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气冲冲地走了,留下苏锦屏和小翠在冷清的偏殿里面面相觑。
“主子,您真要送鞋垫啊?” 小翠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送,当然要送。” 苏锦屏拿起一双刚纳好的鞋垫,在手里掂了掂,“而且,还要光明正大地、但是又不能太张扬地送。”
这话有点绕,小翠听得迷迷糊糊。
苏锦屏笑了笑,解释道:“我们不能自己挨个去送,那样太刻意,也太掉价。我们得让别人‘无意中’得到,还得让别人知道,这是我们的一片‘好心’。”
她把自己的计划跟小翠详细说了一遍:让小翠去找小林子和小禄子,不光是请他们继续帮忙留意能换东西的门路,
更重要的,是请他们帮忙,把这个“苏才人感念宫人辛苦、亲手纳鞋垫相赠”的故事,以及“刘公公无端搜查、铩羽而归”的细节,悄悄地散播出去。
同时,把做好的鞋垫,也通过小林子他们,先“送”给几个特定的对象——
比如那些守在偏僻宫门、经常挨冻的小侍卫或者小太监,或者是在浣衣局、辛者库干粗活、手上脚上容易生冻疮的小宫女。
“这些人,地位不高,但往往消息灵通,也最容易记别人的好。” 苏锦屏分析道,
“一双暖和的鞋垫,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什么金银赏赐都实在。他们得了好处,自然会念着我们的好,也会乐意把这个‘故事’传扬开去。”
小翠听得连连点头,觉得主子想得太周到了。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流云轩的主仆二人,除了想办法填饱肚子、保持屋里有那么一丝暖气之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纳鞋垫上。
她们把能找到的旧布料都翻了出来,甚至把苏锦屏一件实在不能穿了的旧夹袄也拆了,里里外外,凑出不少可以做鞋垫的材料。
填充物就用晒干的、揉软了的干草芯,虽然不如棉花柔软,但纳厚实了,也能起点保暖作用。
苏锦屏的手指很快就磨出了茧子,毕竟她以前可没干过这种粗活。
但她咬牙坚持着,一针一线,都纳得格外仔细。她知道,这些鞋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她的“口碑”。
小翠也跟着学,虽然手艺不如主子,但纳得也很用心。
做好的鞋垫,一批一批地,由小翠悄悄交给小林子或者小禄子。这两个小太监现在跟苏锦屏算是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收了好处(那一钱银子和后续可能的利益),办事也尽心。
他们按照苏锦屏的嘱咐,没有大张旗鼓,而是找准时机,把鞋垫“不经意”地塞给那些目标对象。
比如,小林子去某个偏僻宫门送东西的时候,看到守门的小太监冻得直跺脚,就悄悄拉过他,塞给他一双鞋垫,低声说:“这是流云轩苏才人的一点心意,看你们辛苦,特意做的。别声张,自己知道就行。”
又比如,小禄子去浣衣局办事,看到一个脸熟的小宫女手都冻裂了,就把一双稍微小巧点的鞋垫递给她:“拿着吧,苏才人做的,暖和。她也是可怜人,见不得别人受苦。刘公公前两天还去找她麻烦呢,唉……”
话不用多说,点到为止。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那些收到鞋垫的小太监、小宫女们,先是惊讶,接着就是难以言喻的感激和温暖。
这大冷天的,炭火都紧缺,谁会顾得上他们这些底层奴才的脚冷不冷?那一双厚实、针脚细密的鞋垫,简直是雪中送炭!
“哎哟喂!这鞋垫纳得可真厚实!” 一个守门的小太监垫上鞋垫,走了两步,感觉脚底板立马暖和了不少,咧着嘴直乐呵。
“是啊是啊,苏才人真是好心肠!自己都那样了,还惦记着咱们……” 另一个收到鞋垫的小宫女,摸着上面简单的花纹,眼圈都有点红了。
“可不是嘛!听说刘安那黑心肝的,前两天还跑去搜人家屋子,结果啥也没搜出来,灰溜溜地走了!活该!”
“就是!自己克扣份例,还不让别人做点好事!什么东西!”
一传十,十传百。
“流云轩苏才人心地善良、手巧、纳鞋垫送人”以及“刘安仗势欺人、搜查无果反被打脸”的两个版本的故事,就像冬日里悄悄蔓延的野火,在宫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慢慢地传开了。
传的范围,主要还是在底层宫女太监之间,上面那些主子娘娘们自然是听不到的。但这已经足够了。
对于苏锦屏来说,她首先需要争取的就是这些底层力量的同情和认可。
刘安那边,似乎也察觉到了一点风声不对。
他感觉最近底下那些奴才看他的眼神怪怪的,有点躲闪,又有点……鄙夷?他想找人问问,但那些人要么支支吾吾,要么就说不知道。
他心里烦躁得很,总觉得那个苏才人肯定在背后搞了什么鬼,但又抓不到任何把柄。
他派人去流云轩附近盯梢过,但只看到那个小丫头偶尔出来打个水、倒个垃圾,或者去内务府领那点少得可怜的份例,根本没什么异常。
至于那些鞋垫……他也听说了点风声,但都是些奴才之间私下相赠的破玩意儿,他总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找苏才人的麻烦吧?那不是更坐实了他心胸狭窄、故意刁难的名声?
刘安感觉自己就像一拳打在空气里,有力使不出,心里憋着一股邪火,却又不知道该往哪儿发。
他只能暗地里嘱咐手下的人,以后给流云轩送份例的时候,检查得“仔细”点,别再出什么“纰漏”,免得又被人抓住话柄。
苏锦屏通过小翠和小林子他们传回来的消息,知道了刘安的反应,心里只是冷冷一笑。
她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刘安难受,又让她抓不到把柄,慢慢消磨他的锐气和威信。
同时,她也没放松自己的“主业”。鞋垫只是第一步,是用来打开局面、塑造形象的。她真正的目标,还是那些能换来更多实际利益的发带、荷包等“高端产品”。
她让小翠继续跟小林子和小禄子保持联系,留意有没有新的“订单”或者交换机会。
果然,没过几天,小林子又兴冲冲地跑来了。
“才人!好消息!翊坤宫那位采薇姐姐,又托我来问了!” 小林子压低声音,兴奋地说,“她说上次那两条发带她和另一个姐姐都喜欢得紧,就是样式少了点。
问您这儿……还有没有新的?或者,能不能……按她的要求,做几条不一样的?”
定制服务?苏锦屏眼睛一亮。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
“可以!” 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不知那位采薇姐姐,喜欢什么样式?或者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这第一笔“定制订单”,她必须做得尽善尽美,打响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