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目睹这么多故交老友相继离去,刘彻心中难免升起几分伤感,几分触动,几分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唉,那个老顽固董仲舒,临终前还不忘给朕上一道遗表,满篇都在痛斥儒家子弟不思进取,行为不端,有辱圣贤教诲。\"

\"他说自己晚年曾严厉整顿门徒,却仍忧心忡忡,担心身后儒风日渐衰落。\"

\"老头子临终还不忘嘱托朕要严加管束那些儒生,防止他们胡作非为,否则他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真是死了都不忘操心!\"

听着父皇伤感的叙述,刘旦也不禁有几分感慨,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老一辈朝臣,正在一个个走向生命的终点。

看着父皇日渐苍老的面容,刘旦忽然明白了他为何执意要御驾亲征,那是一种对生命终将逝去的不甘与挣扎。

面对父亲难得的脆弱时刻,刘旦轻叹一声,语气柔和了几分:\"父皇也无需过于伤怀,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脱。\"

\"既然您心意已决,非要御驾亲征不可,儿臣自然不会再加阻拦,只是恳请父皇在战场之上多加小心,保重龙体...咳,保重您的安全才是第一要务。\"

刘彻闻言,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满足,轻轻\"嗯\"了一声,语气里满是欣慰:\"果然还是我儿懂得体谅朕的心意啊!\"

说话间,刘彻不着痕迹地勾起一抹狡黠的微笑,内心暗自嘲讽:装伤感装得老子脸都笑僵了,这戏可真难演啊!

这番伤春悲秋的言论,不过是他为让老三放心留守长安而设的烟幕弹,一场精心设计的戏码罢了。

什么司马谈、董仲舒,不过都是些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头子了,他们辞世是喜是悲尚且难说,只是顺应天道循环的自然结果罢了。

刘彻的心思根本没在这些陈年旧事上,他所谋划的,是这场筹备多年的北伐大业!

为了这次征讨匈奴,他积蓄力量已久,训练了多少精锐骑兵,花费了多少国库黄金,若不是亲自率军出征,那岂不是亏大了?

况且,刘彻对这个败家子儿子的挥霍能力也是心知肚明,府库的钱粮在他手中宛如流水,转眼便会消耗殆尽。

若再不趁着国库尚有余粮,亲自出征一次,日后怕是再无足够资源支撑这等规模的战事了!

\"既然我们父子意见一致,那此事就这么安排吧,你在长安坐镇后方,朕亲赴前线御敌,彼此分工明确,共保大汉安宁!\"

拍板定案之后,刘彻也不愿再继续这场伤感戏码,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语气恢复了平日的威严果断:\"好了,闲话少叙!\"

\"你速去城外军营督战操练,朕已命卫青与李广全力协助你,务必将我大汉精兵调教得如狼似虎,所向披靡!\"

\"还不快滚去办事?!\"

刘彻话音未落,便昂首挺胸,负手而去,步伐铿锵有力,丝毫不见方才的\"老态龙钟\",反而精神抖擞,龙行虎步。

偌大的宣室殿内只剩下刘旦一人,依旧坐在龙椅上发愣,一时不知该如何作想。

殿内安静得连根针落地都能听见,这寂静持续了许久,直到一声愤怒的咒骂打破了沉默:\"真是个鬼扯的破椅子,硬得像块石板,坐得腰都断了!\"

未走远的刘彻听闻此言,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

那所谓的破椅子可不是寻常坐具,而是权力的至高象征,是九五之尊的专属宝座!

老三坐这把龙椅已有五载春秋,权威也已逐渐树立,朝中上下早已习惯了他的领导风格,是时候迈出下一步了!

刘彻眼神深邃如渊,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在大汉的国运之上,仿佛背负着千钧重担却又轻松自如。

这位统治大汉几十年的明君,一生都在不断谋划,从一介皇子开始,步步为营,谋划着如何成为太子。

太子之位到手后,他又精心谋划如何顺利登基,避开各方阻力,平稳过渡。

登基称帝后,他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施展抱负,却发现当皇帝并不意味着掌握实权,他依然被朝中大臣和宗室牵制。

于是他开始了更艰难的征途——与窦太后斗、与宰相权臣斗、与满朝文武斗,步步为营,寸土必争!

经过数十年的殚精竭虑,如今的刘彻终于成为真正的独断专行的至尊,一言九鼎,莫敢不从!

在他的英明治理下,大汉国力蒸蒸日上,疆域拓展千里,百姓安居乐业,周边藩国纷纷来朝,臣服称藩。

刘彻曾一度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功成身退,高枕无忧,享受太平盛世的果实,安度晚年。

然而,命运总是弄人,他发现自己还需要再谋划一番,为下一代传承做准备。

他需要精心安排老三登上龙椅,需要谋划如何让老三顺利取代太子,成为名正言顺的储君。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替老三扛下所有可能的非议和骂名,为他清除前行道路上的荆棘与障碍!

此次北征匈奴,看似仓促决断,实则用心良苦,从匈奴使者入京,到激起百姓义愤,再到百官齐声请战,每一步都在刘彻的掌控之中。

这一系列精心编排的政治剧目,为的就是给这场战争披上一层正义的外衣,减轻百姓的抵触情绪。

若是在平常时期,刘彻根本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只要匈奴陈兵关外,他便会立即下令反击,迅速调兵遣将,干脆利落!

然而此时的情况特殊,正如桑弘羊所言,大汉刚刚完成数项耗费民力的大型工程,运河刚通,州道方修。

数百万民夫已经连年劳作,疲惫不堪,百姓也需要喘息之机,此时贸然发动全国性战争,必然会引发民怨沸腾。

尽管如此,面对匈奴的挑衅,大汉也不能坐视不理,否则将失去多年来积累的威信与尊严。

刘彻的解决之道便是采纳老三的精兵策略,只调动精锐骑兵,不大规模征召士卒,尽可能减轻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这种做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民众负担,但绝非完全无害,毕竟再精简的军队也需要十数万人马。

骑兵的后勤补给更是复杂繁重,所需民夫车马依然数量庞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一部分百姓的生计。

朝堂之上百余名重臣中尚且能出现刘屈氂这样的叛徒,更何况大汉境内的五千万黎民百姓?

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国家面临的困境,也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小我。

匈奴虎视眈眈,若不主动出击,迟早会卷土重来,到那时损失恐怕更大,然而短视之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得失,无法理解朝廷的深远考量。

世人多鼠目寸光,唯利是图,只关心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安危,此次出兵必然还会有人背后咒骂。

对于这些,刘彻早已习以为常,心如磐石,毫不在乎!

他半生征战,动员过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每次都有十万、数十万军民参与其中。

那些指责他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声音从未停歇,却从未动摇过他守卫疆土的决心!

因为刘彻深知,他今日的征伐,是为了换取大汉数百年的安宁与繁荣,是为子孙后代打下的坚实基础!

即使背负骂名,即使遭人唾弃,他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就是一国之君的责任与担当!

然而,刘彻可以承受这些非议,但他不希望这些负面评价影响到他的继承人,尤其是即将继位的老三。

这一点早已在刘彻心中定下基调——所有的战争、所有的征伐,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骂名,都由他这一代皇帝承担!

下一代的皇帝,必须是一位爱民如子、仁德无双的明君,不染纤尘,光明磊落!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刘氏江山万世永固,长治久安,百姓拥戴,社稷安定!

正因此,刘彻坚持要亲自出征,而不是让老三统军北上,为的就是避免老三沾染上穷兵黩武的不良名声。

老三的使命是安安稳稳地留守长安,潜心修德,树立仁君形象,为将来的统治奠定民心基础。

至于战场上的杀伐决断,自有他这个老皇帝扛着,不必让年轻人过早地承担这血与火的洗礼!

刘彻背着双手,目光投向太子宫的方向,轻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决绝与坚定:\"战场上刀剑无眼,变数无穷,为保万全,有些事情确实到了该办的时候了。\"

大汉与匈奴宣战的诏书一经颁布,整个帝国立刻运转起来,各地官府纷纷行动起来,一场举国动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与以往全面征战不同,此次朝廷的召集令上明确写道:只征集粮草辎重,不征调新兵,这是一场精兵策略的战争。

一石石珍贵的军粮从各郡县府库中运出,装载在宽敞的漕运船只上,沿着纵横交错的运河水网,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边境输送。

在这浩大的粮草运输工程中,近年来迅速崛起的隆庆商行表现尤为突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赢得朝廷嘉奖。

长安城外的南北两大军营日夜喧嚣,旌旗猎猎,战鼓声声,热闹非凡,一派备战景象。

无数传令兵在营地间穿梭往返,各军团正在进行密集的军阵演练,那是卫青、李广等名将在检验多年来的训练成果。

刘旦也深度参与其中,频繁往返于各军营之间,仔细盘点大汉境内尚有哪些精锐骑兵可以调遣,争取将所有能用之兵尽数征调到长安。

为了确保老刘此次北征能够顺利凯旋,刘旦可谓倾尽全力,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私人财库,只求战事顺利。

就在儿子为父亲谋划战事胜利之时,这位老谋深算的天子也在为儿子铺平继位之路,消除一切可能的障碍。

与繁忙热闹的军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渐冷清的太子宫,那里的气氛凝滞而压抑,仿佛与整个朝廷格格不入。

自从燕王刘旦的势力日益膨胀,尤其是在那次坐上龙椅之后,太子刘据的地位便每况愈下,逐渐沦为有名无实的摆设。

既然已失去继承皇位的可能,却又依然占据着太子之位,这种尴尬的处境让刘据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来太子表现得相当明智,主动向燕王示好,避免了直接冲突,或许能够在未来的权力更迭中保全性命。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朝臣们的猜测与揣度,谁也不敢确定太子的命运将如何发展,只能静观其变。

无论太子将来如何,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朝中大臣们已经不敢再与太子走得太近,生怕被视为反对燕王的势力。

李广因得罪燕王而屡次被刻意刁难,最终未能封侯的惨痛教训,已经让所有人记忆犹新,谁也不愿重蹈覆辙。

正因如此,近年来拜访太子宫的人越来越少,大门前的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显得异常冷清萧条。

然而,就在这个寻常的日子里,太子宫却迎来了一位稀客,一位许久未曾露面的老臣,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初见来人时,刘据还有些疑惑不解,随后才想起此人早已告老还乡,不再任职,与自己也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既然对方已经退出朝廷权力圈,那么拜访太子宫也就不必担心会引起三弟的误会或猜忌,倒也无妨。

在太子宫正殿的主位上,刘据举起一杯美酒,脸上挂着客套的笑容:\"安平侯自从致仕归家之后,许久未曾光临寒舍了,今日难得一聚,当浮一大白,不醉不归啊!\"

跪坐在下首的张汤面带和善笑容,同样举起酒盏,目光中却难掩一丝复杂情绪:\"殿下言重了,老臣惶恐,只要殿下不记恨老夫的冒犯便是天大的恩典了。\"

当年张汤奉命处理\"外戚之乱\"一案,不可避免地触及了卫氏家族的利益,多少伤了太子的颜面。

更令人难堪的是,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后来公开倒向六皇子一方,与太子阵营针锋相对,这无疑是将刘据得罪到了极点。

然而,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当初那些恩怨纷争如今看来不过是浮云过眼,早已失去了意义。

CC读书推荐阅读: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超神特种兵王中兴之主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带着仓库去三国越战的血龙腾中华带着基地回大唐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医妃惊世(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期待在异世界捡只英灵做妹妹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明骑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如梦令:明朝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兴唐七界剑皇弘宋,重生赵车神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我家武将有数据红楼:争锋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三嫁夫君超宠的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开着外挂闯三国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闺秀之媚骨生香天下抗战之召唤千军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大晋皇族大明寒士秦昊是什么小说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决战朝鲜一品农妃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安狂婿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以帝魂镇国运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CC读书最新小说: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