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从车上下来,看着眼前还算不错的府邸,上面的匾额上,写着大大两个字,代府。
“当初这甄老爷家被一把火烧了,什么也没留下。后来听说他们夫妻两个就去投奔了岳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地方也就被这姓代的老爷买了下来。”
香菱身侧,一个有些年纪的婆子有些感慨地说着。
“这甄家,也算是个好人家,平日里也没少救济我们这些穷苦人家,只是好人没好报啊。先是他们那唯一的女儿丢了,后来连这房子也没了,唉。”
眼前的一切对于香菱来说都是陌生的,她静静听着那婆子说完,递给她一把钱,“谢谢阿婆了。”
听着那婆子的连声道谢,她轻轻点了点头,转身又重新上了马车。
“宋管事,咱们这就去大如州吧。”
她在马车里坐定,对着外面驾车的宋二郎道。
这宋二郎,便是那宋大的儿子,也是宝钗信任的仆人之一,这次宝钗便是将香菱托付给了宋二郎夫妇。
“香菱姑娘不在附近再看看了?”宋二郎的妻子陈氏,看香菱情绪不高,有些担心地问。
香菱摇摇头,没有说话,只将帘子掀开一角,看着窗外来往的人群,或许这中间有人自己曾经见过的,但是自己也早就不记得了。
姑苏离着这大如州三百里地,这边温度比京城高,赶起路来也要顺畅很多,只两日便到了这大如州。
三人先在城里找了家旅店住下,这宋二郎便去打听封家的事情。
因那月儿只记得香菱的母亲娘家姓封,并不知道具体住在何处,只能靠着四处打听。
宋二郎的父亲宋大因宝钗是个姑娘家,再加上这些年来忽悠薛蟠习惯了,这一下子被人管着,怎么都不得劲,明里暗里的给宝钗使绊子,在底下怂恿着薛家铺子里的掌柜伙计们闹事。
只是这宝钗,比她哥哥要厉害太多,看的懂账,也会拿捏人心,几次对阵下来,这宋大都吃了亏。
而这宋二郎,则是满心佩服这个大小姐,父兄都去了,她竟然能快速就把局势给稳定住了。
先是瞒着金陵几支薛蟠去世的消息,迅速给自己找了个赘婿,靠着自己的能力,总算是将自己这一支的生意稳定住了。
金陵几支本想让大小姐母女将大爷的尸体送回祖坟,但是大小姐就坚定的拒绝了,靠着贾府和王府的势力,迫使薛家也不敢如何。
宋二郎看着大小姐的时候,总觉得好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老爷。
再加上他父亲宋大本就偏疼他大哥,还经常把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给大哥,而大哥也一向瞧不起他,大哥吃肉,他连汤都喝不到一口。
他思前想后,咬咬牙向大小姐投了诚。
现在也多少混到了管事的位置,和自己大哥一样。
若是当初一直跟着父兄屁股后面,总是要被大哥压上一头的。
他劝过父亲几次不要和这大小姐作对,但是父亲总是不听,还把他打了一顿。
他想了想,自己这么做,也是为了给他们宋家留了个退路了,不然以大小姐那狠劲,早晚要对父兄下手的,到时候宋家可是在薛家立不住脚了的。
因此,这次大小姐给他交代的事情,他格外的上心。
这个香菱姑娘他是知道的,是故去大爷的妾室,和大小姐与太太的关系也不错,他定然是要好好对待的。
他嘱咐妻子照顾好香菱,先是去问那店小二。
“打听个人,你们这附近可是有个姓封的,家里挺有钱的,那家的姑奶奶一直在家里住着。”
那店小二打量他一下,一副知道些什么又不想说的样子,高高昂起了头就要往一旁走。
宋二郎心里暗骂一声财迷,却也只能摸了块碎银子递给他,“小哥可有听说过?”
“你这可算是问对了人了。”那小二笑嘻嘻地接过,那头也低了下来,“你若是问了其他人,他们也定是不知道的,你说的那姓封的,当家的老爷可是叫封肃?”
宋二郎哪知这封家老爷叫什么名字,忙问道,“他家女婿可是叫个甄士隐?”
那小二道,“是姓甄,只是几年前便离开,听说是出了家,只留了他那娘子在娘家住着。”
宋二郎一听这话,知道这便是那香菱的外祖家了,忙问,“他那娘子现在可还好?”
“听闻精神不太好,其余的我这也不知道。”
还活着就好,宋二郎心里一喜,又摸了块碎银子递上来,“你且先等等,我去问了人,小哥带我等去那封家一趟可好?”
那小二拿了银子点头应了。
宋二郎跑上楼,将话给香菱说了。
香菱一听母亲还在,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又听母亲精神不太好,一时心里又是高兴又是苦涩,还有一丝恐惧。
三人既得了消息,也不再歇着,立刻下楼叫了那小二,驾着车往封家去。
那封家也是住在城里的,虽在外围住着,但也是个还不错的居所。
那小二从车上跳下来,便去拍门,“封家大爷可在?”
没一会,一个小厮便开了门,见不过是个小二打扮的人,门也不打开,只从门缝里问,“你有何事?”
那小二笑着道,“有人来找你们家老爷子。”
宋二郎从马车上下来,走上前行了一礼,“我们是金陵薛家的人,特来拜访封家老爷子。”
那小厮思索了一会,这才想起这金陵薛家的名头,将门打开,狐疑地打量了眼前的人一下,又看了后面的马车,一时拿不定主意,只道,“劳驾等上一等,我这就去通传。”
那小二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拱拱手便要离开。
宋二郎又拿了些铜板给他,“会去也坐个车吧。”
那小二刚走,门口便小跑过来一群人,当中是一个被人扶着的老爷子,两边站了两个也有些年纪的中年男子。
那老爷子先看了眼宋二郎,又看了眼他身后那架马车,忙行礼道,“不知是薛家的大人来,有失远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