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坦率的徐达,此时却支支吾吾的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倒不是他在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当时他就没有回答。
这时,毛骧用夸张的语调,自顾自地,自问自答。
“当然是打倭寇去了!”
说完这句话,毛骧回忆了一下具体的细节,就在徐达即将开口之时,突然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
“……”
徐达面露苦笑之色。
“毛指挥使,倒也不必连笑声都跟着模仿吧?”
虽说细节决定成败,但这种细节也不是非要不可的。
毛骧没有说话,只是复刻了当时的情景后,便站到朱元璋的身后,随时准备再按照那本子里的内容,给徐达继续表演一番。
而徐达已经怕了。
“陛下,此事发生时,末将确实在场,李校尉所言也确实不对……”
“岂止是不对,咱觉得他说的这话要是传进老四耳朵里,老四能带着茂儿,连夜把他家给抢得连块抹布都不剩,也让他体验体验,沿海百姓遭受倭寇侵害的心情,他就不会放这种狗屁了!”
刀不割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朱元璋理解有些将领心理不平衡,特别是对于他逐渐着手,开始修改军户制。
会让那些打算靠着祖上荣光,千秋万代享受荣华富贵的功勋子弟,心生恨意,故意搞对立。
“徐兄弟,咱实话跟你说了吧,军户制一定是要改的,具体怎么改咱还没弄好,但祖上有功劳的,咱也不会卸磨杀驴,他们有能力的会优先考虑,没能力的只要不惹事,在军营里安排适合他们的职务,知足常乐袭爵就行了,要是没能力的还想担当大任,别说咱不允许,手底下的将士也不会服他们,茂儿之前不就是这样吗?”
提到常茂,朱元璋语气又重了几分。
“之前京营里的那些小将,排挤茂儿,说他没本事,如今他有本事了,是不是又嫌咱破格封了茂儿为郑国公?”
确实有人挑过这根刺,但徐达当时就反驳了回去。
此时便借用了他记录在本子上的话。
“就算陛下不封常茂为郑国公,子承父爵,常茂也是超品国公爷,他们这是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还有就是有一些人,竞争不过家里的世子之位,故意拿常茂封国公的事当说辞。”
说白了,就是眼红。
尤其是那些既抢不到一家爵位继承,又没有能力的,更加眼红常茂如今的成功。
朱元璋目光幽幽地盯着那个本子,沉声问:“徐兄弟,你跟咱透个实情,京营里不想改革的将士占多少?”
“这……”
“照实说就行,咱撑得住。”
既然如此。
徐达只能打开天窗说亮话。
“没有品级的士兵,听说往后不必再按军户制来服役,当时就兴高采烈,跟过年了一样,只有一两成的士兵,担心自己跟不上训练,又没有了军户制的保护,离开军营找不到好的营生,还不如呆在军营里。”
朱元璋之前就通过锦衣卫,得知了这样的情况。
可此时听到徐达亲口说出来,远比字面上的来得更加触动,也更加触怒。
“咱的京营成什么了?一群二世祖在这里赌钱玩乐,一群庸兵想着混军饷?有咱在的时候,他们好歹还收敛一二,要是咱不在了,他们是不是全部混日子,仗着咱给他们祖上封的爵位,给他们立的祖制不可改,沿用咱的军户制,然后整个军营里的将士,从上到下还不如普通的老百姓有战力斗?”
也难怪老四能够以少胜多,几百人就敢挑战几十万的大军。
当时朱元璋听乖孙说起这件事,还觉得军营里的情况,再烂也烂不到哪里去,毕竟这些将士,在外还能打胜仗。
最多是下任皇帝不太行,管不住手下这帮将士。
毕竟军户制又不是他首创的,大家用这套制度用了数百年,应该是不同的人用,有不同的效果。
如今才知道,原来不光是那个建文帝御下不太行,而是有人,他从一开始就是那滩扶不上墙的烂泥!
准确来说,有的人他就愿意做那滩烂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样的事在他们看来恐怕就是一场笑话。
平日里浑水摸鱼,战时遇到强敌,只怕会立即改换大王旗,为了保住他们世代相传的荣华富贵,做第一个打开城门,给敌人引路的内奸!
“徐兄弟,士兵里只有一两成愿意混日子,那将领里有几成,想要反对咱修改军户制?”
徐达看了一眼桌子上那厚厚一摞本子,只能硬着头皮,实话实说。
“如果陛下彻底推翻军户制,连末将都会反对,虽然陛下领兵打仗二十来年,明军规模不小,还有许多元末时征召的那些,有经验的老兵老将在军营里,但往后,能立军功的仗是越打越少,随着陛下你查抄贪官,归放农田,力改民生,天下越来越太平,许多人也就越来越不愿意,为了保护别人的荣华富贵,去驻守边关的苦寒之地,过那种立不了军功还可能送命的日子。”
“你的意思是,咱弃用军户制,就征不到兵用了?”
朱元璋摇头失笑。
“徐兄弟,想当年咱开设恩科,还有不少学子不来参加咱的科举考试,说什么宁死不做官呢,如今你再看看,朝堂官员精简调整之后,是怎样的气象一新,大家拿的钱多了,糟心事少了,举荐官员人选时,不都削尖脑袋往里面塞人吗?”
徐达皱着眉头,没有应声。
他确实没有借鉴朝堂上的变故,因为他觉得武将和文官不同。
但听陛下这么一说,确实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徐兄弟,守旧的思想,跟不上如今的变化了,当初起义时,你们跟着咱打天下,那是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而现在,要是还想光靠拿军功,去吸引那些普通的士兵,还让那些无能的将领压在他们头上,让他们觉得永无出头之日,长此以往下去,不出二三十年,军营里的将士就会从上烂到下,你我这些老将一旦死去,便后继无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