丽芳说:“李总,你把红包收起来呀。放茶几上人来人往的。”
李先生说:“我有事。你放起来吧。”
丽芳拆开红包,又把空壳撑开看了看,踩开垃桶扔了进去。
把一沓暂新的纸币递给李先生说:“钱我怎么给你放呀?你带在身上花呗。”
李先生接过去,拉开小包装进去,急匆匆去了在门口。
李小姐从厨房跑出来说:“李总,健身房装修好了,等着你验收呢。”
李先生边用力的扯着鞋后跟,边说:“我今天还有点事。改天上去看吧。”
看着他下了车库,李小姐说:“每天怎么这么忙呢?”
丽芳打趣道:“张经理不是也很忙吗?下雨才有时间过来这里。”
李小姐一扭身,回了地下室。
第二天晚上,李家全部出去吃晚饭。包括丽芳和李小姐,赵师傅和雪梅。都去了。
李老太太本是提议去吃北方菜,说是合梅姨的口味。
李老爷子说既然来了广东,当然得吃一下当地的菜才有意义。
于是,最后去吃了粤菜。
十一个人,坐了一大桌。
今天梅姨没法单独吃。由小崔给她夹菜。
客人要走了。雪梅和李老太太都松了一口气。
今天大家都很高兴。
一向不太说话的雪梅,今天主动和小崔聊起天来了。
问她一些菜的做法。还要加联系方式,说是为了以后做饭给老爷子吃。有不会的就问小崔。
小崔很高兴的加上了。
李老太太今天也主动和梅姨说了很多话。叮嘱她回家后不要劳累,要多锻炼身体,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等等。
小崔也很高兴,因为马上就要回家去了。
李先生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席间话不多,吃的也不多。只是照顾着莹莹。
最不舍的要属李老爷子和梅姨了。
说起来,梅姨和李老爷子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一个出生于都市,一生沉浮于商海,看遍世间繁华。
一个一辈子生活在偏僻的北方农村,身上深深的留下各种烙印。
就是这样两个人,还都记得小时候一起玩耍的情景。
大人们说话,莹莹也听懂了一些,问小崔:“姑姑,你要回你自己家了吗?”
小崔说:“是呀。你跟我回去吧?去我们农村生活。”
莹莹说:“我想让你留下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小崔说:“可是姑姑也想家了呀。等你放假了,去老家找我好吗?”
莹莹小声问爸爸:“我可以去找姑姑吗?”
李先生笑道:“可以呀。长大了去找姑姑玩。”
于是,梅姨又热情的邀请李先生带着父母和孩子们回老家一趟。
李先生哈哈笑着,只说以后有机会一定回去。
机票很快就定好了。
李先生拿了几盒礼物回家,让丽芳拿过去交给小崔。
看包装精美的盒子,都是些广东特产。
丽芳交给小崔的时候,说:“这是你大兄弟让我拿过来的。”
小崔竖起两根手指摇了一下,说:“两个世界的人,称兄道弟不合适。我还是叫他李总顺口。”
闲话几句后,小崔说:“赵师傅真是个好男人,如果有适合的,我还想给赵师傅做个媒呢。”
丽芳笑着说:“你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呀?就做媒?”
小崔说:“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呗。”
丽芳本想照着吴姐的标准说给小崔听听。可是,或许小崔也就随口一说呢。
山长水远的,怎么做媒呀。就是随口一说罢了。
小崔又说:“如果他们真的回老家去了,我还真得好好招待他们。”
回去的那一天,是赵师傅送她们机场去的。李老爷子夫妇也一起去了。
真正的客来主人欢,客走主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