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折 晋阳接诏辞北境

深秋的晋阳已飘起零星冷霜,清晨的阳光透过府衙窗棂,在案上那封鎏金封皮的圣旨上投下暖光。姜维刚结束边境巡查,一身玄色战甲还沾着塞外沙尘,便见内侍省少监捧着圣旨快步走来,身后跟着两名持剑侍卫,皆是洛阳宫廷制式装扮。

“大司马接旨——”少监尖细的嗓音在议事厅内响起,姜维连忙整理衣甲,率魏延、廖化、陆抗及费祎等人跪伏于地。圣旨展开的簌簌声中,熟悉的诏文言辞恳切,先是嘉奖姜维平定北方、招抚凉州之功,随后便点明核心:“今北境安澜,天下归心,泰山封禅大典择定冬月初八举行,诏大司马姜维即刻还朝,共商大典事宜,辅佐朕祭告天地,以昭大汉统一天下之盛。”

接旨起身时,少监笑着上前递过茶水:“姜将军劳苦功高,陛下在洛阳时常念叨您,说这封禅大典缺了您这位定北功臣,便少了三分底气。”姜维谢过赏赐,目光却落在窗外——晋阳城头的“汉”字大旗正迎风猎猎,城外农田里,百姓们正忙着收割晚秋作物,一派安宁景象。

“少监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先请歇息。”姜维安排好内侍起居,转身便召集群臣议事。议事厅内,魏延率先开口:“将军此去洛阳,北方军事当如何安排?如今鲜卑轲比能部虽未异动,但西域使者尚未传回消息,若有变故……”

“文长勿忧。”姜维走到地图前,指尖点在幽州、并州与凉州交界处,“你仍驻守幽州,重点防备轲比能部南下;元俭(廖化字)坐镇并州,继续加固边境长城,同时协助费大人推进地方行政;幼节(陆抗字)需留在辽西,配合段匹磾安抚鲜卑各部落,务必确保封禅期间北境无扰。”

费祎补充道:“我已让各州刺史整理好户籍、赋税簿册,待将军面圣时可一并呈奏,也让陛下知晓北方治理进展。另外,凉州牧张轨派其子张寔押送的岁贡已在途中,预计三日后抵达晋阳,将军可带往洛阳,也算凉州归附后的一份心意。”

议事至午后,姜维回到内院,取出诸葛亮遗留的《出师表》手稿。泛黄的纸页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字迹仍清晰有力,他摩挲着纸边,轻声自语:“丞相,如今北境已定,洛阳召我回去筹备封禅,想来离‘还于旧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次日清晨,晋阳城外的校场上,三万将士列阵送行。姜维翻身上马,身着鎏金战甲,腰佩镇国剑,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些年来,正是靠着这些将士的浴血奋战,才换得今日的太平。“诸位坚守北境,便是守护大汉的根基。待我从洛阳归来,再与诸位共赏这北国风光!”

马蹄声起,姜维率领百名亲卫沿官道南下。行至漳水河畔时,他勒马驻足,望着远处芦苇荡——数月前,他正是在此与魏延会师,开启北伐征程,如今河水依旧东流,却已是换了人间。亲卫队长见他神色感慨,轻声道:“将军,冬日将近,若不赶路,恐难在封禅前抵达洛阳。”姜维点头,策马前行,身影很快消失在官道尽头。

一路南下,所过郡县皆是一派生机。邺城的粮仓储满新粮,许昌的工坊里工匠们忙着打造农具,洛阳城外的官道上,百姓们正忙着修缮房屋,筹备过冬。抵达洛阳城郊时,只见一支仪仗队早已等候在此,为首的正是太尉蒋琬与司徒董允。

“伯约(姜维字),可算盼回你了!”蒋琬上前握住姜维的手,眼中满是笑意,“陛下昨日还问了三次,说你若再不到,怕是要亲自出城迎接了。”董允也笑着补充:“如今洛阳城内百姓皆知,定北的大功臣要回来主持封禅,街头巷尾都在盼着见你一面呢。”

姜维连忙谦逊道:“都是陛下洪福,将士用命,我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说话间,仪仗队缓缓向皇宫行进,沿途百姓纷纷驻足围观,孩童们提着灯笼跟在队伍后,高声喊着“姜将军”,欢呼声此起彼伏。

进入皇宫,刘禅早已在太极殿外等候。这位年轻的皇帝身着龙袍,快步上前拉住姜维的手臂,语气激动:“伯约,你平定北方,招降凉州,让大汉真正一统,朕总算没辜负先帝与丞相的期望!”姜维跪地请罪:“臣在外领兵,未能及时辅佐陛下,还望陛下恕罪。”刘禅连忙扶起他:“快起来,朕还要靠你商议封禅大典的细节,你若请罪,朕岂不是要自罚了?”

太极殿内,君臣落座。刘禅取出泰山封禅的初步方案,上面详细列明了祭祀流程、随行官员及护卫兵力。“封禅需先祭天于泰山之巅,再祭地于梁父山,朕想让你担任封禅大礼使,主持整个仪式,你看如何?”姜维连忙起身推辞:“臣乃武将,恐难胜任大礼使一职,不如由蒋太尉担任,臣愿统领禁军护卫陛下安全。”

蒋琬适时开口:“伯约不必推辞。此次封禅,意在宣告天下一统,你是定北功臣,由你主持仪式,更能彰显大汉威德。况且你久在军中,统筹调度能力远超我等,此事非你莫属。”刘禅也附和道:“蒋太尉所言极是,伯约就不要再推托了。”姜维见君臣一致,便躬身应下:“臣遵旨,定不辱使命。”

接下来的几日,姜维与蒋琬、董允及太常寺官员一同细化封禅流程。从祭祀用的礼器规格,到随行人员的位次排列,再到泰山沿途的安保部署,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商议。太常寺卿担忧道:“泰山附近山林茂密,恐有猛兽出没,且山路崎岖,陛下的銮驾通行需格外小心。”姜维提议:“可提前派三千禁军清理山路,在险要处搭建栈道,同时安排猎户沿途巡查,确保陛下安全。”

商议间隙,刘禅常召姜维入宫,谈及北方治理。“伯约,费祎奏报说北方各州已开设官学,少数民族子弟与汉族子弟一同读书,此事当真?”姜维点头:“臣离晋阳前曾去官学视察,鲜卑、匈奴的孩子与汉族孩子一起学《论语》,一起练射箭,相处十分融洽。假以时日,各民族定能真正融为一体。”刘禅闻言大喜:“好!先帝曾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如今不仅王业一统,还要让天下百姓不分民族,皆为大汉子民,这才是真正的盛世!”

这日午后,姜维正在府中整理北方军务奏报,忽闻府外传来喧哗声。出门一看,只见一群百姓捧着瓜果蔬菜站在府前,为首的是一位白发老者,正是当年洛阳城破后,被姜维救下的平民。“姜将军,您为大汉平定北方,让我们能过上安稳日子,这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老者说着,将一篮新鲜的冬枣递到姜维面前。

姜维连忙接过篮子,对百姓们拱手道:“多谢诸位乡亲,我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这些东西还请大家带回。若真要感谢,就感谢陛下的仁政,感谢将士们的牺牲。”百姓们不肯离去,纷纷说道:“将军若不收,我们就一直站在这里!”僵持间,蒋琬路过,见状笑着解围:“伯约,百姓们的心意你就收下吧,这也是他们对大汉朝廷的信任。”姜维无奈,只得收下瓜果,又让管家取来银两,分发给百姓,这才化解了这场“风波”。

离封禅大典还有十日时,西域传来消息——西域都护府旧址已被重新修缮,龟兹、于阗等十余国国王亲自前往洛阳,愿归附大汉,参加泰山封禅大典。刘禅接到奏报后,当即召姜维入宫:“西域各国来朝,这是大汉天威远播的象征!伯约,你看是否要增派兵力,护送各国国王前往泰山?”姜维思索道:“西域路途遥远,各国国王随行人员众多,可派五千骑兵前往敦煌接应,同时通知沿途各州做好接待准备,确保一路安全。”刘禅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下令调兵遣将。

随着封禅大典临近,洛阳城内愈发热闹。工坊里日夜赶制祭祀礼器,街道两旁挂起了红色灯笼,各国使者陆续抵达,住进了朝廷安排的驿馆。姜维每日忙碌于皇宫与禁军大营之间,既要确认封禅流程无误,又要调度禁军做好安保,常常忙到深夜。

这晚,姜维回到府中,刚卸下战甲,便见管家呈上一封书信,信封上写着“阿莱娜亲启”。他拆开一看,竟是西羌部落首领之女阿莱娜的来信——当年姜维在陇西与曹魏作战时,阿莱娜曾协助他探查魏军粮道,如今西羌已归附大汉,阿莱娜随部落迁至凉州边境定居。信中说,西羌部落已备好良马百匹,作为献给朝廷的封禅贺礼,近日便会送往洛阳。

姜维看着信中熟悉的字迹,想起当年在陇西的并肩作战,心中泛起暖意。他提笔回信,告知阿莱娜封禅大典的日期,邀请她若有空,可前来洛阳观礼。写完信,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里的一轮明月,心中默念:“明日便是前往泰山的日子,丞相,先帝,你们在天有灵,定能看到这大汉一统的盛景。”

第二折 泰山途次护銮驾

冬月初四清晨,洛阳城外的校场上旌旗招展,五万禁军列阵整齐,甲胄在晨光中闪着冷光。刘禅身着十二章纹龙袍,乘坐由六匹白马牵引的金根车,蒋琬、董允、姜维等文武百官随行,封禅队伍浩浩荡荡向泰山进发。

车队刚出洛阳地界,便遇上年末的第一场小雪。细密的雪花落在金根车的车帘上,很快融化成水珠。姜维勒马行在金根车旁,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沿途地形——此处多为平原,视野开阔,不易设伏,但他仍不敢大意,每隔十里便派斥候前往前方探查,确保道路安全。

行至兖州境内时,雪势渐大,官道变得泥泞难行。金根车的车轮陷入泥中,禁军士兵们连忙上前推车,却因雪滑,几次都未能成功。刘禅掀开车帘,看着冒雪推车的士兵,对身边的内侍说:“让将士们歇一歇,莫要冻坏了身子。”姜维见状,立即下令:“暂停行进,让士兵们搭建临时营帐,待雪小后再继续赶路。”

营帐搭建完毕,姜维亲自巡视各营,查看士兵们的取暖与饮食情况。在一处禁军营帐内,他见几名士兵正围着篝火搓手取暖,便走上前问道:“兄弟们冷不冷?干粮还够不够?”一名年轻士兵连忙起身:“将军放心,我们有厚实的棉衣,干粮也足够,就是这雪再下下去,怕是要耽误行程。”姜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太常寺早已算过天气,这雪明日便会停。大家今夜好好休息,明日我们加快速度,定能按时抵达泰山。”

次日清晨,雪果然停了,天空放晴,阳光洒在积雪覆盖的大地上,格外耀眼。队伍重新出发,沿途百姓纷纷在路边跪拜,献上热茶与干粮。行至泰山脚下的泰安城时,西域各国国王与段匹磾、刘豹等少数民族首领早已在此等候。姜维按照事先安排,让禁军将各国使者与首领的队伍编入封禅行列,同时加强安保,防止出现意外。

泰安城内的驿馆中,刘禅召见了西域各国国王。龟兹国王捧着一尊玉佛,恭敬地递到刘禅面前:“大汉中兴,一统天下,此乃天意。我西域各国愿永附大汉,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刘禅接过玉佛,笑着说:“朕善待天下子民,无论中原还是西域,皆是大汉国土,尔等不必多礼。此次封禅,朕邀尔等一同前往泰山,便是要让天地见证,大汉与西域永为一体。”

当晚,姜维接到斥候禀报——泰山南麓的山道上发现几具不明身份的尸体,身上携带的兵器并非大汉制式。姜维立即召集禁军将领商议:“此事蹊跷,泰山乃封禅之地,不容有任何闪失。明日清晨,我亲自率领一千精锐骑兵,提前前往泰山之巅探查,你们留守泰安城,保护陛下与百官安全。”

次日天未亮,姜维便率一千骑兵向泰山进发。山道积雪未化,骑兵们只能下马步行,牵着马缓慢前行。行至半山腰时,忽闻林中传来异响,姜维立即下令:“全军戒备!”话音刚落,数十名蒙面人从林中冲出,手持弯刀向骑兵们扑来。

“来者何人?竟敢在此阻拦封禅队伍!”姜维拔剑迎战,镇国剑寒光一闪,便将一名蒙面人的弯刀斩断。蒙面人见状,不敢恋战,转身便向林中逃窜。姜维率军追击,却在林中发现了更多蒙面人,他们依托树木设伏,箭雨不断袭来。

“不好,有埋伏!”姜维判断蒙面人数量远超己方,且熟悉地形,硬拼恐会吃亏,便下令:“撤出山道,退回泰安城!”骑兵们且战且退,好在蒙面人并未穷追不舍,很快便消失在林中。

回到泰安城,姜维立即向刘禅禀报此事。刘禅闻言,面色凝重:“莫非是曹魏残余势力或轲比能部所为?”蒋琬也担忧道:“若泰山附近有埋伏,封禅大典恐难顺利举行。”姜维沉思片刻:“臣怀疑这些蒙面人是鲜卑轲比能部的死士。轲比能一直不愿归附大汉,此次见西域各国都来朝贺,恐是想趁机破坏封禅,扰乱我大汉民心。”

“那该如何是好?”刘禅问道。姜维提议:“臣愿率领五千禁军,彻底清剿泰山附近的埋伏,同时让段匹磾派鲜卑骑兵协助,他们熟悉轲比能部的作战方式,定能事半功倍。”刘禅点头:“就依你之计,务必确保封禅大典安全。”

段匹磾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三千鲜卑骑兵赶来。他查看了蒙面人遗留的兵器与马蹄印,肯定地说:“将军所言极是,这正是轲比能部死士常用的弯刀,马蹄印也与鲜卑战马相符。轲比能定是在泰山北麓设了主营,想趁陛下登山时发动突袭。”

姜维与段匹磾商议后,决定兵分两路——姜维率领五千禁军从泰山南麓进山,段匹磾率领三千鲜卑骑兵从北麓包抄,两面夹击,彻底清剿埋伏。出发前,姜维对留守泰安城的董允说:“若三日之内我们未传回消息,你便让陛下暂缓登山,同时调兖州驻军前来支援。”

进山后,姜维率军沿着山道缓慢推进,每到一处险要地段,都派士兵仔细搜查。行至泰山之巅的祭天台附近时,终于发现了轲比能部的埋伏——数百名死士隐藏在祭天台周围的岩石后,手中的弓箭已对准山道。

“放箭!”姜维一声令下,禁军士兵们立即举弓还击。死士们纷纷从岩石后冲出,与禁军展开近身厮杀。就在此时,远处传来鲜卑骑兵的号角声——段匹磾率领骑兵从北麓赶到,对死士形成合围之势。

轲比能部的死士虽悍勇,但在汉军与鲜卑骑兵的夹击下,很快便溃不成军。激战半个时辰后,死士们死伤殆尽,只剩下几名俘虏被押到姜维面前。“说!轲比能在哪里?”姜维厉声问道。一名俘虏颤声道:“首领……首领在泰山北麓的山洞中,他说若我们未能阻止封禅,便会亲自率军进攻泰安城。”

姜维立即下令:“段首领,你率领骑兵前往北麓山洞捉拿轲比能,我率军返回泰安城保护陛下!”段匹磾领命而去,姜维则带着禁军快速下山。回到泰安城时,刘禅正焦急地在驿馆外等候,见姜维归来,连忙上前:“伯约,情况如何?”

“陛下放心,埋伏已清剿,段匹磾正前往捉拿轲比能。”姜维躬身禀报,“不过轲比能可能会率军进攻泰安城,臣建议立即加强泰安城的防御,同时调兖州驻军前来支援。”刘禅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下令:“传朕旨意,兖州刺史立即派两万驻军前往泰安城,协助禁军防守!”

两日后,段匹磾传回消息——轲比能已被生擒,其部众三千余人全部投降。原来,轲比能见死士未能成功,便想率军进攻泰安城,却被段匹磾的骑兵截击,最终兵败被俘。姜维接到消息后,立即前往驿馆向刘禅禀报:“陛下,轲比能已被擒获,泰山附近的威胁已全部解除,封禅大典可如期举行。”

刘禅大喜,当即下令:“将轲比能押往洛阳,待封禅结束后,朕要亲自审问。明日清晨,我们便前往泰山之巅,举行封禅大典!”

冬月初八清晨,天刚蒙蒙亮,封禅队伍便从泰安城出发,向泰山之巅进发。此时的泰山已被积雪覆盖,山道上早已由禁军清理出一条通道,沿途每隔几步便有一名禁军士兵站立守卫。刘禅乘坐着由士兵抬着的肩舆,在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者的簇拥下,缓缓向山顶攀登。

姜维身着大礼使服饰,手持玉圭走在队伍前方,每过一处险要路段,都会停下脚步确认安全,再示意队伍继续前行。雪后初晴的泰山,云雾缭绕在山间,阳光穿透云层洒下,将石阶上的积雪映得晶莹剔透,宛如一条通往天际的白玉大道。

行至“十八盘”时,山道陡然陡峭,肩舆难以行进。刘禅便下了肩舆,与百官一同步行攀登。他身着厚重龙袍,走得额头冒汗,却始终未曾停下脚步。姜维见状,递上一块手帕:“陛下,山路陡峭,若累了,可稍作歇息。”刘禅摆摆手,笑着说:“封禅是大事,朕怎可因这点辛苦便退缩?当年先帝创业时,历经的艰难可比这多得多。”

随行的西域国王们见大汉皇帝亲自徒步登山,纷纷感慨不已。于阗国王对身边的龟兹国王说:“大汉皇帝如此勤政,又有姜将军这般忠勇之将,难怪能一统天下。”龟兹国王点头附和:“是啊,能追随这样的君主参加封禅,是我们西域各国的荣幸。”

历经两个时辰,队伍终于抵达泰山之巅的祭天台。祭天台由青石搭建而成,高约三丈,周围摆放着祭祀用的礼器——青铜鼎、玉琮、酒樽等,皆由太常寺精心准备,上面刻着精美的云纹与龙纹。姜维按照流程,先率领太常寺官员检查礼器与祭品,确认无误后,向刘禅禀报:“陛下,一切准备就绪,可举行封禅大典。”

刘禅整理好龙袍,缓步走上祭天台。此时,天边的云雾渐渐散去,阳光洒满祭天台,整个泰山仿佛被笼罩在一层金光之中。姜维手持玉圭,高声宣读祭文:“维大汉章武二十三年,冬月初八,皇帝刘禅,谨以玉帛、牺牲,昭告于皇天后土……昔汉室中微,天下三分,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臣等承先帝遗志,厉兵秣马,平定南方,一统北方,西收凉州,远服西域……今四海归一,百姓安乐,谨上尊号于天地,愿天地佑我大汉,永享太平,万代兴隆!”

祭文宣读完毕,刘禅亲自点燃祭品,向天地跪拜行礼。文武百官、各国使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也一同跪拜,山呼“万岁”,声音响彻泰山之巅,久久回荡。

封禅大典结束后,队伍下山返回泰安城。途中,姜维接到兖州刺史的奏报——已率两万驻军抵达泰安城外围,加强了城池防御。他将消息禀报给刘禅,刘禅欣慰道:“有伯约你统筹调度,朕十分放心。此次封禅能顺利举行,你功不可没。”

回到泰安城驿馆,刘禅下令设宴款待百官、各国使者与少数民族首领。宴席上,段匹磾押着轲比能前来复命。轲比能身着囚服,面色憔悴,却仍不肯低头。刘禅看着他,沉声道:“轲比能,你多次骚扰大汉边境,抗拒归附,此次又妄图破坏封禅大典,可知罪?”

轲比能抬头道:“我乃鲜卑大可汗,只知统领鲜卑各部,为何要归附大汉?今日被俘,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姜维上前一步,厉声道:“如今北方各族皆已归附大汉,共享太平,你却执迷不悟,挑起战乱,置鲜卑百姓于不顾,算什么大可汗?若你肯真心归降,陛下可饶你不死,让你继续统领部众,与大汉百姓和睦相处。”

轲比能沉默片刻,看着宴席上与汉族官员谈笑风生的段匹磾与刘豹,心中动摇。他知道,鲜卑部落若继续与大汉为敌,迟早会被剿灭,不如归附大汉,还能为部众谋一条生路。最终,他跪地叩首:“我愿归降大汉,再也不敢反叛!”

刘禅见状,笑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任命你为鲜卑别部都尉,继续统领你的部众,驻守漠南,协助段匹磾维护边境安全。”轲比能连忙谢恩,心中对大汉的敬畏又多了几分。

宴席结束后,姜维回到房间,刚坐下便收到费祎从晋阳发来的书信。信中说,北方各州的春耕准备工作已陆续展开,朝廷派发的种子与农具已分发到百姓手中,少数民族部落也开始学习农耕技术,边境暂无异动。姜维看完信,心中安定——北境安稳,封禅顺利,大汉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了。

次日,封禅队伍启程返回洛阳。沿途百姓听闻大典圆满成功,还擒获了作乱的轲比能,纷纷在路边焚香跪拜,迎接皇帝与百官归来。回到洛阳后,刘禅下旨大赦天下,减免全国半年赋税,赏赐百官与禁军将士,举国欢庆。

第三折 洛阳朝堂论新政

封禅大典结束后的第三日,刘禅在太极殿召开朝会,召集群臣商议大汉一统后的新政。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姜维站在武将之首,目光专注地听着皇帝讲话。

刘禅坐在龙椅上,环视群臣道:“如今天下一统,当以民生为本,恢复生产,安抚百姓。朕今日召大家前来,便是想听听诸位对新政的建议,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民族治理,皆可畅所欲言。”

司徒董允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经过多年战乱,天下田地荒芜,流民众多。臣建议推行‘均田制’,将无主之地按人口分配给流民,鼓励他们开垦耕种,同时减免新垦土地三年赋税,以调动百姓积极性。”

姜维闻言,赞同道:“董司徒所言极是。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多以游牧为生,可在部落聚居地附近划分土地,派中原农师传授耕作技术,引导他们从游牧向农耕过渡。如此一来,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促进民族融合,一举两得。”

刘禅点头:“此计可行,便交由户部与工部负责,尽快制定具体方案,在全国推行。另外,商业方面,各地互市已初步建立,但仍有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该如何解决?”

太尉蒋琬出列道:“臣建议在各州府设立‘市署’,任命官员管理市场,规范商品价格,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同时,开通从洛阳到西域的商道,派军队沿途护送商队,确保商路安全,促进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西域商道开通后,还需加强边防。”姜维补充道,“可在商道沿途设立驿站与戍堡,派驻军队驻守,既能保护商队,又能及时应对边境异动。另外,可从西域招募士兵,编入边防军,他们熟悉当地地形,能更好地协助汉军防守。”

刘禅采纳了众人的建议,当场任命董允负责均田制推行,蒋琬负责商业管理与商道开通,姜维则负责边防建设与西域军事部署。随后,话题转向民族治理,刘禅看向姜维:“伯约,你长期驻守北方,对少数民族治理经验丰富,可有良策?”

姜维上前一步,道:“陛下,少数民族部落虽已归附,但语言、习俗不同,若强行推行中原律法,恐引发抵触。臣建议在部落聚居地设立‘双语学堂’,既教授汉语与儒家经典,也保留部落语言与传统习俗;同时选拔部落中有威望的首领担任地方官员,协助朝廷管理事务,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信任与尊重。”

西域都护府长史也补充道:“西域各国信仰不同,臣建议尊重各国宗教信仰,不得强行干涉,同时在各国设立‘汉学馆’,邀请中原学者讲学,增进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刘禅一一应允,又下令编纂《大汉律释》,将律法中与民生相关的条款翻译成鲜卑、匈奴、西域各国语言,在各地张贴宣讲,让百姓们知晓律法,遵守律法。朝会持续了三个时辰,各项新政方案陆续确定,皆由专人负责推行。

朝会结束后,刘禅留下姜维、蒋琬、董允三人,在偏殿商议西域治理细节。刘禅取出西域地图,指着龟兹与于阗之间的区域道:“西域都护府已重新设立,但管辖范围较汉朝时期有所扩大,需派得力将领前往驻守。伯约,你认为谁适合担任西域都护?”

姜维思索片刻,道:“廖化将军沉稳善战,熟悉边境事务,且在平定北方时立下大功,派他前往西域担任都护,定能胜任。另外,可让陆抗将军协助段匹磾安抚鲜卑各部,魏延将军继续驻守幽州,防备漠北残余势力,如此北方与西域的防御便无后顾之忧。”

蒋琬与董允皆赞同:“廖化将军确是合适人选,有他驻守西域,陛下可放心。”刘禅点头:“那就依伯约所言,任命廖化为西域都护,率领三万军队前往西域,即刻启程。”

商议完毕,姜维退出偏殿,刚走到宫门口,便见内侍来报,说西羌部落首领之女阿莱娜已抵达洛阳,正在府外等候。姜维心中一喜,连忙赶回府中。

府内客厅,阿莱娜身着西羌传统服饰,头戴银饰,见姜维归来,起身行礼:“姜将军,别来无恙?”姜维笑着请她落座:“阿莱娜姑娘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此次前来洛阳,可是为了封禅大典?”

“正是。”阿莱娜取出一封书信,递到姜维手中,“父亲让我将这封书信交给将军,同时带来西羌部落的贺礼——良马百匹,现已送到城外军营。父亲说,西羌愿永远归附大汉,协助朝廷守护西部边境。”

姜维接过书信,只见上面写着西羌部落对朝廷新政的支持,以及希望与中原加强贸易往来的请求。他看完信,道:“我会将书信呈给陛下,朝廷定会满足西羌的请求。此次你在洛阳多留几日,我带你游览洛阳城,看看中原的繁华。”阿莱娜欣然应允。

接下来的几日,姜维陪同阿莱娜游览洛阳城。他们参观了洛阳太学,看到各族学子一同读书;走访了洛阳集市,看到中原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商品琳琅满目;登上了洛阳城墙,眺望远方的农田,一派丰收的景象。阿莱娜感慨道:“没想到中原如此繁华,百姓安居乐业,难怪各部落都愿归附大汉。”

一日,两人在集市上遇到一名鲜卑商人,正在售卖毛皮与药材。商人见姜维身着官服,连忙上前见礼:“小人是鲜卑段部的商人,多亏朝廷开设互市,我们才能将部落的特产卖到中原,换回丝绸与茶叶,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姜维笑着说:“朝廷就是要让各族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以后互市规模还会扩大,你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阿莱娜看着这一幕,心中对大汉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她对姜维说:“我回去后,一定要劝说父亲,让更多西羌部落学习中原农耕技术,与中原百姓和睦相处,共同为大汉的繁荣努力。”

第四折 西域烽烟急驰援

姜维陪同阿莱娜游览洛阳期间,西域突然传来急报——龟兹国发生叛乱,国王被叛军囚禁,叛军首领勾结大月氏残余势力,占领了龟兹都城,截断了西域商道,还杀害了朝廷派驻的官员。

消息传到洛阳,刘禅立即在太极殿召开紧急朝会。姜维接到旨意后,匆忙赶到宫中,只见殿内气氛凝重,百官面色严肃。刘禅见姜维到来,连忙道:“伯约,西域急报,龟兹叛乱,廖化将军刚抵达西域都护府,尚未站稳脚跟,你看该如何应对?”

姜维接过军报,快速浏览后,沉声道:“陛下,龟兹乃西域要地,若叛军占据此地,不仅会阻断商道,还可能引发西域各国连锁叛乱,必须尽快平定!臣愿率领五万骑兵,即刻前往西域,协助廖化将军平叛。”

蒋琬担忧道:“伯约刚从泰山回来,尚未休整,且北方边境仍需防备,你若离开,北方安危如何保障?”姜维道:“北方有魏延、陆抗将军驻守,轲比能已归降,段匹磾与刘豹忠心耿耿,暂无大碍。西域叛乱紧急,若拖延下去,恐生变数,臣请陛下准奏!”

刘禅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朕任命你为西域平叛大将军,率领五万骑兵驰援西域,务必尽快平定叛乱,救出龟兹国王,恢复西域秩序。另外,朕已下令让凉州牧张轨派两万军队从凉州出发,配合你作战。”

姜维领命后,立即前往禁军大营调兵遣将。他挑选了五万精锐骑兵,皆是身经百战的将士,又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与武器,次日清晨便率军从洛阳出发,向西疾驰而去。

阿莱娜得知姜维要出征西域,特意前来送行。她递给姜维一柄西羌弯刀,道:“这柄弯刀是西羌最好的工匠打造,锋利无比,愿它能助将军早日平定叛乱,平安归来。”姜维接过弯刀,郑重道:“多谢姑娘,我定不负所托,平定叛乱后,再与你细说西域见闻。”

队伍一路向西,途经长安、凉州,与张轨派来的两万凉州军汇合。张轨之子张寔亲自率军前来,见到姜维后,恭敬道:“姜将军,家父已下令在凉州备好粮草,可供大军使用一月,我们愿听从将军调遣,共同平叛。”

姜维点头:“张公子不必多礼,我们尽快赶路,早日抵达西域都护府,与廖化将军汇合。”大军继续西行,进入西域境内后,沿途百姓听闻汉军前来平叛,纷纷前来迎接,献上茶水与干粮,还主动充当向导,告知叛军的动向。

抵达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轮台时,廖化早已率领军队在此等候。见到姜维,廖化连忙上前:“将军,您可来了!叛军占据龟兹后,已向周边小国施压,要求他们归附,若再不出兵,于阗、疏勒等国恐会动摇。”

姜维安抚道:“元俭勿急,我们兵力充足,且有西域百姓支持,定能快速平定叛乱。你先说说叛军的具体情况。”廖化取出地图,指着龟兹都城周围的地形道:“叛军首领名叫那罗延,原是龟兹国相,因不满朝廷推行新政,勾结大月氏残余势力,手下有兵力约三万,其中大月氏骑兵约一万,战斗力较强。龟兹都城城墙坚固,那罗延在城外部署了重兵,想要强攻难度较大。”

姜维仔细查看地图,沉吟道:“那罗延虽有三万兵力,但多为临时拼凑,军心不稳。大月氏骑兵虽强,但不熟悉龟兹地形。我们可分三路进军——你率领两万军队从正面进攻龟兹都城,吸引叛军注意力;张寔率领一万凉州军绕到都城西侧,切断叛军的粮道;我率领五万骑兵从东侧突袭叛军大营,一举击溃他们的主力。”

廖化与张寔皆赞同此计,当即领兵出发。姜维率领骑兵向东行进,沿途避开叛军的斥候,在距离叛军大营三十里处隐蔽待命。次日清晨,廖化按照计划,率领军队向龟兹都城发起进攻,城上叛军立即反击,箭矢与滚石不断落下,战斗激烈。

那罗延得知汉军正面进攻,果然率领主力出城迎战。姜维见叛军大营空虚,立即下令:“全军出击,突袭叛军大营!”五万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大营,营中叛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汉军骑兵挥舞刀枪,斩杀叛军,放火焚烧营帐,很快便占领了大营。

那罗延在前线听闻大营被袭,心中大惊,连忙率军回撤。刚走到半路,便遭遇张寔率领的凉州军伏击。叛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丢弃武器投降。那罗延想要突围,却被姜维率军拦住。姜维手持镇国剑,与那罗延展开激战,几个回合后,便将那罗延击落马下,生擒活捉。

大月氏残余势力见那罗延被俘,想要逃跑,却被廖化率军追击,全部歼灭。平定叛军后,姜维率军进入龟兹都城,救出被囚禁的龟兹国王。国王见到汉军,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将军救命之恩!若不是大汉军队,我龟兹国早已陷入灭顶之灾。”

姜维安抚道:“国王不必多礼,保护西域各国安全,维护商道畅通,是大汉的责任。那罗延叛乱已平,你可继续统领龟兹,朝廷会派兵协助你整顿朝政,恢复秩序。”

随后,姜维下令安抚龟兹百姓,开仓放粮,救济因战乱受灾的民众。同时,派人修复被叛军破坏的商道与驿站,确保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尽快恢复。西域各国见汉军迅速平定叛乱,皆对大汉更加敬畏,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拜,表示愿永远归附大汉。

第五折 汉境归心定长远

平定龟兹叛乱后,姜维在西域停留了三个月,协助廖化整顿西域都护府事务,完善边防部署。期间,他走遍西域各国,与国王们商议治理事宜,鼓励中原商人前往西域经商,同时派中原农师向西域百姓传授农耕技术,促进西域农业发展。

在龟兹,姜维看到百姓们开始学习种植中原的小麦与蔬菜,脸上满是丰收的期待;在于阗,他参观了新开的丝绸工坊,西域工匠正与中原工匠一同制作精美的丝绸;在疏勒,商道上的商队络绎不绝,中原的茶叶、丝绸与西域的玉石、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一派繁荣景象。

一日,姜维在轮台驿站遇到一支前往中原的西域商队,商队首领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老人见到姜维,连忙上前见礼:“将军,小人曾随商队去过洛阳,见过大汉的繁华。如今商道畅通,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这都是托大汉朝廷的福啊!”

姜维笑着说:“只要西域与中原同心协力,互帮互助,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朝廷还会在西域增设学堂与工坊,你们的子弟可入学读书,学习中原技艺,将来定能有更大作为。”老人闻言,激动得连连叩谢,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三个月后,西域局势彻底稳定,商道畅通无阻,各国百姓安居乐业。姜维见诸事妥当,便向廖化交代后续事务:“你需继续加强西域都护府的军备,定期巡查边境,确保无外敌入侵;同时要善待西域百姓,尊重他们的习俗与信仰,若有疑难事务,可随时传信回洛阳商议。”廖化躬身应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守护好西域这片土地。”

随后,姜维率领亲卫启程返回洛阳。沿途百姓得知他要离开,纷纷自发前来送行,有的献上当地特产,有的牵着战马想要赠予他,场面十分热闹。姜维一一谢过,看着百姓们真诚的笑脸,心中满是欣慰——这便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让天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皆为大汉子民。

回到洛阳时,已是次年开春。刘禅亲自在皇宫外迎接,见到姜维,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伯约,你平定西域叛乱,稳固了大汉西疆,辛苦了!朕已在太极殿设宴,为你接风洗尘。”姜维躬身道:“臣只是尽了分内之事,多亏将士用命与西域百姓支持,方能顺利平叛。”

太极殿的宴席上,刘禅向百官详细询问了西域的情况。姜维将西域的治理进展、商道开通后的贸易情况以及百姓的生活状况一一禀报,还呈上了西域各国赠送的贡品——于阗的美玉、龟兹的乐器、疏勒的香料等。百官见状,纷纷向刘禅道贺,称赞大汉盛世已成。

宴席结束后,刘禅留下姜维,在御花园中散步。春日的御花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景色宜人。刘禅望着满园春色,感慨道:“伯约,如今北方平定,西域归附,天下一统,朕总算能告慰先帝与丞相的在天之灵了。只是,这天下虽定,治理之路仍任重道远,朕还需靠你多多辅佐。”

姜维躬身道:“臣愿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西域与北方皆已稳定,臣建议朝廷可将重心放在民生与教育上——继续推行均田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在全国增设官学,让更多子弟有机会读书;同时加强律法宣讲,让百姓知法、守法,确保社会安定。”

刘禅点头赞同:“你所言极是。朕已下令户部加快均田制的推行,让流民都能有田可种;太常寺也在编纂教材,选拔优秀学者前往各地官学任教。另外,朕还想派使者前往海外,宣扬大汉威德,与海外诸国建立联系,你看如何?”

姜维眼前一亮:“陛下此计甚妙!大汉的丝绸、茶叶、瓷器闻名天下,若能与海外诸国通商,既能增加朝廷收入,又能让天下知晓大汉的繁荣,彰显天朝上国的风范。臣建议派有经验的使臣前往,同时派军队护送,确保使臣安全。”

刘禅采纳了姜维的建议,当即任命张骞的后人张远为海外使臣,率领船队前往海外诸国。随后,两人又商议了北方边防与少数民族治理的细节,直至夕阳西下,才各自离去。

回到府中,姜维刚坐下,管家便呈上一封书信,信封上写着“阿莱娜亲启”。他拆开一看,竟是阿莱娜的来信——信中说,西羌部落已在中原农师的指导下,开垦出大片农田,第一次种植的小麦获得了丰收,部落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她还说,已说服周边几个小部落归附大汉,希望能在秋收后再次前往洛阳,向朝廷禀报西羌的发展情况。

姜维看完信,心中暖意融融。他提笔回信,对阿莱娜的成果表示祝贺,邀请她秋收后前来洛阳,并告知她朝廷将派使臣前往海外的消息。写完信,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洛阳城的万家灯火,心中感慨万千——从天水少年到蜀汉大司马,从追随诸葛亮北伐到平定天下,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终于迎来了大汉一统的盛世。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维协助刘禅处理朝政,推行新政。均田制的推行让天下流民皆有了土地,百姓们积极开垦荒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官学的增设让更多子弟有了读书的机会,各地学子纷纷入学,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海外使臣张远也传回消息,已与海外十余国建立联系,各国皆愿与大汉通商,派遣使者前来朝拜。

秋收时节,阿莱娜如期抵达洛阳。她带来了西羌部落的丰收成果——金黄的小麦、饱满的青稞,还有部落工匠打造的金银器皿。刘禅在太极殿召见了她,对西羌的发展表示赞赏,还赏赐了大量的丝绸、茶叶与农具,鼓励西羌部落继续发展农业与手工业。

阿莱娜在洛阳期间,姜维再次陪同她游览。此时的洛阳城比之前更加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集市上商品琳琅满目,各族百姓往来穿梭,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阿莱娜感慨道:“将军,如今的大汉,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啊!”

姜维点头道:“是啊,天下一统不易,长治久安更难。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大汉的繁荣能延续千秋万代,让天下百姓永远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这晚,姜维回到府中,取出诸葛亮遗留的《出师表》手稿,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页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仿佛在耳边回响。他在心中默念:“丞相,先帝,你们放心,我定会守护好这大汉江山,完成你们未竟的事业,让汉室的荣光永远照耀天下!”

此时的洛阳城,夜色渐浓,万家灯火闪烁,宛如夜空中的繁星。远处传来更夫的打更声,清脆而悠长,伴随着百姓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盛世画卷。而这幅画卷的背后,是无数像姜维一样的忠臣良将,用他们的忠诚与汗水,守护着大汉的一统与百姓的安康,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CC读书推荐阅读: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超神特种兵王中兴之主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带着仓库去三国越战的血龙腾中华带着基地回大唐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医妃惊世(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期待在异世界捡只英灵做妹妹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明骑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如梦令:明朝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兴唐七界剑皇弘宋,重生赵车神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我家武将有数据红楼:争锋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三嫁夫君超宠的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开着外挂闯三国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闺秀之媚骨生香天下抗战之召唤千军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大晋皇族大明寒士秦昊是什么小说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决战朝鲜一品农妃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安狂婿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
CC读书最新小说: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康熙正史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谋断天下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三国:开局系统送赵云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穿越古史之龙行天下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孤乡1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边军:从女囚营开始宿主的梦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大明:东宫对砍,谁赢谁是太孙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在汉武帝手下当官,我只想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