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旦看向董仲舒,下最后通牒:
“董老先生,如今诸家都已经赞同本王的这个决策,你还有什么意见?”
话音刚落。
身旁的刘彻也沉声说道:
“朕对于老三的决策,也很赞同!”
“呃...不错,本宫也赞同!”
太子后知后觉,赶忙表态。
殿内众人都将视线投向董仲舒,投向儒家门人。
目光是有重量的。
落在人心上,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于泰山!
此时在儒家门人心中。
陛下和燕王的视线便有万钧之重!
逼得他们不得不弯下腰!
大势所趋,儒家若是再负隅顽抗,也不过是蜉蝣撼大树。
不自量力!
董仲舒深知这一点。
儒家门人也深知这一点!
他们已经无力回天!
董仲舒身子发颤,痛苦的闭上了眼,随后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他一字一顿道:
“我..赞同燕王的决策!”
此话一出。
他身后的儒家门人一个个掩面抽泣。
作为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董仲舒都弯腰妥协。
便代表大汉施行了几十年的独尊儒术国策,今日正式宣布土崩瓦解!
独属他们儒家的时代就此终结!
以后。
再也不是儒家一家独大!
而是三家并立,多家共存!
殿内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瞬间爆发出惊天的欢呼声!
“哈哈哈哈哈,好!”
“大胜!”
“我法家当兴!”
“哈哈哈哈!我小说家也能登堂入室啦!”
...............
每人一个都在高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
没人能理解他们这几十年的压抑。
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的学说放于故纸堆,落灰、生霉、发烂!
门人陆续散去,学派日渐衰落。
他们却无能为力!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这种煎熬,这种折磨,这种痛苦,今日...今日终于不用忍受了!
众人都在欢呼,甚至已经有人喜极而泣。
“呜呜呜,我阴阳家终于不用被通缉了!”
“是啊,家父的学说也终于能得见天日,呜呜呜,大喜啊!”
阴阳家、杂家等人相拥而泣。
咱们两家才是真兄弟!
真正的难兄难弟!
以后不带墨家一起玩儿了,他们心太脏!
众人哭过、笑过之后,收敛住激动的情绪。
他们都知道能有今日,究竟是谁的功劳,众人整理衣冠。
正对殿中的燕王大礼参拜,俯首贴地。
齐齐恭声道:
“我等拜谢燕王!!”
“燕王大恩,没齿难忘!!!”
刘旦目视前方,嘴角挂着淡淡笑意。
“无须多礼,起身吧。”
“谢燕王!”
这一刻。
太阳的光辉穿过殿门,洒在刘旦衣袍之上。
他仿若神人在世,光辉万丈!
身后的太子早就惊呆了,三弟好酷!
就连一向淡定的刘彻,此时也不禁有些侧目。
老三现在这个造型、这个气质...莫不是在模仿老子?
否则怎么那么帅?
那么顺眼?
此时,刘旦依旧在目视前方,嘴角的笑意更加明显。
“叮!【国运加身】”
“宿主主导百家争鸣,提升大汉国力,宿主气运、魅力、威势加五十!”
为期半年的百家争鸣终于落下帷幕。
太学中的激辩常人并不知晓,但是上层的一个小小改变。
波及到下层,就已经是惊涛骇浪.
太学、天下十二家皇家书院,同时做出调整。
单独增加一个军事学院,学期满后,可直接进入军中效力,职位从队率起步!
又扩充三门主科。
儒家经文子集、墨家科学技术、法家规章制度。
同时另增道、阴阳、名、纵横、杂、农、医、小说,八家辅修学说。
以后科举制的选拔考试。
三门主科都要考,再任选一门辅修!
如此通过选拔的学子,方可入朝为官!
这一次传授百家学说可不是摆摆样子。
入选的学派早就将自己的门人派到大汉各地。
若是再像以前一样,偌大一个皇家学院只有儒家的老师。
那他们的学说还是得束之高阁。
各家的门人很积极。
各地学子报名的也很积极!
就长安太学一地,太学生们争抢辅修名额的场面堪称火爆!
太学广场之上。
各家学派的门人一字排开,招收弟子。
三门主科不用选,都是要学的,但是辅修就不一样了,老师稀缺。
学习名额手快有,手慢无!
乌泱泱的太学生各有中意的对象。
现场热火朝天,一片喧嚣。
“哎,这纵横家可是有苏秦、张仪的牛人,咱不求像他们一样牛。
至少有一半就行。
就报这个!”
“王兄所言极是!小弟也是如此想的。”
“同去,同去!”
这是奔着纵横家去的,人数还不少。
谁不想仅凭一张嘴,便玩弄诸国于股掌之间呢?
这个好!
可惜。
纵横家门人一开口就是:
“鬼谷祖师传下的学问博大精深,非常人可学,唯有太学排名前一百者可学。”
一听这话。
切
周围希翼的太学生一哄而散,你还瞧不起人?
狗眼看人低!
一群太学生酸溜溜的评了一句。
不出意外话。
他们应该都是一百名开外的。
没了纵横家,阴阳家也不错啊。
知五行、通阴阳、堪天时!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一听就很厉害,以前没机会学,现在任他们挑。
那还不快去。
不过。
又让他们失望了。
阴阳家门人慈眉善目的说道:
“天地浩瀚,宇宙无边,没有慧根之人不可学我阴阳家学说。
唯有排名前五百者可学。”
靠!
又是一个分数狗!
太学生们转身就走,最瞧不起这些唯分数论的人!
歧视,这就是妥妥的歧视!
他们这些分数低的人,就没有人权了吗!?
好在。
天无绝人之路。
晃荡了一圈,太学生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纵横、阴阳、名家一类的学说,普遍都有限制,而且限制条件还很高!
稍次的便是小说、杂家。
而道、农、医三家,却没有丝毫限制。
事实证明。
好学生永远都是少数。
既然好玩儿的有限制选不了,那自然就选没限制的。
一时间。
道、农、医三家人满为患。
而纵横、阴阳一类学派的队伍前,门可罗雀!
纵横家倒是不慌。
他们的学说没点脑子确实学不了。
但是阴阳家就要哭了。
“我们的学说不需要带脑子,有手就行,燕王您太高看我们了。
呜呜呜呜
真的不用给我们设置门槛!”
是的。
这些限制条件便是刘旦亲手所为。
目的其实是为了限制某些学说。
例如阴阳家,这个学派不需要那么多门人,有一两个精通的就行。
再例如纵横家。
这个学派贵精不贵多!
但是农家、医家一类,却是多多益善!
有多少要多少!
各家底层门人在忙的招收弟子,高层的大佬也没闲着。
都要接受陛下的或是安抚、或是训诫、或是勉励。
安抚的当然就是儒家。
毕竟刘彻一手扶持起来的学派
儒家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可取的。
训诫的是阴阳家,谁让他们有案底呢。
不过与之相反的则是,他的难兄难弟得到了勉励!
未央宫内。
刘彻看着刘不害温声说道:
“你父亲的罪过与你无关,以后你安心做学问便是。”
刘不害激动的跪地谢恩。
“谢陛下!”
有了陛下这句话,就算是为他正了名。
以后淮南王刘安谋逆一事,就彻底和他无关!
再也不用小心翼翼行事了。
“嗯,去吧。”
刘彻挥挥手,让他退下了。
毕竟是他们老刘家的人,以后可以关照还是关照一些吧。
处理完这些。
剩下的这一家就要严肃很多了。
因为事关纵横家!
宣室殿内,刘彻负手在前,金日磾紧跟在后。
“翁叔(金日磾,字翁叔)。”
“你十四岁就来了大汉,朕一直将你视如己出。”
“从最开始的马监,再到后来提拔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以及之前的执金吾。
再到现在的光禄勋。
你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朕可记错?
在这期间,朕可曾亏待你?”
金日磾连忙躬身施礼。
“不曾!”
“陛下待臣恩重如山!”
此话一点不假,不说他一个匈奴人在大汉身居高位。
单论他担任的官位,个个都是身居要职!
这全乃刘彻提拔!
以及绝对的信任!
如今金日磾更是身居九卿之一,光禄勋。
光禄勋可是负责宫内守卫!
刘彻将自己的安危交给他,可见对他的信任。
金日磾不知道的是。
其实按照原本历史发展,九卿还不是他就最高光的时刻。
而是在刘彻驾崩之际。
刘彻临死前,将金日磾封为秺(du)侯,与霍光并列,同为托孤重臣!
同受遗诏,辅佐幼主。
金日磾也没有辜负刘彻的信任。
身前身后都为大汉兢兢业业。
即使是他死后,他的家族也一直忠心大汉!
在《汉书》中便有一句记载。
称赞金日磾的家族:
“世名忠孝,七世内侍!”
金家历经大汉七代帝王,都是以忠孝闻名。
可见他们对大汉的忠心程度!
至于为何只有七代。
那是因为王莽凌空出世,把西汉搅合没了...
在那个动荡时期,金日磾的家族被王莽迫害,自此方才中断了这一佳话。
金家的忠孝自金日磾开始。
他自然对大汉忠心耿耿,尤其是对刘彻。
更是死忠!
既然金日磾初心未改,刘彻便直接问了。
“此次支持纵横家,是什么情况?”
纵横家可是阴谋诡计、挑拨离间出了名的。
金日磾和他们混在一起。
要说刘彻不闻不问,那是不可能的。
金日磾面色严肃,沉声说道:
“臣以前和纵横家并无瓜葛,这次支持纵横家,也是他们主动登门来拜访的。
纵横家一番言论臣觉得很有道理。
便答应了支持他们的请求。”
“哦?”
刘彻眉头一挑,疑惑问道:
“什么言论?”
“他们告诉臣,大汉如今一统,陛下又是主张外扩,开疆扩土无非便是两个大的方向。
一个是向北,攻匈奴单于。
一个是向西,攻西域诸国。
匈奴虽然看着势大,实际是以诸多部族组成。
而西域各国更不用说,都是一盘散沙。
他们纵横家愿意出使国外,为大汉搅动敌国风云!”
当时纵横家门人说出这一言论时。
金日磾当即就同意了支持他们。
因为他们说的很对!
金日磾便是出身匈奴小部落。
因为匈奴和大汉之间的战争不利,匈奴单于妄图杀死他的父亲泄愤。
这才有了他逃亡大汉的一遭。
不过即使如此。
他的父亲还是被匈奴其他部族杀死!
可以说。
匈奴之间,并无太大的制度理念约束,纯属就是一个部落联盟。
拳头大的统治拳头小的。
很容易发生龌龊!
正适合纵横家兴风作浪!
刘彻也想通了这个道理,确实适合。
弄清楚心中的疑惑,他心安了不少。
“此事的后续,朕会交给燕王处理,你便不用管了。”
“是,陛下。”
纵横家能不能行,不能靠嘴说。
还得实操。
西域就很适合让他们试试水。
事关西域,自然就落在老三身上。
其实刘彻还有一层意思,让金日磾离纵横家远点。
靠的太近。
对他不好!
很显然,金日磾领悟了这层意思。
回答的很干脆。
“嗯,翁叔这次事情做得很好,一会儿出宫的时候带一些葡萄酒回去。
这是老三在西域的商队带回来的。
特地送进宫孝敬朕。
味道还行。
你带一些回去尝尝。”
“是,多谢陛下。”
“咱们君臣,无需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