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主会场外,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已经打响。
\"孟先生要小心了。\"
酒店大堂里,远新欧洲区总裁陈志明压低声音:
\"刚得到消息,美国石油、英国石油、法国石油的cEo昨晚密会到凌晨三点。\"
孟远端着咖啡,眼皮都没抬一下。
\"还有谁?\"
\"德国石油的卡尔·冯·罗尔,阿拉伯石油的乌尔里希·斯派斯霍费尔。“
陈志明咽了口唾沫,”五大巨头,都是今天能源论坛的主讲嘉宾。\"
孟远轻笑一声。
无非是想在全球精英面前,给远新这个“闯入者”一个下马威。
可惜啊,他们选错了对手。
\"通知技术部。\"孟远放下咖啡杯,\"把我们在青海的那个项目数据准备好。\"
\"哪个项目?\"陈志明一时没反应过来。
孟远看了他一眼:\"你说呢?\"
陈志明愣了一秒,随即眼睛一亮,声音都有些颤抖:”您是说那个……我们真正的王牌?\"
\"嘘。\"孟远竖起食指,”好戏,要慢慢演。\"
上午九点,能源论坛准时开始。
台下坐着来自全球的政商精英,媒体的镜头对准了主席台。
第一个发言的是美国石油公司cEo本·范伯登。
这位荷兰人一上台就火力全开:
\"各位,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某些国家正试图通过新能源革命,颠覆现有的全球能源秩序。\"
他没有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说谁。
\"储能技术确实重要,但把它吹嘘成能源领域的终极答案,未免太过天真。“
范伯登冷笑,”没有成熟的标准体系,没有经过长期验证的安全保障,就急于推广,这是对全人类的不负责任!\"
台下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第二个上台的是德国石油公司cEo。
\"我们在能源领域深耕150年,深知每一次技术革命都需要时间沉淀。“
卡尔·冯·罗尔推了推眼镜,”而不是靠某个企业的一厢情愿,就能改变世界。\"
掌声明显热烈了一些。
接下来,英国石油公司、法国石油公司、阿拉伯石油公司的高管轮番上阵,话里话外都在暗示:
远新的储能技术不过是昙花一现,真正的能源未来还得靠西方主导。
终于,轮到孟远了。
他慢慢走上台,扫视全场。
\"刚才几位前辈的发言很精彩,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全场安静下来。
\"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后,《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人类要实现商业飞行,至少还需要1000年。\"
孟远顿了顿。
\"结果呢?16年后,人类就开通了第一条商业航线。\"
台下传来窃窃私语。
\"所以我今天不想讨论技术细节,只想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大屏幕亮起。
\"这是我们在青海格尔木刚刚完成的项目——世界首个千兆瓦时级储能电站。\"
画面上,一望无际的储能设备在戈壁滩上整齐排列,如同未来城市。
\"装机容量1.2Gwh,可以储存整个青海省12小时的用电量。\"
台下一片哗然。
范伯登的脸色变了。这个数据,比他们内部评估的还要恐怖。
\"更重要的是,“孟远话锋一转,”这个项目从立项到投产,只用了8个月。成本呢?\"
他伸出三根手指。
“只有传统抽水蓄能电站的30%。”
会场彻底炸了。
坐在前排的沙特能源部长悄悄拿出手机,开始发消息。
“各位担心安全问题?这个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000天,经历了青海最恶劣的风沙和极寒考验,零事故。\"
卡尔·冯·罗尔坐不住了,举手要求发言:
\"孟先生,一个项目不能说明什么,大规模推广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撑!\"
\"您说得对。“孟远点头,”所以我们同时在建的,还有新疆哈密的2Gwh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的1.5Gwh项目,以及……\"
他故意停顿。
\"刚刚签约的沙特新城5Gwh超级储能项目。\"
沙特能源部长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什么,赶紧点头配合。
其实合同昨天才敲定,但现在宣布,时机正好。
\"不可能!“
范伯登终于忍不住站起来,”这种规模的储能系统,光是电池管理一项,就是天文数字般的复杂度,你一家小公司怎么办得到?\"
\"您说得没错。“孟远从容不迫,”所以我们开发了'天枢'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大屏幕切换画面。
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在三维空间中流动,每一个节点都在实时调整。
“0.1秒响应速度,可以管理100万个储能单元同时工作。这套系统,三个月后将正式在IEEE立项为国际标准。”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全球最权威的电气标准组织。
这下,连一直沉默的美国能源部代表都坐直了身体。
\"至于各位关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孟远环视全场,”我想说的是,这不是远新一家公司的梦想。\"
他打了个响指。
大屏幕上出现一张世界地图。
\"北非的太阳能,通过地中海海底电缆输送到欧洲。北极的风能,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覆盖北美,澳大利亚的光伏电力支撑整个东南亚……\"
每说一个地区,地图上就亮起一条能源传输线。
\"而连接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分布在全球各个节点的超大规模储能站。它们就像人体的心脏,调节着整个系统的能量流动。\"
孟远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重锤。
“这不是幻想。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把电力输送3000公里而损耗不到5%。配合我们的储能系统,技术上完全可行。\"
\"唯一的问题是——\"
他看向范伯登等人。
\"某些既得利益者,是否愿意放下成见,共同面对人类的未来。”
全场鸦雀无声。
范伯登的脸色从红到白,又从白到青。他想反驳,却发现无从下手。
因为孟远说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可以查证的事实。
\"我的演讲完了。“孟远鞠躬,”但我想补充一句——\"
他直视镜头,仿佛在对全世界说话。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而远新,愿意做那个让未来流行起来的推手。\"
掌声,从后排最先响起。
是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他们看到了摆脱能源依赖的希望。
随后,掌声如潮水般蔓延,最终连那些西方巨头的随行人员,都不得不站起来鼓掌。
只有范伯登等人还坐着,脸色铁青。
他们精心准备的围剿,反而成了孟远的个人秀。
更致命的是,刚才沙特能源部长的表态,意味着中东产油国已经开始了押注新能源。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本,我们得谈谈。\"
论坛结束后,卡尔·冯·罗尔找到范伯登。
\"谈什么?\"范伯登苦笑,\"谈怎么追赶一个已经领先我们三年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