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的脸色更是难看到了极点,一阵青一阵白,像是被人狠狠抽了几巴掌。
他绝不相信!这首诗,怎么可能是这个泥腿子作的?这简直是对他,对所有读书人的侮辱!
他咬牙切齿,面容狰狞:“徐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用旁人的诗作来欺瞒我等,沽名钓誉!快说!此诗你究竟是从何处剽窃而来?!”
面对这气急败坏的指控,徐锋终于将目光转了回来,落在了刘清那张因嫉妒而扭曲的脸上。他嘴角微微上扬。
“剽窃?”徐锋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这位公子此言差矣。你的意思是,这首诗,乃是天下间某位学子所作,只是在下恰巧听闻并记下?”
刘清一愣,下意识地点头:“自然是如此!除了剽窃,还能作何解释?”
“哦?”徐锋笑容更甚,眼神锐利,“那依刘公子之见,这首诗的原作者,当是一位才华横溢之辈了?”
“那是自然!”刘清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不对,但话已出口。
徐锋轻轻一笑:“既然刘兄也承认此诗不凡,那在下倒想请教。刘兄说我剽窃,可有证据?是指认得出原作者,还是能拿出原作来?若是信口雌黄,空口污蔑……”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圈那些同样满脸质疑的读书人,语气陡然转冷:“那刘兄,你这不仅仅是在污蔑我徐锋,更是在质疑天下所有未曾扬名的才子!是在说,除了你们这群自诩风雅之士,旁人便再无才华,偶有佳作,便一定是偷来的、抢来的吗?!”
“你!”刘清被徐锋这番话堵得脸色涨红,张口结舌,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他敢说徐锋剽窃,那是因为他不相信徐锋能写出来。
但他哪里知道原作者是谁?
若是胡乱指认,万一闹出笑话,他的脸面何存?
更重要的是,徐锋这顶“侮辱天下寒门才子”的大帽子扣下来,他可承担不起!读书人最重名声,一旦被扣上打压同道的帽子,以后还如何在文坛立足?
“我……我只是觉得此事太过蹊跷,一时误会……”
刘清支支吾吾,语气软了下来,但眼神中的不甘和怀疑却丝毫未减,“哼!就算不是剽窃,也绝无可能!题目刚出,一炷香都未点燃,你就张口成诗?而且还是此等佳作?这绝无可能!定有蹊跷!”
“对!刘兄所言极是!”立刻有学子跳出来附和,试图为刘清挽回颜面,也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平衡,“就算不是剽窃,这速度也太快了!不合常理!”
“就是!诗词之道,讲究推敲琢磨,哪有一蹴而就的道理?除非……”有人眼神闪烁,“除非他早就准备好了以‘边关’为题的诗作!”
“没错!定是如此!他提前得知了题目,或是准备了数首不同题目的诗,恰好碰上了而已!”
“哼!投机取巧之辈!胜之不武!”
质疑声再次响起,在他们看来,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壮士”,是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作出如此惊才绝艳的边塞诗的!
书局掌柜捋着山羊胡,浑浊的老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
他浸淫书海数十年,见过的读书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哪里看不出底下这些学子的心思?
与其说是质疑徐锋作诗的速度和来源,不如说是那赤裸裸的嫉妒和不甘在作祟!
他们无法接受,一个他们眼中的“粗鄙武夫”,竟然能拥有他们梦寐以求的诗才!
然而,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眼前这徐锋的表现,确实也太过……惊世骇俗了。
就在众人喧哗,刘清等人试图从“作诗速度”上找回场子,将徐锋钉在“投机取巧”的耻辱柱上时,徐锋却似乎连争辩的兴趣都欠奉。
他只是微微皱了皱眉,目光再次飘向窗外,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那神情,带着一种与他粗犷外表截然不同的落寞与沧桑。
随即,他又开口了。
没有慷慨激昂,没有刻意炫技,声音平缓,却带着一种浸入骨髓的疲惫与伤感,飘入每个人的耳中: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没有之前那首的铁血杀伐、气吞万里,却另有一股沉郁顿挫、饱经离乱的悲凉。
战乱年代,烽火连天,偶遇故人,连写封家书的纸笔都没有,只能匆匆托人带一句口信,报一声平安……
这短短四句,如同四幅浸透了血泪的画卷,瞬间铺展在众人眼前!
如果说第一首诗是边关将士的铁与火,那么这第二首诗,便是乱世流民的血与泪!
同样是“边关”之意,却从另一个角度,道尽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苍生离散的悲哀!
“……”
这一次,质疑声彻底消失了。
连最后一点挣扎的火苗,都被这饱含真情实感的诗句彻底浇灭。
那些原本还心存疑虑,觉得徐锋可能是“恰好”准备了一首边塞诗的学子们,此刻再也说不出半个质疑的字眼。
一首可以说是撞大运,两首呢?
而且风格意境迥然不同,却同样在极短时间内信手拈来,同样直击人心!
这不是才华是什么?这不是天赋是什么?!
“好!好诗!好一个‘凭君传语报平安’!”
不知是谁,第一个从那悲凉的意境中挣脱出来,激动地大喊了一声,声音甚至带着一丝哽咽。
“啪!啪!啪!”
掌声,如同燎原之火,瞬间响彻整个文渊书局!
“真乃神人也!我等……我等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兄台大才!先前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此等诗才,埋没于市井,实乃我大乾文坛之憾事!”
“何止是憾事!简直是明珠蒙尘!”
之前的嘲讽有多么刺耳,此刻的赞叹就有多么真诚!
读书人或许迂腐自傲,但对于真正惊才绝艳的诗篇,他们还是有最基本的鉴赏力和敬畏心的。
徐锋这两首诗,彻底征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