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城的清晨,薄雾笼罩,老街的石板路泛着微光。
商水县城的街头巷尾,这几日的话题全绕不开那位新来的“周大官人”。
“听说了吗?周大官人那车队,光是马匹就值上千两银子!那马车上的锦旗,绣的还是五品官的样式呢!”
“五品官?县令也不过七品吧?”
“呸!你懂什么?看制式周大官人是江湖中人,朝廷规定只要入了先天境界,那就一律按照五品算!”
“先天?啥叫先天?”
“就是能飞天遁地,一掌劈开山门的本事!也不知道这样的大人物来咱们这商水是要干什么。看这架势是要在这商水落户了。不过怎么说那也是遮奢人物。”
“可不是?周大官人还摆了三天流水席,那席面上的菜,啧啧,都没断过荤腥!”
而此时,众人口中的大人物周衍已经来到了商水县令的府邸。
县衙后堂,李德全设下私宴,专请周衍一人。席面虽不算奢华,却样样精致:清蒸鲈鱼、红烧鹿筋、蜜汁火腿,配上一壶陈年花雕,香气四溢。
“周先生,请。”李德全举杯,笑容满面。
周衍微微一笑,举杯相碰:“县尊大人客气了。”
县令李德全举杯道:“周先生远道而来,实乃商水之幸。还不知先生是何方人士。”
周衍放下酒杯,缓缓道:“在下本是苏州人士,但一直在江湖中游历。前段时间机缘巧合,入了先天境界,本以为能逍遥自在,却不料与人相争,受了暗伤。此次来商水,一则养伤,我是实在不想掺和江湖事了。二则也看中了此地清幽,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正是隐居的好地方。”
“哦?”李德全眼中精光一闪,“先天高手可是凤毛麟角,周先生竟有如此机缘,真是令人羡慕。”
周衍摇头苦笑:“江湖纷争,不过是虚名罢了。如今我只想寻个清净地方,了此残生。”
两人寒暄几句,话题渐入正题。
酒过三巡,李德全故作随意地问道:“周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来到商水又是作何打算?”
周衍点头:“此次来商水我还招募了几名士子,想在本地办学,一来为百姓谋福,二来将来有了子嗣,也好就近入学。”
李德全抚掌笑道:“周先生高义!办学之事,县衙定当全力支持。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周衍拱手:“多谢县尊大人。周某初来乍到,许多事还需大人指点。”
李德全眯起眼,意味深长地道:“指点不敢当。不过商水虽小,却也有几家地头蛇,在本地根深蒂固。本官上任数年,有很多事都要找这几家商量。过几日,我再设一宴,为周先生引荐几位,如何?”
周衍含笑点头:“那便有劳了。”
宴毕,李德全亲自送周衍至县衙门口。
出了门,周衍微微一笑,拱手道:“县尊留步,就送到这吧。”
县令李德全拱手还礼:“周先生,若有需要,尽管来找本官。”
“好,我若有事,自会叨扰”
回到周府,周衍叫来了车队管事,这是万通牙行给配的,不光在路上要管理车队。来到商水还要在周衍稳定下来前,扮演周衍管家的角色,帮周衍处理日常琐事。
不过,办完这次流水席后,其便要带着车队返回府城。剩下的就只有雇佣的书生,工匠及其家人了。还有周衍通过牙行掌柜买来的几个美婢。
周衍询问道,“此次流水席到现在花了多少,接下来预计还要还要花多少。”
管事恭敬回道:“现在已经过了第二日午时,还剩今晚,明日一天。已花费三百两,预计还需二百两。席面倒是不贵,只是来人太多,城中厨子基本都请来了,另外还买了不少肉食,这是花钱的大头。”
周衍点点头:“可以,工匠,书生等人可安排好了?”
管事答道:“公子,此次跟来的书生有五人,工匠八名,算上其家眷共计三十余口,已经暂时安排在了厢房了。我已着人去附近找房子去了,想必不出明日便可安排妥帖。至于公子买的美婢,已经在内院住下了。”
“甚好,务必让他们安心。其家眷都可以安排到府里做点力所能及的活计,你看有机灵点的可以做个管事的,等你们走了以后我也好有人手能用。你跟他们说在府里干活也有工钱,等在本地找到伙计我也会放其离去,不是与他们签卖身契。”
管事领命,临离去前面露犹疑之色。
周衍见状出口问道:“可是还有什么事?”
管家深吸一口气,开口道:“公子,老夫这些年一直担任车队管事,现在年龄大了,受不了走南闯北的辛苦。回去牙行也该辞行了。这些年走南闯北,我见识过不少风土人情,对各方事务也略有心得。此次见公子做事公道,邃起了为公子效力的心思。若不嫌弃,老夫愿留在公子身边,为公子效力。”
周衍略一思索,微笑道:“求之不得,此行我见你把车队管理得井井有条,来到商水后更是事事妥帖。只是考虑到你在牙行做事多年,难离故主,所以未曾开口相留。既然你也有意,那我自然欢迎之至。”
管事闻言,拱手一礼:“承蒙公子厚爱,老夫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待我回去与牙行辞行,便带家眷来此为公子效力。”
周衍目送管事离去,心中暗自思忖,这管事的叫什么名字呢。不再多想,周衍转身走向厢房,决定亲自去探望那些书生和工匠。
周衍步入厢房,只见书生们正围坐讨论,工匠们则在角落里细心打磨器具。
众人见周衍到来,纷纷起身行礼。
周衍微笑点头,“有几件事要说一下,诸位不远万里随周某来到商水,周某感激不尽。牙行与诸位说好的价钱上我决定再往上提两成。”
众人闻言,脸上露出惊喜之色,纷纷拱手道谢。
周衍看向五位书生,说道:“想必来前牙行已近与诸位说明,来商水是因我要办义塾。此事我已与本地县令商议妥当,再过月余义塾便可落成。届时,诸位便将担任先生,传授学问。
在这之前,你们要把将来要讲义准备好。有几个方面,启蒙、术数、诗词、历史,需分门别类,详尽备至。编好后拿给我看一遍。在府城时,我就买了教材,教材交给吴简保管,有需要找他要。有事也统一告诉他,由他给我说。”——吴简是几位书生中的一位,据周衍接触,此人是几人中学问最高的,而且为人谦逊,做事细致。
吴简闻言,微微颔首,拱手道:“定不负公子所托。”其余书生亦纷纷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