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这也够吃了,就是粟子得精心伺候,老二你家什么打算?”老王头见王老大心有成算,计算着收的粮食交过税也够吃了,就不打算多插手了。
“爹,我家几个都爱吃豆包和粽子,所以打算种两亩粟子,两亩大黄米,都用好地,剩下的种五亩地玉米,两亩地高粱,荒地也是种点豆子花生养养”王老二也考虑家里人爱吃的,一家人商量好了。
“爹,我家也是两亩粟子,两亩大黄米,五亩玉米,一亩高粱,一亩地花生,剩下的种豆子。”王老四一家男丁少,种这些玉米就够吃了,还能卖出去一部分,所以想着种点花生,一是做零嘴,二是能榨油吃。
这也就是老王家家底厚,给几个儿子分的地多,现在的粮种亩产也是翻倍的长,除了填饱肚子,还能有富余卖钱做家庭开支,要不然这一大家子,针头线脑,衣服调料,哪个不需要钱的。
“爹,我家跟四哥家一样。”王老五家里人更少,两个壮劳力,种着这些也是费点劲,索性也就粟子需要多精心伺候,勤着点也能干的过来。
“我看行,只要这玉米种够了,能吃饱,剩下的你们看着办吧,我跟你娘就打算种三亩玉米,一亩粟子,两亩黍子,两亩花生两亩大豆,你娘我两个吃是够够的,剩下的地我再种点芝麻红豆我一个人也能种过来。”王老爷子想着自己剩下的十二亩地,自己一人也干不来太重的活计,这些够忙乎了,玉米一亩地够老两口吃了,剩下的留一部分卖一部分,也够花销了。
老王头心有成算,要不然也不能这些年攒下这么多家业,不仅每个儿子分了十多亩地,还给了分家银子盖了房子,一个是政策好,一个是会算计,勤勤恳恳一辈子前辈子吃不饱努力活着,后半辈子想着挣下家业,对得起儿女,没有享过大福,这回分了家,也想着带着儿妻子享享福,毕竟年纪也在这了。
老王头是个豁达憨厚的人,几个儿子也教的和和睦睦,家里没出败家人,孙子辈目前看也都是朴实的庄稼人,在之后也管不上了,有各自爹妈管着。
“老大,那你带着他们先去尽可能租个耕牛把地耕了,攒的灰肥攘到地里。”这功夫地多的人家没有牛,就得先去租,尽可能翻过地,这样土地好长庄稼,仅仅人工刨一是没有扒犁耕地到位,二是怕错过耕种,收成减少。
“爹,这我都打听好了,跟大壮家说好了,他自家用完就给咱家用,租金还是一天三十文加上两斤豆渣。”这个活是每年都有的,他今年也按照惯例早早打好招呼,免得没有牛用耽误事。
“昨天去了一趟大壮家,他家还有两天就能成了,这两天我们哥几个先把肥料搬过去吧。”“听大哥的。”
因为上一年攒的肥说好了一起用,所以还得从老宅运到地里,牛只有两头,老王家这些地得用个六七天才能忙完,今年是一起用,用完了几家一起结账就行了。
说好了耕种,家里男丁大小都开始动起来,把要运到田里的肥料运过去,这也是个大工程,完全靠挑担子,也很是累人,大人 挑大胆,孩子有小担,再不济两个人抬一筐。
村里这时节都在为耕种做准备,有那早的人家,早就开始动起来了,所以出门大家都挑着肥料打招呼。
“王大哥,你家这肥料看着不错,有啥窍门也教教我们。”“过奖过奖,左不过多加些粪肥,这怄的肥才够。”
这夸你家肥好,虽说是一种打趣,但也是对一家人勤劳的认可,村里懒汉家可是攒不下这么多肥料,只靠自家人自产和家里的牲畜是不够的,还是得早起去路上捡。
“前天我带着秋收去河边挖了点河泥,铺在那园子里了,园子那土硬的很,瘦的厉害(这里指贫瘠),这今年也没准备那些肥,还是孩子们说河边的野菜野草长的好,我才想起来,这法子应该中,二哥老五你们看着行也可以试试。”王老四想到河泥,和同样是今年新开菜园子的两个兄弟,就提了一下自家的办法。
“老四,你这么一说,没准真行。”老王家这哥几个也是老农民了,不是那四六不懂的人,以前是肥料够,大家没往那里想过。
“四哥,这太好了,我家里还愁呢,那园子今年种不出来啥,要是这个办法行,我让他老婶给孩子烙馅饼,总归这河泥比那园子土坷垃强,这几天勉强翻完,硬的让人发愁。”王老五想到家里翻完的地,想着有救了,还很开心。
王老五媳妇李氏也做的一手好面食,尤其是这馅饼,烙的是金黄酥脆,愣是一样的食材吃着好吃不少,老王家没有不爱吃的,这就许诺出去了。
一上午的功夫,也没来得及歇着,这天还有点冷,担着担子动动还能暖和暖和,大热天才是热的人难受。
这一亩地需要一百斤的肥料差不多就是两担子,一上午把离家近的十亩地送完了,这天也不早,几个兄弟就决定先回家吃饭,下午再接着干。
“爹,娘做了荠菜团子,好香呀。”看到王老四带着王秋收回来,最小的王小莉跑去迎接父子俩。
“爹好臭。”“哈哈,小莉要不要抱抱。”王老四有心逗弄一下小女儿,这担肥料,免不了会沾染一些味道。
“不要,爹坏!!!”王小莉忙跑到灶房告状。
“快别闹了,洗洗把罩衣换了,这就出锅了。”何氏看父子二人都回来了,催着净手吃饭。
“娘,这团子真好吃,要是荠菜饺子更好吃。”“吃还堵不上你的嘴。”
一家子中午饭就是棒子粥(玉米),就上玉米面的荠菜团子,荠菜切的细细的,加上一点腊肉顶,一点猪油,一点盐拌一下,鲜嫩的很,也是终于换换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