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洛阳惊变乱云生
景耀七年正月十五,洛阳太极殿的宫灯在寒风中摇晃,映得司马炎的龙袍泛着诡异的血色。司马昭卧榻前,太医令满头冷汗,手中的银针在烛火下微微颤动:“晋王……脉象虚浮,恐撑不过半月。”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世子!”贾充浑身染雪,怀中的密函还在滴水,“陇右失守,姜维已与西羌结盟!”司马炎猛地攥紧龙椅扶手,指节在鎏金雕纹上刮出刺耳声响。他瞥向榻上昏迷的司马昭,又看向案头未写完的《平蜀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令羊祜,即刻率五万大军夺回陇右。贾大人,你暗中联络蜀地降将,务必让姜维后院起火。”
与此同时,成都丞相祠堂内,姜维跪在诸葛亮牌位前,手中捧着陇右百姓送来的青稞酒。阿莱娜掀开祠堂厚重的棉帘,寒风卷着细雪扑进来:“大将军,洛阳传来消息,司马昭病危,司马炎急于立威。”她将密信递过去,信纸边缘还带着边关的霜气,“另外,南中孟获旧部有异动,恐与魏军勾结。”
姜维起身,七星剑在烛火下轻鸣。他望向墙上的《出师表》,墨迹虽已斑驳,“兴复汉室”四字却依旧刺目:“传令下去,马岱率两万精兵镇守南中,严防叛军北上。我们主力则沿祁山推进,趁司马炎立足未稳,直取雍州。”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阿莱娜,“你再去一趟西羌,说服大酋长增派骑兵助战。”
三日后,蜀汉大军开拔。姜维骑在赤兔马上,望着绵延百里的旌旗,耳边仿佛又响起诸葛亮的教诲:“祁山乃入魏咽喉,得之可断陇右,进逼长安。”然而,当大军行至西县时,探马突然来报:“将军!魏将邓艾在段谷设伏,截断我军粮道!”
姜维勒住缰绳,心中一沉。邓艾,这个曾在阴平道让他吃尽苦头的对手,果然不会坐视不理。他展开舆图,段谷两侧皆是悬崖,唯有一条栈道贯通。“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在祁山堡扎营。”他转头对副将句扶说,“你带五千飞军,绕道卤城,务必夺回粮道。”
深夜,姜维站在祁山堡城头,望着远处魏军营地的灯火。寒风呼啸,吹得他披风猎猎作响。阿莱娜悄悄走近,递上一碗姜汤:“大将军,邓艾老谋深算,我们该如何破局?”姜维接过姜汤,却未饮下,目光落在段谷方向:“邓艾以为断我粮道便能逼退蜀军,却不知……”他突然冷笑,“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第二折?段谷奇谋破重围
正月廿三,段谷栈道。
句扶率领的飞军如猿猴般攀附悬崖,终于接近魏军粮营。月光下,他望见营内堆满粮草,却不见多少守卫。“不对劲,太安静了。”他低声对部下说,“小心有诈。”话音未落,四周突然响起梆子声,无数魏军从暗处涌出,箭如雨下。
“撤!”句扶大喊,飞军们转身便跑,却发现退路已被滚木礌石堵住。原来邓艾早料到蜀军会来夺粮,故意设下空城计。就在飞军陷入绝境时,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是姜维亲率雪豹骑杀到!
姜维七星剑出鞘,寒光闪烁:“飞军听令,随我从左侧突围!”雪豹骑的弯刀在夜色中划出弧线,硬生生撕开魏军防线。邓艾在高处望见,眉头紧皱:“姜维果然狡猾,不过……”他转头对副将说,“派人去祁山堡,放火烧营!”
祁山堡内,阿莱娜正指挥士兵加固城墙。突然,西北方浓烟滚滚,魏军的“魏”字军旗若隐若现。“不好!”她立刻派人通知姜维,自己则带领西羌弓箭手登上城头。箭雨之中,魏军云梯不断架起,又被滚油和石块砸落。
此时的姜维还在段谷奋战,听闻祁山堡遇袭,心急如焚。“马岱!你带一万人回援,我继续拖住邓艾!”他挥舞七星剑,剑刃上已沾满鲜血。邓艾见状,亲自率军压上:“姜维,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嘹亮的羌笛——阿莱娜说服西羌大酋长,率领三万骑兵驰援!马蹄声如雷,西羌勇士们挥舞着弯刀冲入魏军阵中,瞬间打乱邓艾部署。姜维抓住机会,大喊:“蜀军听令,反守为攻!”
混战中,姜维与邓艾狭路相逢。“邓将军,别来无恙?”姜维的七星剑抵住邓艾咽喉。邓艾却面不改色:“姜伯约,你以为赢了这一战就能北伐成功?司马炎已调二十万大军西进,你拿什么抵挡?”姜维瞳孔骤缩,他虽料到魏军会增兵,却没想到数量如此惊人。
战后,姜维在祁山堡清点伤亡。句扶身负重伤,西羌骑兵也折损过半。阿莱娜递上最新战报:“魏军主力已抵达陈仓,领军的是羊祜。”姜维握紧战报,望向北方。祁山的寒风掠过他的白发,仿佛在诉说着前路的艰难。“传令下去,全军退守卤城。”他低声说,“我们需要一场真正的大胜,才能震慑魏军。”
第三折?卤城智斗定乾坤
二月初二,卤城。
羊祜的二十万大军将卤城围得水泄不通。他站在中军帐内,看着舆图冷笑:“姜维退守卤城,不过是困兽犹斗。传令下去,断绝水源,不出十日,蜀军必降。”副将提醒:“将军,卤城有诸葛亮留下的八阵图遗迹,不可轻敌。”羊祜却不以为然:“八阵图?不过是故弄玄虚。”
城内,姜维望着干涸的水井,心中焦急。阿莱娜突然想起什么:“大将军,丞相曾在《诫子书》中提到,卤城地下有暗河,入口在……”她翻开古籍,指着一处记载,“城西武侯祠的碑文下!”
姜维立刻派人挖掘,果然找到暗河。当清泉涌出的那一刻,蜀军欢声雷动。但危机并未解除——羊祜开始用冲车强攻城门,城墙在撞击声中摇摇欲坠。姜维登上城楼,望着魏军如潮水般涌来,突然心生一计。
“传令下去,让百姓收集所有铜镜,摆在城头!”他对阿莱娜说,“再准备桐油和硫磺。”阿莱娜虽不明白用意,却立刻执行。次日正午,烈日高悬,卤城城头突然光芒大盛——数千面铜镜将阳光反射到魏军阵中,刺得士兵睁不开眼。
“放箭!”姜维一声令下,浸满桐油的火箭如雨点般射向魏军。强光与烈焰交织,魏军顿时大乱。羊祜连忙下令撤退,却发现退路已被蜀军截断——句扶率领飞军从侧翼杀出,马岱的雪豹骑则从后方包抄。
“羊将军,别来无恙?”姜维骑马拦住羊祜去路。羊祜长叹一声:“早听闻姜伯约足智多谋,今日果然领教。不过,你以为一场胜仗就能改变战局?”他指向北方,“司马昭已传位司马炎,魏国新皇亲征,大军不日便至。”
姜维心中一震,却面不改色:“那就让司马炎见识一下,蜀汉的刀锋是否依然锋利!”战后,他在卤城犒赏三军,百姓们自发送来酒肉。看着士兵们疲惫却坚定的眼神,姜维知道,这一战不仅守住了卤城,更点燃了蜀军的斗志。但他也明白,真正的决战,即将来临。
第四折?渭水冰渡决生死
二月十五,渭水河畔。
司马炎亲率三十万大军抵达,旌旗蔽日,鼓声震天。他站在高台上,望着对岸的蜀军营地,眼中满是轻蔑:“传朕旨意,明日午时渡河,踏平蜀汉!”一旁的贾充提醒:“陛下,渭水正值春汛,渡河不易,不如……”司马炎打断他:“哼!难道要朕学曹真当年无功而返?”
姜维在对岸得知消息,望着汹涌的河水,陷入沉思。阿莱娜突然说:“大将军,昨夜西羌部落传来消息,上游突降暴雪,渭水可能结冰!”姜维眼睛一亮,立刻登上了望塔。果然,河面上已结起薄冰。“传令下去,全军准备棉衣、麻绳,今夜偷渡渭水!”
深夜,寒风刺骨。蜀军将士们裹着兽皮,悄无声息地踏上冰面。姜维手持七星剑,走在最前方。冰面不时发出“咔嚓”声,每一步都充满危险。当大军行至河中央时,突然传来巨响——冰面裂开一道缝隙!
“快!用麻绳连起来!”姜维大喊。士兵们手挽手,在冰面上连成锁链。西羌勇士们则骑着战马,在冰面来回奔驰,用马蹄声掩盖异响。终于,蜀军成功抵达对岸,在魏军后方扎下营寨。
次日午时,司马炎正准备下令渡河,却接到急报:“陛下!蜀军出现在我军背后!”他大惊失色,立刻调转矛头。但此时的蜀军早已占据有利地形,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魏军死伤惨重。
混战中,姜维再次与贾充相遇。“贾大人,还记得成都的鸿门宴吗?”姜维的剑抵住贾充咽喉。贾充却冷笑:“姜伯约,你以为杀了我就能改变结局?魏国疆土千里,人口千万,蜀汉不过偏安一隅……”他的话被姜维打断:“蜀汉虽弱,却有万千忠魂!”七星剑寒光一闪,贾充倒地。
司马炎见势不妙,慌忙撤军。姜维本想乘胜追击,却发现军中粮草已不足三日。他望着魏军远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这一战虽胜,却未能重创魏军主力,而蜀军也已疲惫不堪。“传令下去,全军撤回卤城。”他低声说,“我们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第五折?祁山遗愿照千秋
三月初三,祁山堡。
姜维望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那是魏军新设立的据点。阿莱娜递上百姓送来的家书,许多士兵的亲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大将军,百姓们盼着和平。”她轻声说。姜维握紧拳头:“我何尝不想?可司马昭虽死,司马炎野心更盛,不灭蜀汉,他岂会罢休?”
突然,马岱从南中传来急报:孟获旧部联合交州士燮,意图切断蜀汉后路。姜维长叹一声:“看来,我们不得不分兵南下了。”他转身对句扶说:“你带一万人支援马岱,务必守住南中。”
深夜,姜维独自来到祁山山顶。这里曾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营地,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他抚摸着一块刻有“汉”字的石碑,想起诸葛亮临终前的嘱托:“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泪水模糊了视线。
阿莱娜悄悄走近,递上一件披风:“大将军,司马炎已派人议和,条件是蜀汉称臣。”姜维摇头:“我生为汉臣,死为汉鬼,岂会向逆贼称臣?”他望向北方,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传令下去,明日全军开拔,再出祁山!”
祁山脚下,蜀军将士们整装待发。百姓们自发前来送行,献上干粮和草鞋。姜维骑在马上,高举七星剑:“将士们!丞相遗志未竟,汉贼不两立!今日,我们再次北伐,为了蜀汉,为了百姓,杀!”
旌旗猎猎,马蹄声碎。祁山的烽火再次燃起,照亮了姜维坚毅的脸庞。他知道,前方或许是万丈深渊,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会一直走下去。因为他的身后,是千万蜀汉百姓的期盼;而他的心中,永远燃烧着不灭的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