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裴之需要长期使用电脑,就把电脑安装在了裴之的房间里,裴之把放电脑的地方收拾好就去上学了。
电脑安装好后,裴之下载了一个金山打字,里边有很多打字游戏,这个是下载给元元玩的。
元元似乎一下就有了网瘾,没事就对着电脑敲敲打打,书店也不去了。
裴东顺观察到这一情况后就告状到了裴之那里,裴之生怕把这个好学生带坏,就和元元约定好,每天使用电脑不许超过40分钟。
元元也知道自己这个状态不太好,对裴之的管束并没有抵触的想法。
六月底,裴之接到了之前录播的集体朗诵将在省台和下边市台循环播放。
老杨还号召班里的同学回家都看看裴同学的“高光场面”。
裴之家没有电视,所以她在电脑上看的,你别说,拍的她还挺好看。
多余的形容词无需多说,有眼睛的都会看,裴之喜滋滋的想。
一开始裴之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全校的学生都被安利到位了,裴之也就习惯了。
第一次被人提及可能尴尬点,第二次稍微尴尬点,三次都不知道啥是尴尬了,完美诠释了那一句‘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她甚至还给大舅妈和叶慧打了电话让她们有时间就看看自己参加的节目。
裴东顺也给亲朋好友都打了电话,由于裴东顺一通电话干到了村里的小卖部,本意是想让家里大儿子看看孙女的节目,没想到李守红老板娘收到消息立马就给裴之宣传到位了,现在她就是全村的关注点。
弄得裴之都不敢回老家了。
月底元元回了老家小学考小升初,之前就和学校的校长说好了,学籍暂挂在那里,毕业跟着一起考试。
小升初考试一个周,裴之迎来了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对裴之来说没啥难度,很轻松。
期末考试完紧接着就是数学竞赛,裴之已经打定主意要退出数学竞赛班了,她真不是那块料,但是退出归退出,考试还得好好考。
初一年级所有的学业告一段落后,裴之得到了五十二天的假期!
放假后元元参加了三中的入学考试。
元元考试过后,姐弟俩都在家闷了两天,裴之通过互联网的各种渠道,包括不限于论坛、阿里、杂七杂八的小型批发网,搜集到了三百多个制衣厂的电话。
这真的是裴之非常擅长的事。
裴之为自己制定了一套标准的话术流程,用来跟各个制衣厂打探尾货资源。
三百多个电话,只要有一个是有用信息,这活儿就没白干。
事实上裴之运气很好,先打了一百个电话,获得了九个有效信息。
九家厂子有尾货,四家棉服,两家毛衣,一家西装,一家内衣背心,一家男士牛仔裤。
离裴之最近的厂子就在郑市,新正棉服厂,库存有三千来件,款式散乱。
裴之和新正棉服厂的聊了聊,决定上厂里去看看,反正她现在有的是时间。
裴之和裴东顺商量好以后,三个人就踏上了去新正棉服厂的火车。
下了火车,坐上出租,按照电话里讲明的地址找过去,到了门口以后就和之前联系的人打电话。
当时接电话的是制衣厂老板的刘秘书,刘秘书第一次接到电话的时候也没抱啥希望,但是想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就把厂里的库存尾货告诉了对方,反正电话费是对方掏的。
刘秘书没想到这一竿子真打来枣了。
裴东顺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所以这次在外交际的活儿都是裴东顺的,裴之只负责看货、辅助裴东顺同志砍价格。
新正棉服厂说是有三千来件库存,其实不止,加起来估计有4500件。
都是前年去年的老款,四千多件衣服,款式就有四十多个,再分一下颜色,细算下来都得接近一百二十个款,再分分尺码。
再看看做工,也还行吧,一般,反正能过得去。
用料还行。
版型一般。
面上一副牙疼不太好接受的样子,但其实内心里无所谓,干的就是尾货的生意,只要价格合适,哪怕四千件衣服四千个款他都能接受。
看完货就是谈价格的时候了。
刘秘书先给报了个十二一件,裴东顺立马就变脸了,一副‘你不实诚’的样子看着刘秘书,刘秘书擦了擦头上不存在的汗,把他们迎进了办公室。
两方人你来我往的斗了一番,刘秘书招架不住,去找上司了。
趁刘秘书去找上司申请价格,裴东顺和裴之元元商量了一下,尽量往七块钱上砍,砍不到底线就是8块。
这批货质量和陆阿姨当初的那一批差点事,所以裴之不可能给更高的价格了。
十分钟不到,刘秘书就来了,他们厂最低给到九块钱。
“我们年前在你们郑市的东香制衣厂拿了一批棉服,人家才十块钱一件,他们那个质量比你们家的好多了,而且人家还包运费。你们的衣服质量做工都一般,何况还是反季的,运费再加三毛钱左右,那这样一算价格就有点离谱了。”
生意本就是你来我往,咱出招人家接招,“我们老板说了,九块钱就是底价了,这已经是赔钱的价格了。”
“你这批衣服只能卖乡下,而且还得冬天卖,乡下能卖上高价吗?等我冬天卖的时候新款一出我这还有销售空间吗?你想想我今天要是不买,你们等到冬天再卖,到时候八块钱都不一定能卖上去吧?七块五,成的话明天我拿钱你们准备装车。”
刘秘书又跑出去一趟。
回来的时候很兴奋,“你们的价格我们老板同意了。”
谈好以后就去仓库挑货了,刘秘书指了两个员工来帮忙点货分货。
正常无瑕疵的放一起,有瑕疵微瑕的放一起,瑕疵大或者受损比较严重的放一起。
数量已经点出来了,正常无瑕疵3854件,开线、掉扣子的有431件,剩下的就是受损严重的。打包价格。
三个人交了1500定金,明天装车后付全款,今天装不了车,因为他们现在还得去附近转转。
递给门口保安两包烟,打听了一下,这附近是真没有大点的服装厂,但附近的新市有一大片服装厂集中区。
郑州到菏市的专线物流需要3天,三个人正好可以去新市跑一圈,然后回家接货。
第二天看着装好车结完货款后,就坐汽车去到新市,下车后喊一辆三轮,当然不是随便喊,而是打听几个师傅后确定现在这个师傅知道服装厂集中区的地方,才坐上他的车。
说是个集中区不尽然也,大概就是几个村子集合在一起。
他们仨下了三轮车先找地方吃饭,一人一碗三块钱的面条就顶饱了。
吃饭的时候仨人就静静听着附近几个桌子上的人说话,在这吃饭的要么是服装厂的老板要么就是服装厂的员工,多多少少能听到点有用的信息。
这里大部分都是小型的家庭作坊式工厂,产量低,且大部分都是代加工。
所以拥有完整流水线的很少很少。
不过这也不需要气馁,代加工小厂的上游一定是中型服装厂或者大厂,像裴之这种纯二道贩子拿去代加工改造的寥寥无几。
现在就得想怎么能搞到上游厂的联系方式。
走到一家给裤子做锁边平车的加工厂。
加工厂是个两层楼的民房,一楼就是有着十几人干活的车间,二楼估计就是办公室和住的地方。
裴之这仨人看着也不像做大生意的老板,人家老板就有点爱答不理。
老板爱答不理,就把自己儿子支过来招呼他们。
“哥,你们这车间真整洁,比我刚才去过的几个厂子看起来干净多了,你们这么注意细节,那干活肯定特细致。”
其实看着也就是刚扫过地,收拾过碎料。
老板的儿子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听见裴之的话还真有点高兴,笑呵呵的,“还行还行。”
“哥,你可真厉害!你这不到二十岁就能管一个大厂子!”
“哪有哪有,我都二十六了。”
“真的吗?看不出来啊,我以为你刚上大学呢,看起来老文范了,就跟电视剧里的大学生一样。”
压不住了,嘴角真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