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之人根本看不到。
看来兵家也是被之前的独尊儒术吓到了。
几十年不能招收门人,兵家这称呼都快断绝了。
刘旦轻笑一声。
之前独尊儒术的好处还不少嘛。
没有这几十年的憋屈,这些人怎么舍得把自己的宝贝献出来。
嘿!
现在都便宜我了!
不,是便宜了整个大汉!
刘旦收敛心绪,看向那个兵家壮汉。
“太学中的显学位子,本王给不了。”
“王爷,这....”
那汉子明显一愣,他们兵家都已经做到了这一步,还换不来一个显学学科?
他迟疑的看向一旁的霍去病。
霍去病也有些意动,想劝几句。
毕竟推广兵家有助于提升大汉的军事实力。
不过想了想。
他还是闭上了嘴。
带人走后门已经有些不妥了,再出言劝说,难免有些得寸进尺。
那壮汉一见骠骑将军不愿帮忙。
心中悲叹一声。
唉!
求不到显学的位子,那就退而求其次吧。
无论如何,我兵家的传承不能断!
不过,他刚要开口,只听刘旦说道:
“太学的显学位子给不了,但是本王可以为兵家单独开一个军事学院!
专门传授兵家典籍。
而且只要从军事学院毕业,本王保证他们可以直接进入军中任职!
你兵家也不用参与之后的百家自荐了。
本王现在就拍板。
你兵家的所有宿老,都能入太学任兵家博士!”
那壮汉闻言瞬间大喜过望!
兵家博士?
如今儒家传授儒学的最高官职,便是五经博士。
《诗》、《书》、《礼》、《易》、《春秋》每经置一个博士。
自从独尊儒术后。
除了儒家。
还没有其他学派能担任这个官职。
没想到燕王直接允诺兵家也可担任博士之职!
壮汉当即单膝跪地,激动喊道:
“多谢燕王!”
“免礼。”
兵家可是刘旦早就盯上的学派。
这次起复百家,兵家是他一定会壮大的。
精锐的兵卒可以靠操练,但是精锐的军官便不行了。
以前大汉的精锐军官。
要么是靠一场场厮杀慢慢磨出来,要么就是像霍去病一样,天赋异禀。
这两种,都不稳定。
前者死伤太大,后者人数太少。
哪有系统性培养来的好。
当然,大规模培养的难免趋于一致,很难有顶尖的将领冒头。
但是,水平一般的将领就够用了!
只需他们担任中低层军官,便能很大的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至于高层军官。
例如霍去病这种统帅级人物,是需要天赋的。
可遇不可求。
能提前安顿好兵家,刘旦之后的工作也能轻松不少。
霍去病带着兵家汉子心满意足的走了。
达成所愿,甚至是超额完成。
如何能不喜。
只是他们两人刚走,又一波托关系的紧跟着就上门。
刘旦看着堂中两人。
一脸的诧异。
“迁儿,你一个写史书的,明显走的是写实路线。”
“他一个小说家,走的是瞎编路数。”
“你俩是怎么凑到一块儿的?”
按说一个是写实,一个瞎编,尿不到一个壶。
但是这小说家,还真就请动了司马迁。
“王爷,这不都是写书的嘛。”.
司马迁腆着脸笑道:
“诸子百家好不容易有个靠笔杆子吃饭的,我自然要帮衬一把。
不管是写实还是瞎...咳咳。
谁说小说家是瞎编的,人家明明是记录民间街谈巷语。
也是写实的好不好。
而且是专门为上位探查民情的。
王爷,小说家可好得很!
最适合给您这样的大人物打探情报。”
刘旦面上没有丝毫变化,心中却是冷笑一声。
呵!
打探情报有暗影卫就行,这业余的小说家他还看不上。
刘旦盯着司马迁问道:
“直说吧,小说家给了你啥好处?”
“哪有的事!”
司马迁当即辩解道:
“王爷,我不是这样的人,不干这样的事!”
刘旦斜视着他。
“你说不说?不说就赶快走人。”
说着,就示意张让送客。
司马迁赶忙拦道:
“哎别别别别!”
他看向刘旦,挤出一个谄媚的笑脸。
“其实也没收多重要的礼物。”
“也就是左丘明的一份亲笔竹简,还是邱明先生的《左氏春秋》初稿。
珍贵无比!
而且他老人家还是史官出身。
对我司马家更是意义非凡,这可是能当传家的好东西!”
司马迁靠近刘旦,一阵挤眉弄眼。
“王爷就验验他,成不成全看您,我爹说了,只要您给个面子。
他也给您个面子。
您之前说的请他去太学中任职,完全不是问题!”
刘旦眉头一挑。
这太史公有点东西啊!
之前太学初建,刘旦想请几个大佬去镇镇场子。
其中就有司马谈。
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老家伙直接来了一句:
“没空!”
“老夫史书都写不完,哪有闲心去陪小屁孩玩泥巴!”
现在为了一个左丘明的《左氏春秋》初稿。
就屈服了?
呃...好吧。
屈服在《左氏春秋》下也不丢人。
《左氏春秋》又名《左传》,这本史书后世人都读过,大名鼎鼎!
不仅要读,还要会背,最后还要默写!
《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便是出自《左氏春秋》。
麻蛋!
现在想起来还脑瓜子疼!
刘旦摆摆手。
“行了,也不用验了,给你父亲一个面子,小说家可以推广。
但是能得到啥样的推广位子。
之后的百家自荐,让他们自己去辩吧。”
“好嘞,多谢王爷!”
司马迁赶忙道谢,谢完拉着那个小说家的人便走。
那份亲笔竹简还没拿到手呢。
他早就心痒难耐了!
刘旦看着两人的背影,无语摇头。
同意推广小说家,有司马谈的面子在里面。
其实刘旦也有一些其他的考虑。
“虽然已经有了暗影卫刺探情报,小说家再记录民情有些鸡肋,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可以让他们负责朝廷的邸报。
或者再大胆一些。
报纸也是可以搞一搞的。
小说家记录的这些风俗趣事,正好可以刊登在报纸上。
这可是个控制舆论的利器啊!”
刘旦在心中不停地盘算着。
不过不着急。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先搞好邸报再说。
邸报的最早雏形便是从大汉开始。
大汉的每一个郡,都在长安有一个办事处,作用就是在皇帝和郡守之间传递旨意、诏书。
这个办事处就叫做‘邸’。
办事处人员抄录的诏书,便是最早的邸报。
这种邸报记录的东西太少。
刘旦不太满意,之后可以利用小说家来改善一下。
不过这是后话。
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先溜之大吉!
这一个个托关系的,没完没了,刘旦是不想接待了。
诸子百家,哪一个没点能量。
就连不起眼的小说家都能请动司马谈那个老家伙。
其他学派请动的人,来头估计更大。
还是眼不见心不烦吧!
刘旦果断跑路。
幸亏他走的及时,否则就被人堵在府里了。
燕王府正厅。
张让一脸客气的笑道:
“不好意思,我家主子去了城外庄子,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张汤和桑弘羊相识一眼。
这
“这都怪你!”
张汤忍不住埋怨桑弘羊。
“要不是你装清高,耽误了时间,咱们怎么会来这么晚。
凭白让兵家和小说家占了先机!”
桑弘羊自知理亏,没有啃声。
兵家和小说家登门的事情瞒不住,刘旦也没有故意隐瞒。
他甚至还放出消息。
透露了兵家拿下一个单独的军事学院。
小说家也成功入围。
目的就是为了激一激其他学派。
第一个中招的就是法家,可惜,张汤和桑弘羊火急火燎的跑来。
还是晚了一步。
另一个中招的就是儒家了!
作为大汉几十年中唯一的学派,儒家可是如滚雪球一般壮大。
尤其是在帝国的心脏,长安。
这里聚集的儒家子弟最多!
他们早在燕王刚传出要起复百家时,便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
当时儒家子弟瞬间炸开了锅!
有不少人还吵嚷着要到燕王府去示威。
不过被有眼力见的儒家朝臣挡住了,只说了一句:
“你想死我不拦着,但别连累儒家,你先退出儒家,之后你想咋示威就咋示威。
自便!”
这话一说。
脑子发热的儒家子弟顿时蔫了。
燕王可不是他们能招惹的,估计人家放个屁都能蹦死他们。
儒家年轻一派冷静了。
但其实儒家大佬们慌的一批!
只是他们掩饰的很好。
作了几十年的学派老大,这点定力还是有的。
不过如今兵家、小说家提前出线,让他们瞬间绷不住了!
尤其是兵家。
燕王竟然给他们专门开创一个军事学院!
甚至还允诺兵家博士!!
这个职位可是他们儒家的专属!
顿感火要烧到眉毛了,一群儒家大佬再也装不了淡定,火速聚集长安。
商讨对策。
长安城,东方府。
大厅中高堂满座,居于最首位的自然是董仲舒,董老爷子。
这无话可说,即使他不是主人家。
再下一位便是这座府邸的主人了,太中大夫,东方朔!
众人能齐聚东方朔家。
自然不是因为东方朔家够宽敞,能容纳几百个人集会...
而是因为如今的朝堂上。
东方朔是儒家当中,与陛下关系最亲近的人!
他时常能入宫面圣。
也常伴圣驾。
以前他还不显山不漏水。
但是在世家尽去的眼下,东方朔在朝堂上上升的劲头很猛!
陛下已经有意提拔他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
有权有圣眷。
在如今的儒家也是独树一帜,在他府上集会便是看中这一点。
须发皆白的董仲舒看向东方朔。
“曼倩(东方朔,字曼倩)。”
“对于重新启用百家,陛下到底是何态度?”
当初他提出独尊儒术,便是料定陛下为了巩固统治,必会将其定为一个国策。
一直实行下去!
董仲舒本以为儒家从此将高枕无忧。
没想到他都快要入土了,陛下反手给了他一阴招,差点没闪断他的腰!
又要起复百家?
这不像是陛下的风格啊!
陛下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认过错,就算认了,也不会改。
何况独尊儒术是一个施行了几十年的国策!
更不宜更改!
董仲舒想不通为何会这样。
他不知道,但东方朔却有耳闻。
“先生,听说是燕王向陛下建言的。”
哗!
话音刚落,屋内众人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就知道是燕王在背后搞鬼。
燕王主导建立的十二家书院,每一座书院都传授诸子百家书籍。
当时他们就猜测燕王有仇儒的念头。
如今一看,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