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放学,裴之、元元、李树、路塞四个人在教室里写作业,下个周五月考,这个周的作业就多了点,四个人在教室待到晚饭预备铃才走出教室。
背上书包,骑着自行车去吃饭。
粥铺的粥吃腻了,裴之提议一起去吃川菜。四个人一起去了川菜馆,一人一道自己爱吃的菜,加一份西红柿鸡蛋汤。
吃饭的时候裴之说要去店里看看,开业了五天还没对过账,趁着今晚客流少,干脆去盘盘账补补货。
路塞对裴之的店很感兴趣,执意要跟着一起去。
元元和李树去二楼看书,路塞在一楼看那些饰品和护肤品,裴之在用计算器算营业额。
除去卫生巾、笔芯、作业本这些不赚钱的商品,五天的营业额累计4965.5。
裴之把账本重新统计一遍,又把店里的货重新盘了盘,数量和账本都对的上,裴之很满意。
手链耳饰,唇蜜护手霜,手账本明星画报,这几样贡献了七八成的营业额,裴之把卖的最好的几样都列了单子,卖的好就得多进点。
楼下的花了一个多小时清点完,裴之又上了楼。
她特意设置的\"免费阅读区\"虽不设门槛,却深知少年人的自尊心如同春溪上的薄冰,易碎。
所以,在楼梯转角处,裴之定了个实木的小箱子,箱面贴着的牛皮纸上,工整的字迹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众筹募捐箱——每一分钱都会用来购买书籍试卷。\"
裴之脚上的绣花布鞋踩过房间的木质地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她翻开阅读区桌面上的试卷,或许是刚开放不久,试卷保管的还很好,翻阅的痕迹并不明显。
一旁的纸箱敞着口,泛黄的草稿纸码得整整齐齐。
箱身贴上了草稿纸的‘说明书’-\"免费取用,供做题演算。恳请珍惜试卷,让知识温暖更多人。\"
三个年级,初一七科,初二八科,初三九科,一共才二百二十本试卷,其中还包括重复的,细算下来,每个科也就五六本而已。
裴之想起之前去省城参加朗诵节目的时候,有几个潍坊和青岛的学生抱怨他们学校学习压力重,学校的试卷多的吓人。
或许,可以让他们帮忙搜集一些?
裴之虽然当时都留了他们的名字和学校班级,但时隔许久突然联系,会不会太唐突了?
脸皮厚,吃个够。裴之挠挠头,去楼下拿了本信纸,打算给他们几个写信。
钢笔尖在信纸上洇开最后一个句号时,裴之甩了甩发酸的手腕。
“**同学你好,展信佳,我是裴之……”
从演播厅初遇的回忆起笔,到开设免费阅读区的初衷,再到希望对方帮忙搜集试卷的恳切请求,最后表示如果有能力帮忙搜集请先回信,裴之会把试卷复印费寄过去,删删改改,一共不到五百字。
潍坊、青市、济南三座城市的九位同学,四名初三生已经步入高一,只能将求助信寄给另五名学生了。
至于他们能不能收到信,会不会帮忙,尽人事,听天命!
学校的晚自习放学铃响起,裴之的第二封信刚誊写完。
她喊醒沉迷在书中的另外几个人,“走啦走啦,回家啦!”
一楼已经没有客人在了,王春苗正在忙着拖地。
四个人和王春苗告别后就骑上车回家。
先把路塞送回家,再把李树送回家,最后姐弟俩回家。
到家后看到裴东顺端正的坐在堂屋里。
“爷,你咋还没睡?”
“有事儿跟你说,明天我就不去你那个店帮忙了,我听说隔壁县弄那个棺材订货会,我打算去看看,拉点货看看能不能卖卖。”
这听起来不太合理吧?
“爷,人家是订棺材的,跟衣服不搭边吧?你这跨度也忒大了吧?”
裴东顺敲敲他的老烟杆,“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呗,我听你六指爷说来的都是小鬼子们,他打算去那边摆摊,能坑一个是一个呗。”
“……”
第二天早上姐弟俩还没睡醒,裴东顺就装着一车衣服出发了。
这老爷子,一身闯劲儿。
吃过早饭裴之把信又誊写三份,然后去邮局发走,当然,每个信封里多塞了两张邮票,总不能回信的邮费让人家掏吧?
裴之脸皮还没这么厚。
邮完信以后,裴之和元元去一中看望李生苗和赵文轩,自从暑假开学,他们还没见过面呢!
裴之知道俩人的班级,中午放学时候让门口的保安大爷帮忙广播了一声,“高一四班赵文轩同学,你弟弟来看你了!高一二班李生苗同学,你妹妹来看你了!”
连续广播了好几遍,又在门口等了三四分钟,才等来了赵文轩和李生苗俩人。
裴之和元元一人一兜苹果饼干递给他们,俩人还都有点不好意思,裴之硬塞到他们手里。
然后拉着他俩去一中附近的面馆吃饭。
“咋样,高中生活?”
俩人觉得都挺好,他俩成绩好,都分在了前进班,都忙着跟时间赛跑,生怕一个不小心期末就被打普通班去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孤立啦霸凌啦!
最多就是智商碾压。
四个人吃完饭漫步在大路上,金黄的银杏叶躺在他们的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裴之走在他们中间,叽叽喳喳汇报着新开的店。
“你俩有时间一定要去我店里看看,到时候有相中的东西我免费送你们!尤其是你,生苗姐,你头发刚好长长了点,我那有很多好看的发卡,你可以多挑些!”
元元手里拿着刚捡的树枝比划着练剑,一边还帮裴之补充遗漏的店里的细节。
李生苗看着姐弟俩,忍不住轻轻捂嘴,笑意从她的眼眸中溢出,“好啊,等我放假了就去找你玩儿。”
而赵文轩一路上都显得有些踌躇,眼神不时游移,内心似在纠结着什么。
裴之忙着和李生苗描述店里的精致小文具,没有注意到。
走到校门口,裴之姐弟俩和他们告别,赵文轩才说出了他想说的话,“妹儿,你家那批卫衣卖完了吗?”
裴之刚才吃饭时就想问问他俩还要不要在学校里卖衣服,但是看见他俩提起学习那积极又兴奋的劲儿,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现在听赵文轩提起,也不觉得惊讶,“还没卖呢,你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