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临在新岗位上的日子,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高效、专注,但也缺少变化。她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节奏,甚至开始主导“东风之翼”项目中关于新型耐高温复合材料的研发方向。她提出的基于“层状自修复微结构”的设计理念,再次震惊了整个专家组。
这种理念认为,材料可以在微观层面设计成类似“千层饼”的结构,当外部出现裂纹时,特定的夹层材料能够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填充裂纹,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从而大幅提高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这个想法,在这个时代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
“自修复材料?小千同志,这……理论上可行吗?”连之前对千临非常欣赏的总工程师,都忍不住提出了疑问,“这听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的概念。”
“理论基础是存在的。”千临依旧平静,“关键在于如何精确控制不同材料层在微观尺度上的排列组合,以及诱发修复反应的条件。我初步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在特定高温高压条件下,采用钛、铼、碳化硅等多层复合结构,可以实现对微米级裂纹的有效抑制和修复。”
她再次走上黑板,开始推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型和计算过程。这一次,专家们没有再打断她,而是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这个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材料配比试验和微观结构表征,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千临最后总结道,“尤其是需要一台高精度的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来实时观察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微观结构演变。”
这两样设备,即使在这个集中了全国顶尖资源的基地里,也是极其稀缺和宝贵的,通常只有最优先的项目才能申请使用,而且使用时间受到严格限制。
果然,负责设备调配的一位副主任面露难色:“小千同志,你说的这两台设备,目前都在保障几个关键部件的最终测试,排期已经到三个月后了。你的这个……还是初步理论阶段,恐怕……”
“没有精确的微观数据支撑,后续的宏观试验就是盲人摸象,浪费时间和资源。”千临毫不退让,“这个自修复结构如果能成功,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东风之翼’的材料问题,对整个国家的材料科学都将是革命性的突破。”
她的坚持,让会议室的气氛有些微妙。有人佩服她的魄力,也有人觉得她太过激进,甚至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为了一个“科幻”般的理论,就要抢占最宝贵的设备资源。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总工程师突然开口了:“小千同志的这个思路,极具前瞻性!我认为值得尝试!设备方面,我来协调!从其他项目的测试间隙中,挤出时间来,优先保障小千同志的试验需求!”
总工程师的拍板,让众人惊讶。大家心里都清楚,能让总工如此力排众议,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千临的技术本身。这个年轻的女同志背后,似乎有着他们看不见的力量在支持。
千临对此似乎毫无察觉,只是微微点头:“谢谢总工。”
试验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千临几乎是以实验室为家,白天进行材料合成与测试,晚上则利用基地里那台性能有限但聊胜于无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修正。她的系统在后台高速运转,不断提供着优化方案和潜在问题的预警。
日子过得飞快,她甚至忘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某天深夜,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发现桌上放着一个小小的包裹。包裹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内部传递的编号。
她疑惑地拆开,里面是几样简单的东西:一小罐麦乳精,几块包装精致的巧克力,还有一小瓶……跌打损伤的药油?
千临愣住了。麦乳精和巧克力在这个年代是稀罕物,但也可能是基地按规定发放的福利。但这瓶药油……她最近因为长时间伏案工作和操作设备,手腕和颈椎确实有些酸痛,但她从未跟任何人提起过。
是谁送来的?
她拿起那瓶药油,闻了闻,是一种混合了多种草药的独特气味,似乎还有点熟悉……有点像……白墨以前给她配过的某种缓解疲劳的药膏?
一个念头闪过脑海:霍凌风?
除了他,似乎没有别人能如此精准地知道她的细微状况,并且有能力通过内部渠道,悄无声息地把东西送到她这个高度保密的宿舍里。
这种被暗中关注的感觉,让千临有些不自在。但不可否认,手腕处传来的酸痛感,让她鬼使神差地拧开药油,倒了一点在掌心,轻轻揉搓起来。清凉的感觉渗透进皮肤,确实缓解了不少。
她看着桌上的麦乳精和巧克力,又看了看手里的药油,心情有些复杂。那个总是带着审视目光、说话做事滴水不漏的团长,似乎在用一种极其笨拙又隐晦的方式,表达着某种……关心?
千临摇了摇头,试图把这些杂念甩出脑海。她现在的任务,是星辰大海,是“东风之翼”,而不是这些莫名其妙的情感纠葛。她将东西收好,转身又投入到那些复杂的图纸和数据中去。只是,在某个计算间隙,她的指尖会无意识地捻动一下,似乎在回味那药油清凉的触感。
**而在军工厂医院,白墨也遇到了一件不大不小的麻烦。**
她利用系统知识和医院现有药材,成功研制出几种疗效显着的简易药物的消息,不胫而走。尤其是那款治疗风湿骨痛的外用药酒,效果奇佳,供不应求。许多工人师傅和家属都想找她开这个药酒。
这本是好事,但也引来了医院药剂科的不满。药剂科主任是个五十多岁、有些刻板的老同志,他认为白墨一个临床医生,“不务正业”搞药品研制,而且还是用医院的药材,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批流程,属于“违规操作”。
他几次在院内会议上旁敲侧击,暗示白墨的做法不合规矩,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医院的药品采购和管理,都是有严格制度的!自己随便搞些瓶瓶罐罐,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药剂科主任在一次周会上,意有所指地说道,“尤其是这种成分不明的‘自制药’,更不能随意给病人使用!”
张主任虽然欣赏白墨,但也觉得药剂科主任的话有一定道理,医院管理确实需要规范。“小白大夫,你看……你那个药酒,效果虽然好,但毕竟没有经过药监部门的检验和批准。大规模使用,确实存在风险。要不……你先把配方和工艺流程整理出来,我们通过正规渠道上报审批?”
白墨明白张主任的顾虑,也理解药剂科主任的立场。但问题是,她的很多配方来自系统,里面的一些处理方法和辅助成分,用现有的理论很难解释清楚,强行去套用现有的审批流程,几乎不可能通过。而且,一旦公开配方,难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窥探。
“张主任,我理解您的意思。”白墨斟酌着说,“这些药物的配制,我都是严格控制质量的,所用药材也都是药房的正规渠道。至于审批……我会整理相关资料,但其中一些工艺比较特殊,可能需要时间。”
她这话等于是一个委婉的太极推手。
药剂科主任显然不满意这个答复,冷哼了一声。
就在气氛有些尴尬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会议室门口——陆衡。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似乎刚从外面执行任务回来,脸上还带着一丝风尘,但眼神依旧沉稳锐利。
“抱歉,打扰一下。”陆衡的声音不高,却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我来找白大夫有点事。”
所有人都愣住了。特战营的陆营长,亲自来医院找白墨?
张主任连忙起身:“陆营长,您请坐。”
陆衡摆了摆手,目光落在白墨身上,原本锐利的眼神柔和了些许:“白大夫,上次我队里几个战士训练受了伤,用了你给的那个外用药,效果特别好。我们想跟你请教一下,看能不能……嗯,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或者我们采购一批?”
他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药剂科主任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特战营是什么地方?那是军工厂的王牌!他们都认可的药,谁还敢质疑?而且陆营长直接提出要“采购”,这等于是给了白墨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张主任也是人精,立刻明白了陆衡的来意,这显然是在替白墨“站台”。“原来是这样!没问题没问题!白大夫的医术和药品,我们医院都是信得过的!采购的事情好说,我们全力支持部队!”
药剂科主任张了张嘴,最终没敢再说什么,悻悻地坐下了。
白墨看着陆衡,心里有些惊讶,也有些感激。她没想到陆衡会以这种方式帮她解围。她迎上陆衡的目光,微微点了点头,露出了一个真诚的笑容:“陆营长客气了,能为战士们服务是应该的。具体情况,我们稍后详谈。”
陆衡的嘴角似乎也微微上扬了一下,虽然很细微。“好,我在外面等你。”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这场小小的风波,因为陆衡的“恰巧”出现,就这么化解了。白墨看着陆衡离开的背影,心里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这个沉着冷静的特种兵营长,似乎并不像他表面看起来那么……不近人情。
会议结束后,白墨找到了在走廊等待的陆衡。
“陆营长,刚才……谢谢你。”白墨真心实意地说。
“举手之劳。”陆衡看着她,语气依旧平稳,但眼神似乎比平时多了点温度,“你的药确实很好用,战士们反馈都很好。我们是真的希望能跟你建立合作。”
“合作没问题。”白墨笑了笑,“不过,我那些药都是小批量手工制作,成本和效率都……”
“这些都不是问题。”陆衡打断她,“我们需要的是效果。具体细节,我们可以派人来跟你对接。另外……”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听说你最近工作很忙,也要注意休息。”
这句关心,虽然简单,却让白墨心里一暖。她点了点头:“谢谢关心,我会的。”
“嗯。”陆衡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那我先走了,后续会有人联系你。”
看着陆衡再次转身离开的背影,白墨站在原地,心里有些乱。她能感觉到,陆衡对她的态度,似乎正在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让她有些不知所措,但也并不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