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塞见到又瘦了一圈的裴之,心疼的不行,一个劲儿给裴之塞零食。
李树也围着裴之叽叽喳喳叫。
班里同学经过这次都知道了裴之身子弱,简直把她当林黛玉看,除了上厕所,所有活计都抢着帮她干。
裴之让裴东顺帮忙买了两个大的商用电加热保温桶放在店里。
又去粮油市场批发了五百斤红糖,买了一百斤生姜,让王春苗每天都熬上一电饭锅浓稠的红糖姜兑上水放在保温桶里,供三中学子免费饮用。
裴之本来真没想着靠这点茶来拉动人流,只是想着天冷,给经济不富裕的学生们添一点点温暖,但没想到,熬了一个星期的红糖姜茶,店里营业额增加了六百多。
王春苗试用期已过,裴之给她涨了工资,涨工资之前裴之和她商议过,提薪前,“店里生意越来越忙,这段时间得辛苦你多担待些。等新员工招进来,你就能轻松些了。”
店里起初一个月能有个两万二三营业额,现在加上衣服一个月保底能卖个三万块。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王春苗在帮顾客试衣时,无暇顾及前台收银;守在前台时,又难以抽身指导试衣,效率大打折扣。
招聘新员工已是刻不容缓。
这不仅仅是为了优化分工、提高效率,避免因为服务不周流失客户,更是未雨绸缪,虽说目前王春苗目前工作尽心尽力,但人心易变,难保以后不会出什么问题,多份保障,生意才能行稳致远。
不同于之前新开业默默无闻,招聘员工的消息一贴出去,就有了十几个来面试的。
裴之中午晚饭时间用来面试,连续面试三天,选中了一个女生,周冉,年龄23岁,收拾的干干净净,说话也大大方方的,女生小腿有点残疾,走路有点坡,但她说不影响长时间行走和站立,裴之就录了她。
底薪和提成都跟王春苗试用期一样,周冉老家离得远,不方便天天回家,二楼之前就预留了一个小隔间当临时住处,正好给她住。
周冉正式上岗以后,王春苗轻松了许多,一个管前台和中间饰品区文具区,一个管衣服和高档饰品和化妆品区。
账目依旧是一周盘一次,楼上的草稿纸隔一天补一次就行了。
裴之邮出去的五封信,收到了两封回信,一封来自潍坊,一封来自青市。
裴之先拆开潍坊的来信,回信人是名男生,叫周世杰,他言辞恳切,表示不仅能帮忙整理初中三个年级的试卷,若有需要,高中试卷也能设法搜集,只是耗时较久。
他在信中提及对裴之善举的感动——竟有人愿意免费为陌生学生寻找学习资料。
信中还标注着试卷预计送达时间,十一月底。
问题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底了……
这封信在裴之生病前就邮到了,只是她请假不在,所以信一直躺在安保传达室的信箱里……
不知道这个大兄弟这么久没收到回信急不急……
第二封青岛回信是个女生,叫王晓东,答应帮裴之搜集初中的试卷,但是他们学校很多资料都是外部购买,能搜集的有限,让裴之不要着急。
裴之给他们俩各回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又去书店买了两本新出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作为答谢礼物,书里夹了五十块钱作为邮资。
十二月的寒风裹着细雪掠过三中的围墙时,裴之终于收到了来自潍坊的包裹。
全都是他们学校自主命题的周测试卷月考试卷以及期中模拟试卷。
裴之在脑海中仔细权衡利弊,能去精品店二楼做试卷的学生终究有限,把这些试卷交给老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裴之拎着沉重的包裹敲响了老杨办公室的门。
晚自习,教研室内,二十几位老师围坐在会议桌前,白炽灯将试卷照得发亮。
“这道几何压轴题居然……”“英语完形填空的词汇量也…….”讨论声此起彼伏。
“重点学校的普通班试题,难度都能和咱们尖子班持平。”老杨沉重的叹息,“咱们的孩子不是不努力,是从一开始就站在不同的赛道上。不过有了这些,也能让咱们的苗子见见世面。”
裴之收到包裹又给周世杰回了封信,
“周同学,展信佳!试卷已收到……”又给周世杰邮了前几天从二手书贩子那儿搞来的一本八成新的带余华签名的书,不知道真签名版还是假签名版,但送给周世杰很合适。
十二月中旬,周二下午开始下大雪,一直到晚自习都没停,自行车肯定没法骑了,姐弟俩推着车子回了家。
元元被裴之上次生病吓住了,回到家第一件事先去熬姜汤,然后烧了一大锅水让裴之烫脚,生怕再感冒住院,裴之就差拿着小手绢呜呜叫了,这弟弟,真没白养!
次日一早,姐弟俩你拽着我我拉着你,早起半小时一步一步踏着雪走到了学校,谁知学校张贴了放假通知……
俩人面面相觑……
裴之骂骂咧咧的,两人互相搀扶下慢慢回家。
快走到胡同口时,裴之想起家里没有蔬菜,只有米面,“元元,咱俩拐超市买点东西吃吧?”
两人裹得严严实实,像两只胖企鹅,歪歪扭扭地走进附近的小超市。裴之想买辣皮,被元元拦住:“姐,想想你的胃吧,它跟着你可没少遭罪!”
医生叮嘱过要忌口,可裴之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元元还不让她买巧克力,说:“医生说了,热量高容易积食,你脾胃弱,更得注意。”
裴之只能无奈地撇撇嘴,哼,小管家婆!
他们买了几包泡面、火腿肠,又称了三斤饼干。
回到家裴之迫不及待的撕开泡面先啃了一口,满足的感叹,啊,久违了我的面。
磕俩鸡蛋炝锅,三包泡面,两根火腿,两个荷包蛋,这是姐弟俩的早饭。
吃完饭裴之就窝床上刷试卷,元元趴电脑旁玩金山打字。
中午裴之做的面条,晚上喝的大米,没有菜,只能吃火腿肠炒鸡蛋。
大雪连下三天。
元元勤快,每天天一亮就把院子和门口的雪除净了,裴之想帮忙,元元却拦住她,“你可省点心吧,我一会儿就干完了,你要是因为干这点活冻感冒了,咱俩都心静不了。”
也行吧,她听劝。
第四天,北风呼呼叫,雪虽然停了,但地上的积雪丝毫没化。
裴之给老杨打了电话,老杨说还没复课,再等一天。
姐弟俩就在屋里窝着,一个看书一个看电脑。
第四天晚上,裴之接到了赵喜梅的电话,粗略一算,她妈已经半个月没联系她了。
“妈,咋啦?”
“家里下大雪啦?”
“……”
这夫妻俩是刚知道吗?车上电台没预报吗?
“啊,对,不过已经停了,今天一天没下了。你们那下雪了吗?”
裴之这才知道,河北也下了大雪,夫妻俩被困在当地好几天了……
裴之心里有点无奈,又觉好笑,他们家里人既不报喜也不报忧,就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