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倚在更衣间的妆镜前,卸去脸上的油彩。暖黄的灯泡忽明忽暗,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壁上,像一幅被揉皱的古画。林婉儿正在整理他的戏服,忽然从广袖里掉出片竹叶 —— 那是他在 “风波亭” 彩排时捡的,叶脉间还沾着星点墨渍。
“明远,该走了。” 李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几分催促,“岳承宗先生还在后台等着呢。”
“就来。” 他应了一声,伸手去拿案头的狼毫笔,却发现笔袋里多了个素白信封。信封上没有邮戳,只写着 “苏明远亲启”,字迹清瘦如竹,却透着股冷硬,像极了庆朝太学里刻板的博士先生。
信笺展开的瞬间,苏明远指尖猛地一颤。“雨过天晴” 纸特有的温润触感从指腹传来,那抹淡青色让他想起庆朝皇宫的琉璃瓦,每到雨后,便会泛出这样的微光。信笺上的字迹用的是 “飞白体”,笔锋间露出宣纸纹理,恰似他当年在殿试策论里写的 “山河破碎” 四字。
“你该回庆朝,莫在现代拨乱。”
落款的 “往生司” 印鉴用的是阴刻,朱砂色已经干涸,边缘却有毛边,像是仓促间盖上去的。他凑近细闻,果然有龙脑墨的冷香,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 —— 这是庆朝太傅书房特有的味道,当年他每次去请教课业,总能闻到这种混合香气。
“明远?” 林婉儿的手在他眼前晃了晃,“你的脸色怎么这么苍白?”
他迅速将信笺折好,塞进袖中:“无碍,只是…… 想起了些旧事。” 目光扫过妆镜,却见自己眉心的朱砂痣还未擦净,在苍白的脸上显得格外刺目,像极了庆朝刑场上滴落的血珠。
后台的道具间里,岳承宗正戴着老花镜研究 “风波亭” 的榫卯结构。老人指尖抚过断木上的算珠补丁,忽然抬头:“小友,你这补丁用的‘十字扣’针法,倒像是我家传的‘铠甲修补术’。”
苏明远心不在焉地应着,目光却落在老人腰间的玉佩上 —— 那是块刻着 “岳” 字的古玉,形制竟与他在庆朝见过的 “忠勇佩” 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信笺上的 “往生司”,想起太傅周明谦书房里的暗格,里面似乎就藏着这样的玉佩。
“先生可知……” 他话未说完,李芳突然推门进来,手里举着手机:“快看!陈浩然团队又作妖了,说咱们‘用古代信纸炒作’!”
手机屏幕上,陈浩然穿着印有 “现代至上” 字样的卫衣,对着镜头冷笑:“这年头谁还写信?分明是自导自演的‘穿越苦情戏’。” 他身后的背景墙上,赫然挂着幅 “科技感” 十足的《满江红》书法,每个字都用激光写成,闪烁着冰冷的蓝光。
岳承宗看着屏幕,忽然轻哼一声:“当年我祖父在淞沪战场,子弹打光了就用毛笔杀敌,笔尖蘸的是自己的血 —— 这人用激光写‘精忠’,倒像是给忠魂套上了镣铐。”
子夜时分,苏明远独自坐在书院的藏书阁里。案头摆着从庆朝 “带” 来的《往生术秘录》,书页间夹着片枯黄的银杏叶,那是他重生前最后一次见周明谦时,从太傅府邸的古树上摘的。
信笺在烛火下泛着微光,“雨过天青” 纸特有的纹路清晰可见,像极了庆朝护城河的水波。他摸出随身携带的 “文房四宝”,将狼毫笔在新磨的油烟墨里浸透,忽然在信笺背面写下 “周师安好” 四字。墨汁渗入纸纹,竟与正面的字迹形成奇妙的呼应,仿佛隔世对话。
“吱呀 ——”
藏书阁的木门突然开了条缝。苏明远迅速吹灭烛火,却在转身时撞翻了身后的书架。古籍纷纷坠落,其中一本《庆朝野史》恰好翻开,露出夹在里面的半张画像 —— 画中人物身着太傅官服,正是周明谦年轻时的模样。
黑暗中,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混着窗外的风声,竟像极了庆朝科举场的更鼓声。腰间的玉佩忽然发烫,他摸出林婉儿送的暖手炉,却发现炉盖上的小篆 “明” 字不知何时被刻成了 “冥” 字,笔触间带着股阴狠之气。
清晨的琉璃厂,苏明远走进 “汲古阁” 时,老掌柜正在擦拭青瓷笔洗。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地说:“苏公子可是来问‘雨过天青’纸?”
他愣了愣:“掌柜的怎知?”
“这种纸十年前就断货了,” 老掌柜转身,从柜台深处取出个木盒,“ last piece left. 还是去年秋天,有个戴斗笠的客人卖的。” 盒子打开,里面躺着半刀纸,纸角果然有 “往生司” 的暗纹。
苏明远指尖划过纸面,忽然摸到一块凸起的印记 —— 那是个极小的云雷纹,与往生司腰牌上的纹路如出一辙。老掌柜凑近他耳边,压低声音:“那客人临走时说,‘该回家了’。”
离开店铺时,阳光忽然被云层遮住,琉璃厂的青砖路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他摸出匿名信,却发现信笺上的 “乱” 字竟被水渍晕开,变成了 “魂” 字。远处传来电车铃声,他抬头望去,只见街角有个穿青衫的背影一闪而过,腰间挂着的,分明是庆朝太傅的象牙朝笏。
书院的晨课上,弟子们正在临摹《满江红》。苏明远站在窗前,看着他们用现代钢笔写出的毛笔字,忽然想起匿名信里的 “播乱” 二字。林婉儿抱着作业本进来,发间缠着新换的红绳,上面串着从碎砚上取下的算珠。
“明远,你看这个。” 她翻开一本作业,上面用稚嫩的字迹写着:“苏先生是从庆朝来的天使,他的墨汁能让岳飞将军的灵魂跳舞。”
他看着那个 “舞” 字,笔触间竟有几分 “怒发冲冠” 的气势。窗外,春风卷起满地柳絮,落在他昨夜写的 “墨魂” 二字上,变成了 “鬼”“云” 二字的组合。
李芳的电话突然打来:“明远,《国家地理》想做个‘古今墨韵’专题,需要你展示庆朝制墨术……” 她的声音忽然顿住,“等等,你身后是不是有人?”
苏明远转身,只见书架阴影里站着个穿庆朝服饰的人影,手中执着封信笺,正是昨夜藏书阁里的《庆朝野史》画像中人 —— 周明谦。老人嘴角泛起冷笑,信笺在手中缓缓燃烧,火光映着他眼底的阴鸷,恍若来自千年之前的幽冥。
“竖子,” 那声音混着墨香与硝烟,“还不随我回庆朝,续写那未竟的……”
话音未落,人影已消失不见,只留下满地灰烬,在晨风中聚成 “往生” 二字。苏明远弯腰拾起半片残灰,却发现上面用指甲刻着 “三日后子时,太庙见”。腰间的玉佩剧烈震动,他忽然想起庆朝太庙的石阶,每到月圆之夜,便会浮现出与匿名信相同的云雷纹。
林婉儿的手轻轻搭在他肩上:“明远,你怎么了?”
他望着窗外的青天,将残灰揉进掌心:“没什么,只是觉得…… 这现代的风,有时比庆朝的更冷。” 远处,不知谁家的古琴声隐约传来,弹的竟是《满江红》的调子,却在 “靖康耻” 处突然走音,变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