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有多少?”戴娘子抻着脖子往坛子里看。
“不多了,还有小半缸。”生意做得火热,宋大郎满脸都是笑。
“我全要了!不过,你得送到县衙后门去!”戴娘子大手一挥。
闻言,另两个先来的大娘不愿意了:
“我们先来的!碗都拿来了!老板,你们可不能这么做生意!”
余心莲立即安抚道:
“二位莫慌。我们知县府的戴娘子,那可是顶顶讲理的人!
“你们不晓得,上回我和小妹被恶人为难,全靠戴娘子仗义出手,才得以脱身!
“戴娘子这样大气的人,又怎会计较两碗小小的酱菜?”
戴娘子一脸享受,顺着说道:“那是自然!”
宋大郎眼疾手快,把那两位大娘要的酱瓜装好,就收了摊。
而后背着酱瓜坛子,和余心莲一道去了县衙后门。
管事尝了一口,才叫帮工把坛子抱进院子。
片刻后,他才拿着银钱和空坛子出来。
结清账,二人没再耽搁,直接搭牛车回村。
张氏正在院子里洗菜,见二人回转,惊讶不已:
“咋这时候就回了?可是遇到事儿了?”
“没有!顺利得很!娘,全卖完了!”宋大郎喜出望外地说。
苏氏刚出东屋,就听到这么大的好消息,也是高兴得手脚都不知道放哪儿好。
“卖了多少钱?”
“没数呢!都在包袱里!”宋大郎把包袱递给张氏。
张氏拆包裹的手一顿:“大郎,把院门掩上,咱们进屋!”
“哎!”
进了正屋,几人围坐一团。
张氏数了两遍,颤着嗓子报出个数:“四百七十文!”
苏氏做绣活儿挣钱,见了两回世面,如今已经没那么容易被吓到了。
张氏却是眼含泪光:“真没想到,能挣这么多!刨去买酱料的钱,净挣四百一十三文呢!”
余心莲挽住张氏,熨帖地说:
“娘,你做的酱瓜,干净又好吃,自然卖得好!不过,今儿卖得快,也得益于知县家的戴娘子。缸里余下的,都是她买走的。”
她得提前降低张氏的预期,才好提出做新品的建议。
张氏反问道:“戴娘子?心莲,你是如何识得知县家中仆从的?”
“之前带宝珍进城,桑家绸缎庄的小二不是为难过宝珍吗?帮我们解围的,就是戴娘子啊!”
余心莲提醒道。
“原来是她啊!她可真是个大好人!”
张氏说完这句话,突然眉头紧锁,
“那今儿能全卖出去,主要还是因为运气好。毕竟人家知县家,也不可能日日来包圆儿!”
宋大郎刚想解释说“戴娘子今儿买的不多”,就注意到余心莲制止的眼神。
他张了张嘴,把话咽了回去。
余心莲缓了缓,才继续说:
“娘,咱们的酱瓜能卖出去就说明,您的手艺,县里人都认可。
“但是,县里光早市上,就有两家卖酱菜的。咱们若是做不出特色,这生意便立不住,做不长久。”
“特色?”张氏疑惑道。
余心莲看了眼宋大郎:
“是啊,大哥也瞧见了的!那两家酱菜铺子,一南一北,口味相差极大。如此才能和平共处,各做各的买卖。”
宋大郎补充道:
“弟妹说得没错!一家卖的是淮扬小菜,另一家卖的是北方的腌菜。味道,可都不输咱家酱瓜。”
张氏垂头丧气道:“甜咸都有了,我还做啥呀?怎么和他们抢?他们都有老客!”
“咱们可以做川味啊!”余心莲建议道。
张氏眼睛一亮:
“是啊!咱家人喜食辣,刘婶也爱吃。县里,肯定也有爱吃辣的人家!咱们只要把他们的胃抓住了,也就尽够挣的了!”
余心莲兴冲冲地说:
“正是这个道理!我今儿特地留意了,卖羊汤的铺子,桌上的辣椒罐,空得快着呢!说明县里,爱吃油辣子的,可不在少数!”
苏氏插上一句:“是呀,我那几个手帕交里,也有两个爱吃辣!娘,这生意,有的赚!”
“可是我不会做川味酱菜啊!”张氏摊开双手,无奈道。
余心莲眨着眼睛哄她:
“那边爱吃泡菜!我听人说过怎么做,但是自己没动过手。
“娘,你手艺好,你试试看!若是做出来了,咱家就能多门大进项!”
张氏心领神会:“也是那……人教你的?”
“嗯嗯!”余心莲重重点头。
张氏看着摊在桌儿上的铜板,瞬间有了底气:“既是他说的,定是好东西!咱们试试!”
“你们在说谁啊?”苏氏好奇地问。
“大娃没人看着,可不行!咱俩先回屋。”宋大郎当即拉着苏氏,出了正屋的门。
苏氏不解地看向丈夫,一回东屋就问:“你拉我干啥?”
“弟妹要说食方了,你在那儿傻站着做啥?”宋大郎给大娃掖了掖被角。
“都是一家人,我咋不能听了?”
宋大郎压低了声音:
“做食铺,最重要的就是食方。食方是弟妹出的,生意自然是二郎家的。你一个当嫂子的,站那儿竖着两只耳朵,不是等人撵吗?”
苏氏委屈劲儿又上来了:
“那不是公中的生意吗?再说了,这两日还是你出的力气呢!我怎么就听不得了?”
“生意才刚起步,你别想往自个儿兜里划拉!”
宋大郎累了一上午,连口水都没喝,这会儿倦极了,根本没有哄她的耐心。
宋大郎脸上的不耐烦,深深刺痛了苏氏。
她像是被抽去了全部气力,脑海里的万千思绪,瞬间只剩下两个字:算了……
二人相对无言。
只有摇篮里的大娃,还笑嘻嘻地挥着藕段似的小胳膊,想让娘抱。
正屋里,余心莲把腌仔姜、泡菜、泡椒的做法都说了。
张氏听完,跃跃欲试,搓着手就去找泡菜坛子,准备大干一场。
川味泡菜用的食材,主要是白萝卜。
宋家地窖里,恰好还有大半面墙的白萝卜,正愁没法子吃呢!
但是,永春县人没有腌泡菜的习俗,泡菜坛子不好找。
所以,张氏打算直接找瓦匠烧几个。
手里有钱了,还是自己挣的,她花起来也不抠搜了。
在泡菜坛子烧好之前,她打算继续做酱瓜,让大郎背去县城卖。
就算生意不像今天这么好,卖酱瓜也比种田来钱快,而且还都是摸得着的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