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屏协理崔嬷嬷整顿尚宫局杂役房的消息,像一阵不大不小的风,在宫里悄悄吹过。
大部分人,特别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主子娘娘们,对此并没太在意。
一个新晋的贵人,去管管下面奴才们鸡毛蒜皮的小事,能翻出什么浪花来?不过是皇后娘娘随便给个差事,打发时间罢了。
只有少数有心人,比如定国公府那边,比如景祺阁的宁嫔,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眼神里才闪过一丝不易察察的深意。
他们知道,皇后娘娘这一手,看似平淡,实则是在……“试玉”。
而对苏锦屏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小差事”,这是她入宫以来,接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而且还是个“老大难”项目!
尚宫局杂役房,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整个尚宫局(包括下面掌管服饰、膳食、医药、陈设等各司)所有杂役人员、以及公共工具、库房、休息室等日常管理的地方。
听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这里面的人员构成极其复杂,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积弊已深。
这里有倚老卖老的管事嬷嬷,有拉帮结派的小团体,有偷奸耍滑的老油条,也有受气包一样的新手宫女。
工具房里的东西,常年失修,领用混乱,损坏丢失是常事。
休息室更是因为空间有限,分配不均,三天两头为了抢个好位置或者多歇一会儿而吵架拌嘴,甚至动手打架。
崔嬷嬷虽然严厉,但也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为。
下面的管事嬷嬷们,要么能力不足,要么就是和稀泥,导致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成了尚宫局一个不大不小、却又让人头疼的“顽疾”。
皇后把这么个“烂摊子”交给苏锦屏,还美其名曰“协理”,摆明了就是想看看她到底有几斤几两。办好了,是她苏锦屏有本事;办砸了……那崔嬷嬷自然会出来收拾残局,也怪不到皇后头上。
苏锦屏心里跟明镜似的。但她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充满了斗志!
不就是个“老大难”项目吗?她在现代职场,接手的“烂尾楼”、“烫手山芋”还少吗?越是这种看似棘手的问题,越能体现她的价值!
她上任的第一天,没有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急着去烧什么“三把火”,也没有摆什么贵人的架子。
她只是带着小翠,安安静静地,在杂役房的各个角落,转了一整天。
她仔细观察着那些宫女太监们的工作状态,听着她们私下里的抱怨和议论,查看工具房的登记簿(如果有的话),丈量休息室的面积……
她甚至还亲自跟几个看起来比较老实、或者比较有怨气的洒扫宫女聊了聊,问了问她们平时遇到的具体困难和不满。
她这种“接地气”的做法,让那些原本对这位新来的“协理贵人”抱着观望、甚至抵触情绪的宫女太监们,都感到有些意外。
“这位苏贵人……好像跟其他主子不太一样啊?”
“是啊,一点架子都没有,还问咱们累不累,缺什么……”
“我看啊,也就是做做样子,能管什么用?”
“谁知道呢,先看看再说吧……”
苏锦屏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都仔仔细细地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她用炭笔在粗纸上画的各种符号和简图)。
晚上回到流云轩,她顾不上休息,立刻就着昏暗的油灯,开始整理这些“一手资料”。
人员构成: 老、中、青三代宫女太监比例如何?有没有明显的帮派和小团体?哪些人是刺头?哪些人是老好人?哪些人有怨气但不敢说?
工作流程: 工具领用、归还、报修的流程是什么?有没有漏洞?休息室的使用是如何安排的?合不合理?
资源状况: 工具数量够不够?质量怎么样?有没有闲置或者浪费的情况?休息室的空间够不够?设施怎么样?
主要矛盾点: 是工具分配不均?还是休息时间冲突?或者是管事嬷嬷偏袒不公?
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在做项目启动前的需求调研和现状分析。
整整三天,苏锦屏几乎都泡在了杂役房。她问遍了能问到的人,看遍了能看到的地方,心里对这个“烂摊子”的症结,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主子,您这是……” 小翠看着苏锦屏在本子上画的那些她完全看不懂的“框框”、“箭头”和“曲线图”,一脸茫然。
“这叫……流程优化图。” 苏锦屏随口解释了一句,然后指着其中一个“打满叉”的框框说,“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工具领用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也没有严格的登记和检查制度,所以才会出现工具损坏无人报修、甚至私藏丢失的情况。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爱惜东西,工具自然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用,矛盾也就越来越多了。”
她又指向另一个标注着“冲突”的区域:“还有这里,休息室的使用,完全是靠先到先得,或者管事嬷嬷一句话。那些老资格的、或者会钻营的,就能占着好位置,睡安稳觉。那些新来的、或者老实本分的,就只能轮到又小又潮湿的角落,甚至没地方歇脚。这能不吵架吗?”
小翠听得似懂非懂,但她能感觉到,主子说的这些,确实都是杂役房里天天发生的事儿。
“那……那主子,咱们该怎么办呢?”
“不急。” 苏锦屏笑了笑,“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自然也就有了。不过,在拿出我的方案之前,我们还得……再做点准备工作。”
她让小翠,拿着她画的一些简单的“调查问卷”(用这个时代的人能看懂的方式提问,比如“你觉得工具房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你希望休息室如何安排才更公平?”),悄悄地分发给那些她之前接触过的、比较信得过的宫女太监们,让他们匿名填写(或者口述,由小翠记录)。
她要收集更广泛的“民意”,一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二来……也是为了将来推行新制度时,减少阻力,争取支持。
同时,她又让小林子和小禄子帮忙,去内务府库房那边,打听一下尚宫局杂役房每年领用工具的数量、种类、以及报损报修的记录(如果这些记录存在的话)。
她要用数据说话!
又过了几天,当所有的信息都汇集到苏锦屏这里时,她那份“尚宫局杂役房管理优化方案(初稿)”,也终于成型了!
这份方案,用词简单直白,配上了清晰明了的图示,核心内容就是她之前跟皇后说的那三条的细化版:
明规矩,定权责:
工具管理: 建立详细的工具台账,每件工具编号登记,责任到人。
领用、归还必须签字画押。定期盘点,损坏的要查明原因,若是人为损坏,照价赔偿(可以用月例抵扣,或者罚做额外差事)。
鼓励爱惜工具,对于常年保持工具完好、或者主动维修工具的,给予奖励(比如多给点炭火,或者赏几块点心)。
休息室管理: 根据当值班次、工作强度、以及……嗯……“服务年限”和“日常表现”(这个可以灵活掌握,用来平衡老资格和新人的矛盾),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积分轮换”制度。积分高的可以优先选择休息时间和位置。并且,设立公共休息区和相对安静的“轮休区”,避免互相干扰。所有规则张榜公布,公开透明。
通言路,解心结:
设立一个匿名的“意见箱”(可以用一个不起眼的旧匣子代替),鼓励大家把对杂役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写下来(或者找人代写)投进去。苏锦屏会定期查看,对于合理的建议,酌情采纳。
定期(比如每半个月)由苏锦屏或者她指定的人(比如小翠),召集几个不同层级的宫女太监代表,开个小型的“座谈会”,听听大家的呼声和困难,及时解决一些小矛盾。
树榜样,扬正气:
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或者在遵守新规矩方面做得好的宫人,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把他们的事迹“不经意”地宣扬出去,树立正面典型。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或者故意破坏规矩的,也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比如扣罚月例、增加差事、甚至上报崔嬷嬷处理),以儆效尤。
这份方案,可以说,把现代企业管理的很多精髓,都巧妙地融入了进去。既有制度建设,又有激励机制,还有沟通渠道和典型示范。
苏锦屏自己看完,都觉得……挺完美的!至少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超前的!
她小心翼翼地把方案誊写在干净的纸上,然后,没有立刻去找崔嬷嬷,而是……
她做了一件让小翠都有些意外的事情。
她让小翠,拿着这份方案的“初稿”,悄悄地,先去找了几个在杂役房里比较有怨气、但又有点头脑的小管事或者老宫女,“私下里”征求了一下她们的意见。
“主子,您……您这是做什么?” 小翠不解,“这份方案,不是要直接给崔嬷嬷和皇后娘娘看的吗?怎么还先给她们看?”
苏锦屏笑了笑:“傻丫头,这叫……争取‘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一份再好的方案,如果得不到执行层面的人的认可和配合,那也是白搭。我先让她们看看,听听她们的意见,一来可以完善我的方案,二来……也能让她们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将来推行起来,她们才更愿意配合,甚至……会主动帮我扫清障碍。”
这又是现代项目管理中常用的“ stakeholder management ”(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技巧!
果然,那几个被“私下征求意见”的小管事和老宫女,一开始都很惊讶,随即就受宠若惊。她们哪里想到,一个贵人主子,居然会这么“看得起”她们,还主动来问她们的意见?
她们仔仔细细地看了方案,又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还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补充和修改建议(比如哪些规矩可能太严不近人情,哪些奖励措施可能更受欢迎等等)。
苏锦屏都一一认真听取,并对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一份更加成熟、更加接地气、也更具可行性的“尚宫局杂役房管理优化方案(修订版)”,终于新鲜出炉了!
苏锦屏拿着这份凝聚了自己智慧和众人意见的方案,深吸一口气。
是时候……去向崔嬷嬷和皇后娘娘,交出她的第一份“答卷”了!
她相信,这份答卷,一定会让她们……刮目相看!
而这,仅仅是她在这后宫之中,施展自己真正“才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