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明上午去了农科院,所长郑旭辉亲自接待。
他拿出带来的土壤、植被样本和物种分析材料,郑旭辉立刻召集所里的研究员开会。
刘清明听着他们嘴里蹦出的各种名词,什么酸碱度、分枝插扦、嫁接育种,只觉得头昏脑涨。
这年头,专业的事还得是专业的人来干,外行指导内行是大忌。
专家们讨论得很热烈,猪羊牛鸡鸭鹅,一个个项目列出来,从养殖技术到市场前景,从入栏规模到配套产业。刘清明听得一愣一愣,在他们口中,云岭乡哪是什么贫困乡,分明是一座待开发的金山。
可这些项目,都有一个问题。
同质化太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风险也高。
万一爆发个什么疫病,不光投资打水漂,还得应付一场生化危机。
他突然感觉到,养殖业这条路并不好走,对于没什么文化和技术的村民来说,这或许不是致富快车道,而是一个更深的坑。
就在他快要打退堂鼓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技术员怯生生地举起了手。
“我建议,云岭乡可以尝试养殖梅花鹿。”
郑旭辉介绍:“这是我们所的林雪同志,华农毕业的研究生,刚来一年多。”
林雪在前辈们的鼓励下,大胆地继续说:“根据资料,云岭乡的苍云山区平均海拔一千五百米,年均气温八度左右,日照时长和森林覆盖率都很好。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型生物循环系统,难得的是食物链完整,非常适合东北梅花鹿的生长。”
刘清明有些发懵:“梅花鹿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吗?放动物园里的那种,这也能养?”
林雪回答:“人工养殖梅花鹿的技术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成熟了。它的主要经济价值是鹿茸,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一头成年公鹿,每年可以取茸两到三点五公斤,市场价每公斤在一千五百块以上。”
刘清明问:“成本呢?前期投入大不大?”
“一头种鹿的价格需要具体去谈,前期投入肯定需要一笔资金。但你们可以采取集体购买、贷款给农户的方式,先培养一批养殖骨干,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逐步实现循环养殖。”林雪回答得很快。
刘清明又问:“饲料是不是很贵?”
林雪笑了:“梅花鹿不挑食,鲜草、玉米秸秆、红薯秧都是它们爱吃的东西。苍云山上就有不少它喜欢的植被,饲料成本也是我推荐这个项目时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刘清明一问才晓得,林雪的研究生方向,就是梅花鹿的人工养殖与经济开发。
他当即表态,想请林研究员去一趟云岭乡,实地考察一下,再最终决定是否引进这种兼具经济性和观赏性的生物。
一个计划在他心里慢慢成形。
如果在苍云山区形成规模养殖,完全可以配合即将到来的旅游业大潮,打造一张云岭乡独有的名片。
“林深见鹿”啊,这是多么有诗意的景象?
刘清明向来是行动派,立刻与郑旭辉商量。
郑旭辉又告诉他一件事:“省里对科技下乡有扶持政策,特别是贫困地区,在科研经费上有专门的项目。我建议你到省里去争取一下。如果能成,我们农科院就可以在苍云山设立研究站,为你们提供更直接的技术支持,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刘清明大喜过望,走出研究所,他立刻拨通了吴新蕊的手机。
电话那头,吴新蕊的声音清冷依旧:“什么事?”
“吴省长,我向您汇报一下工作。”
“说。”
“我今天在农科院,他们有个不错的养殖项目,我觉得很适合我们云岭乡。郑所长说省里有科技下乡的扶持项目,我想……”
“这种事你找我?觉得我很闲吗?”吴新蕊打断他。
刘清明嘿嘿一笑:“不敢,我就是想跟您约个时间,想听听您的意见,我不是怕我考虑不周嘛。”
吴新蕊那边沉默片刻:“这样吧,晚上到家里来吃饭,到时候再说。”
“好嘞!”刘清明挂断电话,心情畅快。
他了解吴新蕊,就算自己真成了她女婿,工作上的事也别想走后门。
一切都得按规矩来,能让他回家吃饭,已经是公私兼顾的极限了。
***
下午,刘清明先去了省教育厅。
批给云岭乡的五个教编指标终于到手。
这件事从过年前后他向吴新蕊提出来,到现在已经五月份,就算有省长支持,流程也走了三个多月,可见其难度。
走出教育厅大楼,时间才三点半。
他想了想,开车去了高新园区。
鸿飞公司的工厂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流水线调试。
他找到于惠娴时,她正戴着安全帽在车间里指挥。
于惠娴摘下帽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刘主任又见面了。”
“我来看看我们的工人。”刘清明说:“他们表现得怎么样?没给你惹麻烦吧。”
于惠娴带他去了一旁的办公室,给他倒了杯水:“放心吧,你送来的那一百名工人,全都通过了岗前培训和考试,下个月就能正式上岗。”
刘清明松了口气,说:“于总,拜托你一件事,多关注一下他们。”
“关照?”于惠娴以为他要说这个。
刘清明摇摇头:“是关注,不是关照。我相信我们云岭乡的农民,他们对赚钱有最朴素的渴望,也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我希望你能关注到他们身上的这些品质。云岭乡,还有更多这样的农民。”
于惠娴怔了一下,随即笑了:“刘乡长,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干部的品质。我相信你的判断,也愿意和你达成一个长期的用工合作意向。”
“那我就代表云岭乡的乡亲们谢谢于总了。”
于惠娴又说:“对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和云州市政府的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出资比例和技术要求这些关键项目都达成了一致,还有一些细节需要磋商,最多再有两个月,就能正式签约。”
刘清明心头一喜,这意味着,他当初许诺给云岭乡的一千个工作名额,真的要兑现了。
他调侃道:“你们这么着急,是不是知道入世谈判快要成功了?”
于惠娴的表情有些玩味:“我们是跨国公司,知道这一点不奇怪。倒是刘乡长你,都被‘发配’到山里了,怎么还有这么灵敏的国际视野?”
刘清明笑而不答,这让于惠娴更加笃定,这个年轻人背后一定有通天的关系,能接触到常人无法接触的信息。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和对方结下善缘。
于惠娴提出晚上一起吃饭,刘清明婉拒了。
“不行啊,晚上要去女朋友家,见家长。”他半开玩笑地说告辞。
说完,他开着那辆小红车,在傍晚的微风中,向省委大院的方向驶去。